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黄河在封丘决口多少次吗?

你知道黄河在封丘决口多少次吗?

历史上黄河封丘段泛滥频繁。据史料记载,大的泛滥53次,其中在封丘境内决口泛溢35次,他地决口泛滥封丘18次。

一、县境内黄河决溢

自金大定十七年(1177)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772年中,黄河在封丘决(溢)口35次,其中:金朝1次,元朝5次,明朝18次,清朝8次,民国3次。

金大定十七年(1177)七月河决白沟(白沟亦名翟沟,在县南八里),县城被淹,决口旋塞,诏发军民增修陈桥堤。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九月河决南杞、封丘、祥符、宁陵、夏邑五县。

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黄河决封丘,封丘县河水溢。

元明宗至顺三年(1332)五月,汴梁之睢州、陈州、开封、兰阳、封丘诸县河水溢。

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黄河决汴梁之封丘。

元至正二年(1342),黄河决封丘县。

你知道黄河在封丘决口多少次吗?


明洪武十一年(1378)十月,开封府《兰阳县志》言:“河决伤稼.”十一月,开封府《封丘县志》言:“河溢伤稼。”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河溢封丘。

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黄河决金龙口、陈桥。

明永乐二十年(1422)五月,户部尚书郭资言:“河南开封府、归德州、雎州、祥符、阳武、中牟、宁陵、项城、荥阳、太康、西华、兰阳、原武、封丘、通许、陈留、洧川、杞县……去年夏秋霖雨,黄河泛滥,并伤田稼。”

明宣德元年(1426)七月,河溢郑州及阳武、祥符、荥泽、荥阳、陈留、封丘、马陵、原武九县,漂流庐舍,淹没田稼。

明正统十年(1445)九月,河决金龙口、阳谷堤、张家、黑龙庙口。上命山东三司亟修完工。十月,河南雎州、祥符、杞县、阳武,封丘、陈留等河决。

明正统十四年(1449),黄河决封丘、延津。

明天顺七年(1463),河徙于家店(今荆隆宫乡于店村)。

明弘治二年(1489),河决开封及金龙口。

你知道黄河在封丘决口多少次吗?


明弘治五年(1492)秋七月,张秋河决时,河溢汴梁之东,复决扬家楼(今荆隆宫乡杨楼村)、金龙口东注,溃黄陵岗,下张秋堤。白昂治理不过三年,河大决黄陵岗(仪封)、荆隆口(封丘),决为数道,北犯张秋皆入运河,形势十分严重,命工部侍郎陈政督夫九万治之。

明弘治六年(1493)六月,复决金龙口,命刘大夏总理河道,是年十二月筑塞决口成功。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河决陈桥.

明万历五年(1577),河决金龙口,长垣、东明几于沦没。

明万历十五年(1587),封丘、偃师、长垣屡被冲决,河决金龙口,直抵城下,全城入没,阅三月乃堵决口,坏田庐官舍。

明万历三十年(1602),河决董家堤(今城关乡董堤村)。

明崇祯四年(1631)夏,河决原武胡村铺,又决封丘荆隆口,直冲曹县塔儿湾。

清顺治七年(1650)八月,决封丘荆隆口、祥符朱元寨(今封丘朱元寨),直注沙湾、溃运堤,挟汶水由大清河人海。

清顺治九年(1652),决封丘大王庙,毁县域,水由长垣趋东昌,坏安平堤,北入海。是年,复决封丘、祥符朱元寨。

清顺治十一年(1654),复决大王庙.堵口垂成复决。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秋七月,黄沁并涨,北岸武陟、荥泽、阳武、祥符(今封丘清河集)四汛,漫决内外堤十五处。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黄河决祥符北境(现归封丘)。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黄河溢封丘。

你知道黄河在封丘决口多少次吗?


清嘉庆八年(1803)九月,河决封丘衡家褛,大堤塌陷过水三十余丈,大流奔注东北,由范县达张秋,穿运河东趋盘河,经利津入海。

民国22年(1933)八月十一日,河决县东华洋堤(即贯孟堤)之禅房、大庄、黄陵、板堂两社,房屋淹塌十分之八,地质多成粗沙,贾色、马村两社房屋淹坏十分之六。李雄老河身均被淹,至冬水涸,第五区河滩地被沙压。

民国23年(1934),河决贯台集。

民国24年(1935)七月,河决店集、双王,华洋旧堤苏庄、沙窝、吴楼、店集口是年即塞,双王口于1936年四月堵塞:七月始堵苏庄、武楼诸口门.

附:

上述决口地点,凡写“金龙口”、“荆隆口“者,即现封丘县的荆隆宫附近,荆隆宫先后决口九次,根据河务局调查资料.决口地点在161-000至162+000的一公里内,另椐1972年调查资料,这里的大堤情况是,堤顶高出临河堤脚地面5.6~6.7米,高出背河堤脚地面10~11.5米,临背堤脚地面悬差4.4~4.8米。堤顶宽10米,临河堤坡1:3,背河堤坡1:25。堤身土质多为沙质粘土,夹杂粘土和细沙。临河地面宽广,老滩宽约三公里。自1855年(清咸丰五年).销瓦厢决口后至1981年没有上过水。1982年8月2日花园口站出现15300立方米/秒洪峰

时,洪水由三姓庄(即资料中衡家楼距堤60米)倒灌至161公里桩以上,堤脚偎水深一米左右。背河荆隆宫村东粮店内之机井向外冒清水,水量可顶一个三寸水泵。目前这段堤防是防汛的重点。

陈桥共决口三次,具体地点除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地点为178+000至179+000外,其余两次决口地点不详。另据1972年调查,这里的大堤顶高出临河堤脚地面5~5.5米,高出背河堤脚地面11~12.5米,临背堤脚地面悬差6~7米,堤身两坡1:3。土质多为沙质粘土,有少量的沙质粉土,临河堤面高大,有古城护滩工程。自1855年铜瓦厢决口后未上过水,在过去消灭隐患中,发现附少量的沙质粉土,附近堤段,是獾狐聚居之处,洞穴甚多,五十年代在这里挖出过几处惊人洞穴,此处亦是防汛重点之一。

清河集决口地点,在大堤190+500至192+000公里桩处。据1972年调查,大堤高出临黄堤脚处地面五米,高出背河堤脚处地面13米,临背堤脚悬差8米,两坡1:3,堤身土质多为沙质粉土,有少量的中沙土或沙质粘土,背河有南北长五公里的潭坑一个,常年积水。此处属薄弱堤段,是防汛重点。

你知道黄河在封丘决口多少次吗?


二、他地决溢淹封丘

自宋太平兴国八年(983)至1948年,有史可查者18次,其中北宋一次,金朝二次,元朝三次,明朝八次,清朝四次,分志于下: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五月,河大决滑州韩村;是夏及秋,泛开封、长垣、封丘等地。

金大定二十年(1180),河决卫州延津入封丘。

金明昌五年(1194)八月,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决阳武、延津入封丘。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决阳武、原武等地入封丘。

元大德八年(1304)五月,河溢阳武入封丘。

明洪武十七年(1384)八月,河决开封府东月堤,自陈桥经陈留横流数十里。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四月,河水暴溢,决原武黑羊山,自封丘经开封城北向南,入淮。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复决阳武、沦陈州、中牟、封丘等十一州县。

明正统十三年(1448)七月,河决河南八柳树口(今新乡县境内),其中一股由故道东经延津、封丘入沙湾。

明天顺元年(1457),溢原武入封丘。

明成化十四年(1478),决延津入封丘。

明成化十五年(1479)决延津入封丘。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决阳武脾沙岗,由封丘、曹、至考城复入旧河。

清康熙元年(1662),决祥符入封丘。

清乾隆十六年(1751),决祥符、阳武入封丘。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九月,决武陟,大溜经封丘而东。

清咸丰五年(1855)决兰阳铜瓦厢,经封丘,大河改道为现行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