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实行部分道路限行首日早高峰延误指数最高为1.88,这意味着什么?

随着疫情的好转,3月23日,已实行一个多月“早晚高峰不限行”的杭州部分恢复限行。据交警部门通报,本次限行的范围包括上塘高架(瓜山立交以南)、中河高架(复兴立交以北)、文一路隧道(紫金港立交以东)和德胜快速路(石德立交以西),限行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早高峰7时至9时、晚高峰16时30分至18时30分。路面道路暂不限行。

  为什么只是部分限行?首日情况如何?记者来到杭州交警快速路大队综合勤务室一探究竟。

  早上7时,快速路大队综合勤务室已严阵以待,负责人顾晓军牢牢盯着监控屏幕,“各单位逐渐复工复产,交通压力开始增大。推出部分恢复限行措施,是疫情防控期间交警部门为了让交通更顺畅做的一次尝试。”

  至于为什么只选择4条道路限行?顾晓军表示,目前尚处于疫情防控期间,一些人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仍有顾忌,这种特殊情况下还是要让想用私家车出行的人尽量都能用私家车出行。而之所以选择这4条高架进行限行,主要是因为以往这4条道路承担了约50%的早晚高峰流量,“此次从杭州整体交通情况考虑,实行部分限行,将高架上的车流量分流一部分到地面,以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

  8时许,高架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顾晓军指着屏幕向记者解释道,“屏幕上显示的两个重要数据,一个是车辆在途量,一个是延误指数。在途量就是高架上一共有多少辆车,延误指数代表车辆通行的快慢。现在高架上的在途量是3.29万,延误指数是1.45。而上周一早高峰,杭州的延误指数最高曾逼近2,可以说部分限行措施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几十分钟后,高架上出现了些许拥堵的情况,在途量上升到4.25万,延误指数也跳到了1.88。综合勤务室里的民警们指挥交通的声音此起彼伏。“有4辆外地牌照的限行车辆开上了高架,请注意拦一下。”一名民警拿着对讲机告诉正在高架路口指挥的交警。很快,交警拦下了4辆车并对司机进行教育。“部分限行措施刚刚开始实行,只对他们进行警告教育,给大家一个适应的时间。”顾晓军说,“不过从下周开始,对违反部分限行措施的行为将进行处罚。”

  8时30分过后,高架上的车流量开始回落。过了9时,延误指数持续下降。“延误指数超过1.9就意味着拥堵,今天最高指数是1.88,说明部分限行措施效果还不错。”顾晓军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