从蔡徐坤到肖战——我们狂欢式的霸凌

“要时刻提防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

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否关注饭圈,相信诸位对“227事件”一定有所耳闻。肖战的粉丝以一己之力,激怒了电竞圈、同人文圈等各个可以说原本八竿子打不着一起的领域,而肖战选择不作为更是进一步激发了许多吃瓜群众的不满,一时间民意仿佛暴风雨中的大海一般汹涌澎湃,恨不得将肖战和其粉丝“分而食之”。

笔者并非饭圈中人,但是这般汹涌的民意,好像似曾相识。

“大家好,我是练习时长两年半的个人练习生蔡徐坤,喜欢唱、跳、rap、篮球,music”。2019年,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爆火,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其的各种脑洞大开的鬼畜再创作,许多网民在图一乐的同时也开始对视频中的主人公冷嘲热讽,而这种趋势更是随着视频主人公的一纸律师函警告达到了巅峰,许多本来不关注的网民分分加入声讨主人公的“正义大军”,声势之浩大,气势之雄浑,让人闻风丧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这种近乎全民狂欢式的声讨似乎并不少见,上一次曾受到这种待遇的是被称为“加拿大电鳗”的吴亦凡,再往前则是庞麦郎、凤姐。这一次,是肖战

不言对错,这种一次次在网络上近似狂欢的声讨,让笔者产生了疑惑:是什么引爆了汹涌的民意呢?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自然法的第一条就是和平,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类绝不存在进入战争状态的条件,而当人类一旦置身于社会,软弱的情感便荡然无存;原本存在于人们之间的平等也随之消失,于是战争状态便开始了。不难看出,人们对不平等的厌恶甚至是恐惧使人们不由自主的进入战争状态;财富等方面处于优势的人被置于在大众的目光下,任何与大众期望不同的行为便极容易引来争论。袁隆平先生摸了一下豪车被质疑贪图奢华,钟南山院士的儿子因为一条爱马仕腰带引来一片质疑,这无疑是最好的论据。而明星作为一种极度依赖流量的职业,更是离不开大众时刻的审视。

网络仿佛一堵毛玻璃墙,墙那边的人看不到我们,我们却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一切。这种隐蔽带来的安全感造成的极端后果就是网络暴力。我们对一切我们讨厌的、和我们意见相左的、甚至是我们根本不了解只是听他人说的对象露出锋利的爪牙,恨不得透过网络把他狠狠地撕碎。人性的幽暗总有一种不断下坠的趋势,而这种“安全感”则让我们时刻处于坠亡的边缘。

不平等引起了群众的愤怒,隐蔽的安全感滋润了恶意的沃土,纵时有正义之举,但绝不可称之为正义。这种激涌而无目的的愤怒流放了苏格拉底,烧死了哥白尼,必须在其萌芽之际加以控制,若放任其发展,病变于神经网络的末梢,正义必将来不及赶到。

幸然,国家并非对其置之不理,3月1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条例规定》正式开始生效,公权力开始发挥其调控作用,然私以为非治本之策;若能从公共教育入手,着重培养群众的独立思考能力来取代一元化思考模式,定会有出奇之效果,我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希望当下一个“肖战”或“蔡徐坤”出现时,能见到不同的观点,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