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全球各地發動的戰爭與“瘋子”博爾頓有關嗎?

平平126126


美國從二戰正義之戰,最後走到貪得無厭,各地發動戰爭,欠下了各地多少血債啊?從美國本土欠印第安人多少血債?


康巴畫廊ཁམསཔའམཐང


有關係,但博爾頓不能算是瘋子,應該算一個戰略家。

知道基辛格吧,和博爾頓一樣,也是共和黨人,而基辛格曾擔任過的職務就是如今博爾頓擔任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個職務其實就是戰略規劃和實施的。

能在這個位子上做的人,都可以被稱為戰略家。這是個中性詞,沒有褒義和貶義。要看他的做的符合不符合你的利益,從這個角度才能褒貶。

木叔為什麼說美國全球的很多場戰爭都有博爾頓的影子呢?

這與他的經歷有關。

博爾頓是30年來每屆共和黨總統都信任的人,在里根政府、老布什政府、小布什政府都曾擔任要職,當然如今特朗普政府也不例外。

能30年服侍過4位共和黨總統,這樣的人很少,可見博爾頓受到共和黨的重視程度。也能看到共和黨這麼多年的外交實踐,都有博爾頓的影子存在,確實是共和黨內的重要戰略家和智囊。

他最重要的成績也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為小布什政府的“邪惡軸心”和“邊緣邪惡軸心”理論做出了貢獻。

所謂的“邪惡軸心”包括之前的伊拉克等。薩達姆被推翻,顯然就是這個理論的實踐了,是不是與博爾頓有關?

如今“邪惡軸心”國家如今只有伊朗對美國還要一些威脅,但在特朗普廢掉伊核協議後,伊朗也開始被美國強力應對了。

也就是說如今制裁伊朗,博爾頓也出力不小。這也相當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了。

“邊緣邪惡軸心”國家也有三個國家——古巴、利比亞和敘利亞。這也不用多說,基本上要麼是戰火連天,要麼冷戰持續。古巴被美國長期封鎖,不得不作出改變;利比亞的卡扎菲被戰爭推翻,對美國也失去了威脅。敘利亞目前一片狼藉,也是打仗打出來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博爾頓確實參與了這麼多年美國的幾乎每場大戰。

木叔很希望各位能夠更多關注博爾頓的言行,他的態度和政策,其實和美國共和黨30年來的外交取向有很大關係。

甚至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只有瞭解他,才能真正懂得美國的共和黨外交。


木春山談天下


首先,自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的口號後,博爾頓更是將美國傳統價值觀的外包裝全部撕掉,不僅對其他國家,甚至對歐洲盟友以及美洲鄰居,都展現出一副猙獰貪婪的真面目。作為"在總統面前說得上話"的安全顧問,他的意見無疑對特朗普制定政策具有重大影響。無論是美國新的國家戰略將反恐改為大國競爭,還是具體到涉及俄羅斯、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朝鮮等國的政策,背後都有他的影子。


其次,特朗普選擇他並不是因為博爾頓比他的前任更有智慧,而是因為博爾頓的很多政見和特朗普相同,因為在他看來美國的利益才是第一。作為擁有全球最強戰爭機器的國家,只要對誰看不順眼或"威脅"美國利益,那怕發動戰爭也在所不惜。博爾頓曾經毫無掩飾地說過:"美國與世界的關係就是錘子與釘子的關係,美國愛敲打誰就敲打誰。"他還赤祼祼地宣稱"只有符合美國政策的國際條約才會成為法律。"這些話足以讓人驚愕和恐懼!

再次,作為美國政壇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博爾頓一貫奉行單邊主義和強硬外交政策。早在1979年他就聲稱:"《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已經不合時宜。"在擔任美駐聯合國大使期間,多次批評聯合國效率低下。他還對朝鮮出言不遜,被朝鮮發言人怒斥為“人渣和吸血蟲”。2017年當他辭去美駐聯合國大使後,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就說:"他終於做出了人們希望他做的一件事。"可見大家對他的厭惡已經到了何等程度。


灩瀾一叟


博爾頓不是瘋子只是強硬派、偏執狂。美國的戰爭與博爾頓有關但不是高度相關,因為他不是決定者只是出謀劃策者。

其一,博爾頓是共和黨成員,共和黨的戰爭與其有關,民主黨的就無關了,而且他只是智囊而非決定者;

其二,美國曆史上對外發動的戰爭、入侵、顛覆武裝、政變足有千起萬起,博爾頓才活多大,絕大部分戰爭都與其無關。
(1)美國喜好戰爭是由其統治特性決定的,美國曆來喜歡欺負弱國小國,把自己裝扮成上帝,以利於自身利益。這和某個人無關,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會有相應的人作為代表出現


從美國1812年入侵加拿大失敗,轉而在1847年武力分裂、侵佔墨西哥開始,美國就一直對拉美國家發動戰爭,其頻率一年一兩次。只要是不聽話的就推翻。

1898年進入帝國列強序列後開始在世界用兵。但美國一直都是對弱國、小國用兵。兩次世界大戰和伊拉克戰爭這三次比較特別,是對中等以上強國的進攻。

對小國發動戰爭可以立威,通過勝利可以提高國家自信,更可以拿到該國的資源、國內市場,控制該國的經濟甚至金融,有利於維護自己在世界主導權方面的地位。

所以,美國喜歡戰爭,會因為戰爭獲利。但問題是,博爾頓作為鷹派代表其瘋狂想法經常出現。

(2)博爾頓的作用被人為提高,特朗普的性格與其不一樣。博爾頓屬於一貫強硬派,特朗普則是商人性格典型有利就強硬不利就懷柔

更明確地說,博爾頓是典型的信仰派,可以不計成本,拋開短期利益喜歡鬥狠。

特朗普則是變色龍,以短期利益為準,以總統寶座為準,以經濟利益為基礎。


在委內瑞拉問題上就是很明顯的代表,雖然博爾頓、蓬佩奧等人一直鼓譟,直至今天都沒有跡象,要知道打伊朗可比打委內瑞拉難多了。為啥不打?後院容易亂、俄羅斯因素、明年的選舉。

同樣打伊朗則代表著:國際上沒有支持國家、傷亡巨大、戰爭成本巨大、俄羅斯必然有所行動、明年的選舉。

所以,蓬佩奧才說沒有攻打伊朗的計劃,所以,直到現在都只是咋呼。戰爭的準備起碼還需要三五個月呢。


炮口之外


博爾頓是猶太人,所以他在維護以色列利益方面比較積極。作為特朗普的安全事務助理,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方面應發揮過參謀作用。目前博爾頓正在謀化對伊朗的遏制與封鎖,甚至是軍事打擊。他是中東國家聯盟(阿拉伯版北約)的主要策劃人。

博爾頓是共和黨人,在近幾屆的美國共和黨政府中都擔任要職,是重要參謀人員,對老布什、小布什直至現在特朗普期間的戰爭有一定影響,比如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等。



博爾頓屬於美國保守勢力中的強硬派,他一貫主張用戰爭的方式來解決敵對勢力問題。博爾頓曾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在聯合國舞臺上多次發表美國優先、強硬反擊對手、“用錘子敲打”等激烈言論,被聯合國多個成員視為“瘋子”一般的人物。


博爾頓雖然強硬,並且在美國政壇有一定影響,但他對美國發動戰爭的影響力應該不是很大。一方面美國每次發動戰爭都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經過嚴格程序來確定的,應該是得到多數人贊成的;另一方面,博爾頓只是一個出謀者,而非決策者,其意見的影響力是受到限制的。


姜運倉


美國“赫芬頓郵報”稱,博爾頓是“白宮的新戰爭販子”。

2018年3月22日,美國自由主義新聞和博客意見網站“赫芬頓郵報”發表一篇文章題目叫《特朗普的新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就像你記憶中一樣危險》。文章指出:

“博爾頓是一位臭名昭著的前聯合國鷹派大使,他的觀點甚至不符合特朗普競選的孤立主義外交政策平臺,儘管很難說總統真正相信什麼。”

博爾頓是典型的“鷹派”人物。崇尚政權更迭,他的政治觀點被描述為美國的民族主義者、保守派和新保守派。2013年到2018年3月,博爾頓擔任Gatestone研究所的主席,這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因傳播虛假的反移民和反穆斯林信息而遭到批評,其中博爾頓發表了關於伊朗和其他相關主題的文章。


美國印第安納州共和黨委員會主席理查德·盧格(Richard Lugar)曾批評到:”博爾頓無視他的言論所帶來的‘政策後果’。“

美國國務院前情報局局長卡爾·W·福特稱,博爾頓是一名“連續施虐者” ,他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像博爾頓一樣的人......沒有第二,第三或第四個像他這樣的小人一樣濫用權力和權威的方式。“

有證據表明,至少有一個案例證明,博爾頓支持伊朗人民聖戰組織(也稱為聖戰組織,或稱MEK)。該組織主張推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領導層並建立自己的政府。

2018年,博爾頓要求五角大樓向白宮提供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的選擇權。據“紐約時報”報道,博爾頓“加強了政府對伊朗實行孤立和施壓政策,反映他了對伊朗領導人的敵意,這可以追溯到他作為喬治·W·布什政府官員的日子。“

作為美國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對國際組織聯合國提出懷疑和敵視政策,認為這些國際組織危害美國的主權。

參議員蘭德保羅警告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不要選擇“危險”的約翰博爾頓作為他的國務卿。保羅說:“沒有人比博爾頓更脫離中東局勢, 他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更危險。”


博爾頓悍然主張伊拉克戰爭,並宣揚了它的錯誤理由。

作為喬治·W·布什總統領導下的國務院高級官員,博爾頓是政府為伊拉克戰爭辯解的主要宣傳者。美國情報顯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眾所周知,這一說法後來證明是錯誤的。但博爾頓繼續堅持認為,即使在數年之後,他也在呼籲進行戰爭。

博爾頓說:“你不能假設,如果薩達姆繼續掌權,今天的中東會充滿甜蜜和光明。”

博爾頓呼籲轟炸伊朗朝鮮

他在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打擊朝鮮第一的法律案件》的專欄文章中,他認為:“沒有法律理由來反對美國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

博爾頓擔任駐聯合國大使期間

在聯合國,他嘲笑國際組織的歷史。博爾頓稱它是“一個暮光之城。”他的極端觀點和傲慢的態度使人厭惡!

博爾頓與反穆斯林的“仇恨團體”保持一致

博爾頓支持並積極推廣伊斯蘭恐怖主義陰謀論,支持所有反穆斯林的組織和仇恨團體。仇恨團體就是指攻擊或詆譭整個穆斯林階層的信仰或做法的,出現在美國各州中心範圍的代表全州的群體組織。仇恨群體活動包括:犯罪行為、遊行、集會、演講、會議、傳單或出版。

博爾頓侮辱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是穆斯林

在一次仇恨團體舉行的活動中,博爾頓開玩笑說奧巴馬是穆斯林。對他來說幸運的是,他的新老闆(特朗普)通過率先開展雙向運動,開啟了他的政治生涯。


作為共和黨外交政策機構中最具戰爭性的成員之一

博爾頓曾在三位共和黨總統期間擔任過多個角色,包括代理聯合國大使和司法部助理司法部長。他曾籌集了數百萬美元來選出一些可以投票批准他新職位的參議員。

2013年,博爾頓推出了自己的約翰博爾頓超級PAC。PAC可以籌集無限額資金,使博爾頓能夠從富有的捐助者那裡獲得鉅額捐款,同時向國會候選人提供強硬的證明。2014年和2016年的選舉週期中,博爾頓籌集了1,130萬美元,並花費560萬美元用於支持共和黨候選人的獨立支出。

由此可知,連美國自己的主要媒體都這樣評價這個博爾頓,情況可想而知。


血色黃昏的黃昏


有關係,而且是相當有關係,身為特朗普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身上有一個最重要的標籤就是“戰爭鷹派”,他一輩子奉行的原則就是美國利益至上,為了維護這一利益,如有必要,就用戰爭解決。

當然,美國建國200多年來,在全球各地發動了數十上百場戰爭,不可能都與博爾頓有關,但近30年來,美國有幾場關鍵戰爭都與博爾頓密切相關。舉兩個例子:

1991年海灣戰爭——美國宣稱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而對伊拉克進行的一場戰爭,是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

當時,在老布什政府出任主管國際組織事務助理國務卿的博爾頓在戰爭前期發揮了關鍵重要,他聯合時任國務卿的詹姆斯·貝克,成功遊說與伊拉克同為阿拉伯國家的埃及、敘利亞、阿聯酋、阿曼、巴林、卡塔爾、沙特等國與美歐結成反薩達姆聯盟,為美國最終向伊拉克開戰起到了關鍵作用。

另一個例子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當時當時擔任主管軍控副國務卿的博爾頓一手炮製了“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在安理會堅持聲稱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推動小布什政府將伊拉克、伊朗等國列為“邪惡軸心”。

然而,戰爭之後的事實證明伊拉克並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博爾頓所謂的情報被證明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伊拉克戰爭更被美國人視為“愚蠢至極”。然而,博爾頓至今不認錯,堅持認為伊拉克戰爭是正當的,推翻薩達姆的決定也是正確的。

除了這兩個已實施的戰爭案例,博爾頓自2018年被特朗普重用之後,又開始著手推動一些對外“軍事行動計劃”,包括:

一手策劃委內瑞拉“雙總統”危機,威脅調派5000美軍赴委內瑞拉“平亂”;建議轟炸伊朗核設施,以解決伊朗核問題;伊朗進行轟炸,以解決伊朗核問題;主張美軍更頻繁在南海進行“自由航行”;攪動灣灣民心;推動耶路撒冷問題,令巴以血腥衝突數月;推動戈蘭高地歸屬問題,挑動敘以領土之爭;推動拉黑伊斯蘭革命衛隊,強硬施壓伊朗政府……可謂罄竹難書。

在很多人看來,博爾頓無疑是個“瘋子”,還是個“戰爭瘋子”,為了美國一己私利不已動武;但在很多美國保守派的眼中,博爾頓又是個捍衛美國國家利益的戰略家,是個美國的看門人,誰是誰非,關鍵點還在於利益,誰的利益優先。


陳一諾


一隻老鼠弄的全家不安,由起身上帶的那些跳蚤,到處把人弄的睡不安寧。美國在世界是個強國,每一項事都攪動世界,何況美國又用了,在高位上這麼跳蚤。想想世界能安寧嗎。

但跳蚤雖能蹦,能藏。但獵人的眼晴是亮的,無論博爾頓用什麼理由,一點定了,攪屎棍。

中國人講,是騾子,是馬拉岀來溜溜。那是看真的,假的,博爾頓的點子是腳底抹油,滑的恨,說得多,做得少。影子工程特大,實際亣牌了了。人民習慣了博小子的官論,都會把博爾頓的言論當:屁放了。

人與人,國與國之間交望一樣,誠信,成實是關建,一次,二次,三次,象泥啾一樣滑。把美國本質露在世人面前,把一隻蜂王:,變成小丑。一個間諜出身的博爾頓,嘴裡不會吐出象牙,破壞了世界秩序,破壞了美國聲譽,最後被人民拋棄。

博爾頓是民眾經常講的壞包,只要他佔著這個位,世界不會安寧,美國4個鐵刷在一起,世界好不了。美國好不了。


老侯


他只是美國鷹派的一個縮影,一個國家必須得有二派互相制衡。鴿派與鷹派如何轉換要看國際環境政治需求,所以即便沒有博爾頓這個人,美國依然還會如此。

世界步入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發展相對提升。美國若要永久保障世界主導地位,伸張全球戰略意圖,鷹派自然突顯。

即雖如此,美國不是盲目發動戰爭,而是以代理戰爭為主。造成地區混亂,控制戰略資略,遏制全球,維護美元霸權體系。

所以瘋狂的不是博爾頓,而是整個美國。





青山綠水無名


博爾頓新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不到一年,他就任後,美國沒有啟動新的對外戰爭。博爾頓曾在美國曆屆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任職,他主張強硬外交的鷹派路線,為朝鮮、伊朗、俄羅斯等國深惡痛絕,尤其是朝鮮曾使用人格侮辱語言咒罵他。

但是不能從他怪異小鬍子的外貌認為他很"邪惡"。

博爾頓是耶魯大學高材生,青少年成長時期受社會歧視和排擠現象影響,個性變的孤癖,是當時的非主流青年。

關於美國對外關係,博爾頓發表了很多與他人格格不入的政治見解,有些觀點突兀的令人驚詫。

目前,博爾頓在對華事務上並沒有過分偏激,畢竟他的幕僚參政最後決策權還要取決他的老闆特朗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