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真實的貧困戶故事 桂林一位脫貧農民創作出電影劇本《最後一家土屋》

依據真實的貧困戶故事 桂林一位脫貧農民創作出電影劇本《最後一家土屋》

姚朝清的作品充滿了鄉土氣息,因為主人翁的生活軌跡大都在平樂的鄉間。

依据真实的贫困户故事 桂林一位脱贫农民创作出电影剧本《最后一家土屋》

姚朝清在姚玉娟的土屋裡和她溝通。

依据真实的贫困户故事 桂林一位脱贫农民创作出电影剧本《最后一家土屋》

在姚玉娟的新家,姚朝清在瞭解情況。

依据真实的贫困户故事 桂林一位脱贫农民创作出电影剧本《最后一家土屋》

姚朝清的手寫稿。

□記者遊擁軍 通訊員黃郡 姚禮師 文/攝

平樂縣橋亭鄉大灣村村民姚朝清在2016年前還是一個貧困戶,目睹了扶貧幹部們在脫貧攻堅上的親力親為,目睹了本村貧困群眾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再結合自身經歷及同村貧困戶姚玉娟的真實故事,歷時將近兩年,他創作出了電影劇本《最後一家土屋》。

近日,記者走進大灣村,走近姚朝清,探訪這位獨立完成一個電影劇本的農民兄弟。

從小,姚朝清就對寫作感興趣,他上過當時鄉里的“農業中學”。上世紀80年代,一直懷揣“文學夢”的他報考了山東師範大學自修漢語言文學專業,成為山東師大的自修生,通過函授學習,為自己的創作打下了基礎。“可惜當時我已經有崽有女了,負擔比較重,沒有完成所有學業。”姚朝清說,作為家中主要勞動力,他被迫中止了學習,外出打工謀生,但在他的內心深處,一直沒有放棄成為一個作家的夢想。

2004年,姚朝清在採石場打工,開山炸石時不慎受傷,落下了三級殘疾。

但生活的磨難沒有磨滅他的激情,靜下來的姚朝清重拾了自己一生的夢想。從2005年至今,他創作出了5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2018年,他的心中更是萌生了創作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新作品的願望。他時常去到貧困戶姚玉娟家中,走近駐村扶貧隊員,觀察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用筆記本記錄下了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

“有時候碰到了好的故事和感人的瞬間,我晚上回家連飯都不吃,就要寫下來。”姚朝清說。由於自己不懂電腦,寫作工作還是依賴手寫,光寫壞的鋼筆就有20多支。

“經過將近兩年的創作,2019年底,十幾萬字的《最後一家土屋》初稿終於完成了。”姚朝清說,因為作品當中的人物活動地點大都是在橋亭鄉及周邊鄉鎮,因此呈現出來的都是平樂當地的社會風貌和風土人情,極具本土代表性。他希望作品能夠得到出版,或者出現在銀幕上,這樣既能起到宣傳平樂的目的,讓更多的人看到脫貧攻堅的不易和成績,也能體會到平樂鄉間淳樸鄉風的美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