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機械師”之戀

踮起腳尖,仰著脖子。這個鐵打的漢子,眼睛裡分明有溫柔在流淌,漂亮的“心上人”在空中緩緩移動,他雙目聚焦著,追隨著,呵護著,發著光亮,生怕有半點閃失。

陽光很暖,春風乍起。寬敞的車間裡,幾十噸重的設備被高高吊起,又輕輕安放在早已佈置好的“婚床上”。儘管疫情還未過去,200多萬元的液壓設備,這次,張作坤一下子“娶”了兩臺。

張作坤是立盈機械的掌門人。

桑園,莒東小鎮。多山多水,而且都是青山綠水,喘一口氣,“連空氣都是甜的”。

從呱呱墜地,到出落成清秀少年。11歲的立盈機械就生長在這天然“氧吧”裡。

別看出身農家,立盈可是響噹噹的“金娃娃”。如今年產值過億元,產品出口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我眼裡,機械設備就是人,是有生命力的。”只要聊起設備,張作坤的話匣子就關不住了。

和大多數農村出身的孩子一樣,張作坤的童年是在爹媽扳著指頭數算口糧的日子中度過的。唯一與其他同齡人不同的是,似乎從小就與機械有緣。

記憶裡,村裡的揚水站機房他不知去過多少次,鄰居家擺放的收音機他總是聽得入迷,公路上偶爾駛過的汽車他總是注視著遠去……發動機的聲音彷彿有一種魔力,電器機械如心儀的少女一般吸引著他。

一旦愛上,永遠在初戀。

16歲那年,張作坤七借八湊、求親告友借得了500元現金,在村頭靠近公路的地方建設了僅有幾平方米大小的機電維修點。

從此,他一頭扎進了機電事業的“海洋”。維修點,田埂上,街頭巷尾,農家院落,工廠企業,伴著日出,隨著日落,總見張作坤忙碌的身影。

第一臺電風扇、第一臺電視機、第一臺電動機、第一輛摩托車、第一臺水泵、第一臺汽油機……。業務越來越多,知識越來越廣,技術越來越好。

“誰家的電器壞了,找張家四山子小張去!”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在生產生活中熟識了張作坤,而他也憑著他紮實一流的維修技術,收穫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這份專一的“戀情”,時光會記住:

1992年,開始從事電器維修。

1998年至2001年,“牽手”海信集團在莒縣設立維修服務站,負責莒縣及周邊的海信電視售後服務。

2001年底,從事汽油機、水泵、維修組裝。

2006年,與重慶加弛公司聯合生產168F系列四衝程通用汽油機。為微耕機開發專用發動機。

歲月不居。從2009年開始,他一頭扎進農用微耕機的研發,並順利通過了省農機局的技術鑑定。

這一年,他新登記註冊的日照立盈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在農機界一舉成名。研發的全新牌微耕機被列入省農機補貼目錄,成為廣大農民耕耘收穫的首選。

“設備的作用可大啦,沒有設備,很多事想幹幹不成。”張作坤說,開發新產品需要快速成型,模具出不來,產品就出不來。

設備不僅是他的精神支柱,更是他的左膀右臂。2016年開發大型收割機,僅用了15天。

接一通電話,品一杯紅茶。張作坤和我們分享了頗為得意的“用戶追蹤”理論:10年前的用戶,用的是比較笨重的微耕機。10年後,隨著這批用戶年齡的增長,我們專門開發了更為輕型的產品,兩個手就能抓起來。

“沒有感情,買回來也不會珍惜。”拿著就像“寶貝”,學習它,使用它,把它的作用發揮到最好的狀態。張作坤對機械設備的渴望到了如飢似渴的程度。這些年,大小設備買了數百臺,投入5000多萬元。

陪設備比陪老婆時間還多,而且從來“喜新不厭舊”。

娶回來的設備“媳婦”可以好好打扮,張作坤在自己身上卻捨不得亂花錢。多數時間泡在車間裡,整天灰頭土臉的,從不穿西裝。

一輛昌河車開了十幾年,這幾年國外客戶來的多,他才“忍痛”買了一輛別克商務車。

隨著“金剛鑽”越來越多,膽子也更肥了。三年前,張作坤又徵了120畝地,投資7000多萬元,建設了高大上的鋼結構廠房。這不,去年攀上了中國重汽這個“大親戚”,專業生產汽車配件。

建設世界級的微耕機工廠和汽車配件基地,為中國製造爭口氣,成為他攀登的又一“高峰”。

這場“曠世之戀”,必將演繹更多的精彩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