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波爾,實在是一個讓人討厭不起來的對手,充滿天賦、年少成名、帥氣儒雅、極具風度,乒壇廿載有餘,贏得了無數獎盃,也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波爾,又是一個讓自己鐵粉“愛恨交加”的角色,希望有多大,失望往往就有多大。煌煌一世名將,終其職業生涯,竟從未進入過世錦賽、奧運會的決賽(東京奧運會,是波爾最後的機會了),更遑論接班瓦爾德內爾。以其顯赫多年的聲名與實力,似是情理之中,實是意料之外。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波爾身後,簇擁諸多輝煌記錄,現在回首望去,有一些又生出一番五味雜陳的味道。

比如,加上今年的歐錦賽男單冠軍,39歲的波爾追平了瓦爾德內爾創造的歐錦賽男單七冠王傳奇記錄,對波爾個人而言當然是喜事,失落的卻是整個歐洲乒壇!

再比如,從千禧年改40毫米大球之後,波爾應該是位列中國乒乓球男隊主要競爭對手“黑名單”時間最長的選手。可惜,波爾身後的柳承敏、施拉格們,已經在奧運會、世錦賽證明過自己,佔據“黑名單”榜首時間最長的波爾,交出的成績單,卻與“唯一一個能拿中國隊兩分的選手”的說法漸行漸遠,愈加印襯出波爾的不甘與無奈。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足夠優秀,才有資格承載期望。期望有成真的時刻,才能步入偉大的行列。偉大的成為了英雄,才會有“阿克琉斯之踵”。波爾的“阿克琉斯之踵”在哪?進入正題。

阿克琉斯之踵1:出名要趁早,出成績更要趁早!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運動員尤其如此。運動員亦是人,競技狀態有高峰,亦有低谷。張繼科445天完成大滿貫的神蹟固然可遇不可求,抓住巔峰期、衝頂冒尖卻是所有偉大運動員心照不宣的秘密。在這一點上,波爾的表現實在是不盡如人意,直接影響了整個職業生涯的最終高度。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比如,2002年-2008年的波爾,21歲-27歲的黃金年齡,意氣風發、銳氣逼人,技術水平、體力精力、比賽經驗均處於巔峰狀態,特別是反手反拉弧圈球技術,長時間引領世界乒壇風氣之先,是令世界上任何一個選手都膽寒的對手。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雖然期間偶露崢嶸,在2002年山東濟南世界盃、2005年比利時列日世界盃(一穿三,連過“二王一馬”)奪得男單冠軍,但是在含金量更高的奧運會、世錦賽單打賽場上,難有拿出手的成績。

有些比賽,站在中立者角度來看,輸得還很不應該,殊為可惜。比如,2003年巴黎世乒賽,在男單第二輪2:4輸給了年僅18歲、初出茅廬的邱貽可,淪為了中國小將的背景板;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1:4輸給了職業暮年的老瓦,成全了對方,為年輕交上了一筆學費,可嘆的是這只是開始;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2005年上海世乒賽,在技術不下風、狀態不下風、比賽局面不下風的情況下,1/8決賽中3比4憾負劉國正,是後者職業生涯繼46屆男團大阪世乒賽後的又一大亮點;

2007年薩格勒布世乒賽,經過不萊梅半決賽與中國隊反覆纏鬥的洗禮,波爾的技術走向全面成熟,加之坐擁歐洲主場之利,籤位上又避開了中國隊,迎來了奪取世乒賽單打獎牌的良機。1/4迎戰柳承敏,最終竟以0比4脆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第二年的北京奧運會,團體賽摘得銀牌之後,躊躇滿志的波爾在單打1/8決賽中又以0比4負於韓國選手吳尚垠,草草結束了巔峰時代。折戟沉沙鐵未銷,待過往的風雲散去,回首拼殺六七載,然兩手空空,那份壯志未酬的不甘與落寞,年少成名的波爾也許比任何人領悟的更加透徹。

阿克琉斯之踵2:性格使然,成也蕭何敗蕭何!

在歐洲乒壇,能打出一片天地的,都是天才,波爾也不例外。遠在奧登沃德小學期間,5歲的波爾就加盟了TSV Hochst俱樂部,8歲的他已經叩響了國家隊大門。

在學校的波爾不顯山露水,高中時期的好友韋科爾曾如此形容:“蒂姆是個很安靜的人,他不會像其他蠢蠢欲動的少年一樣想盡辦法去泡妞,去引人注目。在學校時,很少有人知道這麼一個文靜的男孩子已經打進了國家隊,而且收入相當可觀。不過,蒂姆也不安分,他搞過惡作劇,染過頭,打過耳洞,和我們一樣曾經狂熱地追求著前衛音樂但總體來說,他還是一個比較聽話、溫順的孩子”。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2002年,在中國濟南,年僅21歲的波爾連續擊敗了王勵勤和孔令輝,拿到了世界盃男單冠軍,世界排名躍居世界第一,成了德國媒體口中“13億人的對手”,被冠以“瓦爾德內爾接班人”的稱號。

2003年底,又與心愛的菲律賓姑娘德艾喜結連理,成立了自己的小家,事業與家庭迎來了雙豐收,一時春風得意,風頭無倆。安靜、儒雅、紳士、戀家、愛妻的波爾,似乎早早達到了人生巔峰。可惜,英雄之路註定不是溫柔鄉,平和淡然、易於滿足的性格,在為他贏得身前身後萬千球迷喜愛的同時,又像一把雙刃劍,遮蓋住了他身上本應綻放出來的更加璀璨的光芒。

時隔多年後,德國男隊主教練羅斯科夫也曾表示:"與老瓦相比,波爾差點霸氣,這可能跟他本身性格有關。另外,波爾是出了名的“戀家”,每次集訓結束他都是第一個急匆匆離開的人,有時連飯也不吃就往家趕,訓練不如老瓦刻苦”。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因為,向上走的路,往往是艱難的!走向頂峰的路,註定是孤獨的!也許單論技術實力,與前輩瓦爾德內爾相比,波爾並不落下風。但是,若比較兩人在衝頂時刻的那份“魄力”與“狠勁”,想一想1997年曼徹斯特男單決賽裡一反常態,先發制人3:0制勝的老瓦;2000年悉尼奧運會男單八進四,大比分0:2落後,絕地反擊連扳3局,逆轉薩姆索諾夫後狠狠揮舞臂膀的老瓦。這樣的“波爾”,我們不敢想象,也從未見過。

阿克琉斯之踵3:技術風格,犀利但不封喉!

對於許多運動員職業生涯的不成功,歸因時候,最簡單粗暴的一條是:心理素質不過關。對於這樣的論調,我不敢苟同。即使是業餘選手,也有如此體會,在比賽中遇到一個水平明顯比你低的對手,只要自己不犯太大錯誤,贏得勝利並不困難。往往是遇到水平相當甚至略高於自己的對手時,最容易出狀況、掉鏈子。技術能力是基礎,心理波動是表象。我認為,波爾輸掉的比賽大概率屬於此類,而不應該本末倒置。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同時,特別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是:技術風格問題。技術風格沒有對錯之分,但有優劣之別。波爾的技術風格,終其職業生涯,始終以“旋轉”為核心要素,輔以速度、弧線、落點。

他的發球不錯,側旋、轉不轉、逆旋轉都會發,正反手實力均衡,中遠臺周旋能力很強,無謂失誤少,對各種打法都比較適應,沒有明顯短板和漏洞。同時,上手爭搶也比較積極,搶先上手後,往往是連珠炮似的一板跟一板,形成連續壓制。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波爾技術風格特別是反手技術,引領世界潮流,甚至是中國隊學習的榜樣。尤其是賴以成名的正手拉加轉小弧圈,弧線低且平、落點淺而扎,還很靈活。平穩對付過去,極易被連續壓制,陷入被動。發大力反撕反衝,又很難對上合適的擊球點,失誤太多,在大小比賽裡中國選手沒少吃這方面的苦頭。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福兮禍之所倚,最強硬的往往也是最脆弱的地方。因為擁有一手得勢又得分的好加轉,長久以來波爾的技術停留於此,沒有在優勢特長基礎上,彌補上“力量”這重要一環。

回溯看去,恰恰是力量感的缺失,成為了波爾在關鍵大賽“始終差一口氣”的致命傷。比如,之前舉過的例子,2007年薩格勒布男單1/4決賽,波爾迎戰柳承敏。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從打法上看,左手橫板兩面弧圈的波爾幾乎是柳承敏這種右手“單面拉”選手的天敵,但是這場比賽中,柳承敏把特長型打法發揮到了極致,戰術上化繁為簡,死死抓住波爾接發球質量不高的“弱門”,力求一擊致命,自己的“發球搶衝”也打得前所未有的堅決,回合極少,效果極好,上演了“以點破面”的教科書式對決。

在柳承敏的瘋狂攻勢下,波爾“控制不住”、“拼不出去”,越打越虛,最終0:4輸掉了比賽。再比如,2012年倫敦奧運會,八分之一輸給了平時贏多負少的克里桑;2016年裡約奧運會,早早地輸給了大力出奇跡的阿魯納。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歷史沒有“如果”,但是人們仍然忍不住去“如果”。如果波爾正手有一板爆衝,如果波爾力量再強一些,如果……也許一切都會改變,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波爾,因為我們“愛”他,不知不覺愛了那麼多年,所以我們有理由“恨”他!好吧,正像我們每個人的青春歲月,一去不復返,當年唇紅齒白的玉面小生,如今也是頭戴髮箍、滿臉拉碴。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東京奧運會,不知道還會不會來?如果還能來,希望波叔還能像4歲時候,奧登沃德小鎮上第一次拿起球拍的小男孩那樣,簡單快樂,心懷希望,“今天我能不能像昨天一樣顛一百下呢?”,“沒有關係,今天不行,明天再來!”所有人回答道。

僅以此文獻給追了近二十年的波爾和那些乒乓歲月,全文完。

這個外國人和國乒“作對”20年,說欠他個大滿貫中國球迷沒意見!

歡迎更多球友在國球匯發表觀點、分享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