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桐柏縣疾控中心戰“疫”紀實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衝在最危險的前沿陣地,他們離病毒最近,是疫情一線的“排雷兵”,他們肩扛責任,胸懷初心,不怕苦、不怕累,日夜奮戰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義不容辭地築起守衛人民群眾的堅實堡壘,他們就是默默堅守、無私奉獻的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疾控中心一班人。

南陽市桐柏縣疾控中心戰“疫”紀實


2020年新春伊始,大街小巷異常安靜,但是在桐柏縣疾控中心這個小院子裡,一個多月以來,都是人來車往,工作人員不停地忙碌著,科室角落搭好的簡易床和方便麵,十分顯眼。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桐柏縣委、政府迅速行動,全面布控。作為疾控中心“當家人”和總指揮的尹迎春敏銳地意識到,疾控中心作為疫情防控的“主戰場”,工作的成效事關全縣人民生命安全與健康。為此,有著“女漢子”之稱的她,於1月20日晚上連夜召開班子會安排部署,及時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下設流調組、信息組、後勤組、應急組、消殺組等工作協調小組,取消全員休假,宣佈戰時紀律,全體人員24小時待命。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家迅速進入戰時狀態,信息組、後勤組、應急組等齊上陣,安裝疫情專線、清空庫房、組建臨時食堂、置辦床鋪被褥.......僅用半天時間,戰前一切準備就緒。

桐柏縣毗鄰湖北,地理位置特殊,疫情來勢兇猛,1月21日傍晚時分,在全市和全縣正緊鑼密鼓地召開新冠肺炎動員會之際,從武漢返鄉的第一例疑似病人入住該縣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桐柏縣中心醫院。時間就是生命,第一時間接到該醫院的報告後,尹迎春立即帶領副主任王大江深入到該醫院感染科對病人進行現場調查,並連夜對照國家衛健委下發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和專家們一起進行分析研判,研判結束返回時已是凌晨5點40分,大家在忙碌中度過了阻擊疫情的第一個不眠之夜。

南陽市桐柏縣疾控中心戰“疫”紀實


“方便麵味道是我們今年最深刻的‘年味’。”疫情信息監測是獲取傳染病信息的第一道關口,年輕的共產黨員陳彥自大年三十以來一直堅守崗位,2歲多的兒子生病住院都來不及照顧,為了方便辦公,他索性在辦公室角落裡放張床,把家“安”在了辦公室。疫情期間,陳彥每天盯著電腦、盯著手機裡每一個跳動的微信頭像,眼睛佈滿了紅血絲。40多天來,他先後監測訂正疫情信息90個,上傳報告60份,反饋核酸檢測結果2I6個。

疫情防控期間,在疾控中心的小院子裡,每天都會出現一隊身穿白色防護服,全副武裝的“奧特曼”,他們手拎專業監測設備,腳步穩健而匆忙......他們就是流行病學調查組和消毒處置組的工作人員。

流行病學調查,是預防控制傳染病的主要手段。一接到桐柏縣中心醫院疑似病例報告,法定要求24小時內必須完成流調。流調與患者面對面,與患者處於一級暴露,風險極高,任務極重。“這塊工作我熟悉,我來幹!”面對洶湧而至的病毒,流行病學專家王大江一馬當先,主動請纓,逆行而上。他們猶如戰場上的戰士,隨時迎接挑戰,一旦發現疫情報告,王大江就第一時間帶領流調人員“全副武裝”,快速奔赴感染科隔離病房進行流調,詳細詢問患者的出行史和接觸史,猶如大海撈針,生怕疏漏任何一個細節。流調歸來後,又要完善流調報告和個案調查表,追蹤密切接觸者,對密切接觸者信息逐一逐項核實,24小時完成並上報給市疾控中心和縣衛健委,同時將密切接觸者信息迅速反饋給當地政府以便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有效管控。

2月12日晚上十一點多,尹迎春在參加完當天三場疫情分析研判會後,接到王大江關於一例聚集性疫情的電話報告,她當機立斷,顧不上吃晚飯,立即帶領流調一行8人帶上方便麵、礦泉水、防護用品等應急物資,驅車40多公里奔赴患者生活過的鄉村,在當地鎮村幹部的配合下進行走訪摸排,調查結束時已是凌晨四點多鐘,一行人顧不上勞累,又逐個聽取各小組彙報,對排查出的B、C接觸者進行逐一梳理,然後現場向當地政府反饋信息並提出疫情管控的意見和建議。待一切處理完畢回到縣城時已是凌晨六點多鐘,天已破曉,因為有許多緊要工作要做,大家用冷水洗把臉,又繼續投入戰鬥......

對於疾控人來說,吃飯和睡覺都成了奢侈的事情。詢問患者接觸史、實地開展流性病學調查、分析彙總研判......這是流調組的工作常態,40多天該組在王大江的帶領下,先後流調確診病例21人,疑似病例46人,排查密切接觸者293人。連續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讓在工作中有著“拼命三郎”之稱的王大江累倒在辦公桌上,當場不省人事。辦公室工作人員當場搶救,並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急速轉往醫院進行檢查治療。主治醫生告訴陪同的工作人員說,這人簡直不要命了,過度的疲勞引發低血壓、腦梗塞,幸虧搶救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大江是單位唯一的流行病學專家,他倒下了,關鍵時期,這塊工作怎麼辦?”年近五十的尹迎春急得“團團轉”,“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她看了一眼躺在病床上的王大江,她流著熱淚,用略帶沙啞的嗓音向上級業務部門請求技術支援。時間就是生命,市疾控中心第一時間派來了專家,手把手傳授流調文書書寫規範,尹迎春清醒地認識到,流調工作事關全縣疫情防控大局,來不得半點麻痺,她索性親自上陣,接替王大江的工作,除了參加縣裡的會議,其餘時間,她就堅守在傳染病科,耐心地向上級流調專家虛心請教,認真做好記錄,一邊指揮,一邊戰鬥。困了,趴桌上打個盹,餓了,一桶泡麵就是美味。夜夜通宵達旦,每天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是常態。“尹主任,您抽空歇歇吧,您是我們的主心骨,王主任倒下了,您可千萬不能倒下啊!”同事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紛紛勸她注意身體。每當這時,她都擺擺手說:“這個時候,我不能下戰場,我的身體我清楚,還能吃得消!”但同事們心裡都清楚,他們的“尹主任”自臘月二十八到現在,已經連續四十多天吃住在單位沒有回過家,像一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著,身體已經嚴重透支,有幾次險些暈倒,同志們勸她去醫院檢查檢查,每次她都是婉言拒絕。

“既然從事了疾控工作,註定要和病毒打交道,心懷初心,渾身充滿了力量!”說這句話的是核酸檢測技術人員郝義軍,他今年58歲,臨近退休,但是疫情阻擊戰打響後,他義無反顧衝在了一線,他帶著實驗室人員冒著隨時被病毒感染的風險,採集患者咽拭子、鼻拭子、血液樣本等,按照高致病性微生物運送規定將患者樣本運送至南陽市疾控中心實驗室進行檢測。多次往返與縣中心醫院、隔離點和南陽之間,沒有吃過一頓定時飯,半夜送樣回來,趕不上吃飯,就吃碗泡麵。沒時間回家,就在辦公室的床上躺一會,40多天來,共採集樣本630份,運送樣本630份。

消殺組的工作猶如“排雷兵”,艱辛而危險,負責消殺工作的是疾控中心副主任聶瑞曉和兩個已退休被返聘的“老兵”,他們一接到確診病例通知,便第一時間穿好防護服,戴好口罩、帽子和護目鏡,身背笨重的消毒器械趕赴患者家中,對居家環境進行消殺。40多天來共開展病毒消殺36次,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他們24小時隨時待命,從來不言苦不言累。

疾控工作一環緊扣一環,任何一項工作都至關重要,牽一髮動全身。疫情信息傳遞是疫情防控的核心和樞紐,蒐集整理上報信息是整個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肖濤和楊紅紅是單位裡的兩個電腦操作高手,兩個人每天眼睛緊緊地盯著電腦晝夜忙碌著,龐大的業務量剝奪了他們的休息時間,只要單位還有一個人在工作,他們就不能提前休息,信息需要及時蒐集,及時整理,及時報告。40多天來,共整理信息2000多條,上報1000多次,為上級疫情防控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疫情突襲時,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桐柏縣疾控中心一班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如磐石,用忠誠和擔當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杜福建 楊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