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聪明不聪明,从手上就可以看出来,智商的高低在手上有信号

很多小宝宝都有吃手的习惯,甚至刚出生几天的小宝宝都会有这种无意识的行为。然而很多家长眼里,吃手是不好的习惯。同时小王刚生了宝宝,我们一杆同事前去探望。小家伙十分可爱,而且还会把小拳头放在嘴边吮吸。这时同事妈妈看见了,赶忙上前把孩子的手拿开说"宝宝不吃手啊,咱不养成这种坏习惯",每次拿开手后宝宝都要不满地哼哼。同事声音虚弱地说"才多大呀,他想吃就让他吃吧"。"那可不行,不能一出生就惯出坏毛病!"一旁的小李却打圆场对老人说,"阿姨恭喜你啊,得了个聪明小外孙!宝宝一出生就吃手,其实是聪明的表现呢。"这时,小李却给我们在坐的妈妈们上了一课,事实上宝宝是否聪明,的确从手上就可以看出来。科学家们已经对此有研究,也有很值得信服的科学依据呢。

宝宝聪明不聪明,从手上就可以看出来,智商的高低在手上有信号

宝宝是否聪明,从手上就可以看出来,有科学依据

手指对大脑发育的重要作用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和大脑神经元的突触多少直接相关,而突触的连接数量又取决于人体感受到的外界刺激。而小朋友除了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触觉感知世界。家长会发现,宝宝至少在出生的头一年,会有啃咬物体的习惯,就是在通过触觉感知这个世界。

人的手指上有着丰富的神经纤维,可以将对物体的感觉不停地传达到大脑之中。同时通过各种手指运动,可刺激大脑神经元中的神经突触进行链接,从而完成智力发育。所以说孩子喜欢吃手,其实也和智力开发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手指在宝宝大脑发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宝宝聪明不聪明,从手上就可以看出来,智商的高低在手上有信号

聪明宝宝在手部动作上如何体现?

根据以上理论依据,聪明的孩子其实比普通孩子能更早地掌握手部动作。比如,有些小孩一出生就有啃拳头的动作,而多数宝宝几个月之后才会尝试这么做。同时在四五个月的时候,能很准确地将大拇指塞到嘴里去啃。两三岁的孩子会开始进行积木拼搭游戏,而一些宝宝动作非常灵活,想象力丰富。堆出的"城堡"或其它造型更加复杂、精巧,这就说明他们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十分强,在学习能力、学习画画上也能得到体现。

宝宝聪明不聪明,从手上就可以看出来,智商的高低在手上有信号

日常生活中,家长如何通过锻炼宝宝手部促进智力发育?

01 根据宝宝手部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玩具

◆ 0-6个月宝宝,刚出生的宝宝手部力量弱,可用单手握的握铃让孩子练习抓握,3个月之后双手有了互握能力,可用圆柱形响铃锻炼双手互握;

◆ 6-9个月宝宝,宝宝会坐起来后,可以买些供敲打的玩具,等宝宝会爬之后,买来柔软材质的球类,一边引导宝宝爬行,一边可供宝宝抓握;

◆ 9-12个月宝宝,可以买些套碟套杯玩具,或拿来小物件让宝宝往杯子里放;

◆ 1-3岁是训练宝宝精细动作的黄金期。因为这时的宝宝手腕转动更灵活有力量,拇指和食指可以对捏,通过不同的手部游戏可锻炼每根手指的灵活度,从而进一步开发智力。串珠、木质积木等益智类玩具必不可少。其中颗粒类积木可随着宝宝年龄增长逐渐变小,还可以准备纸笔让宝宝乱涂乱画。

宝宝聪明不聪明,从手上就可以看出来,智商的高低在手上有信号

​02 玩手指游戏,多做手指操

学龄前儿童教育专家钱志亮推荐的是手指操,在儿歌欢快有节奏的韵律下,通过手掌上十根手指的不同变化,孩子既可提高专注力,还可提高手指灵活度,同时还能刺激大脑协同运作。家长们可在网上搜索相关手指操视频,掌握之后教给孩子,或者让孩子跟自己一起做。

03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宝宝自理能力

1岁左右的宝宝开始有了自主吃饭意识,给他们一把小勺,让他们试着自己舀饭到嘴里,是锻炼手眼协调的最佳途径,也能促进大脑发育。

2岁后的宝宝还可以从自己脱袜子开始,学习穿衣、洗袜子、解开纽扣等,在锻炼日常自理能力的同时提高手指灵活度。

宝宝聪明不聪明,从手上就可以看出来,智商的高低在手上有信号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

宝宝聪明不聪明,从手上就可以看出来,智商的高低在手上有信号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

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理、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宝宝聪明不聪明,从手上就可以看出来,智商的高低在手上有信号

10册不过是49.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宝宝聪明不聪明,从手上就可以看出来,智商的高低在手上有信号

3-6岁是孩子形成习惯的关键期,若不注意引导,坏习惯极易养成,坏习惯一但定型可就很难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这些坏习惯,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温和而坚持”的改正过来!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下方图片购买,从小给孩子养成好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