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一定要发动二战?默默发展实力不好吗?

我的问题很多


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当时全球资本主义国家正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选择了罗斯福新政走出危机,德国和日本这些法西斯国家则选择了对外扩张战争解除危机。二战前德国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法西斯上台后通过一系列扩充军备,使经济逐渐好转,但是大量的军备和大量的军队无法长期维持,必须走向对外扩张,以掠夺资源和消耗工业品。

二、一战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德国压榨太厉害,一战德国战败,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本国领土也有一部分被其他国家战领,国内民粹主义上升,选择了法西斯上台。

三、苏联英法等国都想德国进攻对方。按照凡尔赛条约,德国是不能拥有重型武器和大规模军队的,但当时英法美等国和苏联已经开始对抗和斗争,都想利用德国作为进攻对方的利器,英法因为建设了马其诺防线而觉得高枕无忧,德国肯定打苏联,苏联则认为德国被英法打得那么惨,肯定会攻打英法,所以双方都对德国大肆扩充军备充耳不闻。

四、德国当时和意大利、日本等国结成了联盟,美国又保持中立,觉得国际环境对它发动战争有利,确实前期美国不参战,德国在欧洲战场几乎横扫天下。

综合以上原因,德国法西斯发动了二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岭南通途


有人曾说过,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老牌列强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激化了。众所周知,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在一战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这一纸和约将德国的实力限制的死死的,不仅仅是德国军队直接废了,还规定德国必须偿还大量的战争赔款,最终法国直接将德国鲁尔工业区据为己有,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当时就连列宁都表示:“这是对德国进行敲骨沥髓的盘剥。”

《凡尔赛和约》不仅限制了德国军队的人数和装备,还强行将莱茵河地区划立为非军事区域,只要法国人愿意,德国永远敞开大门欢迎侵略者,这一系列的限制使得德国复仇心里严重,当时的三国元帅费迪南德·福旭就认为,德国的不满情绪将会是下一场战争的导火索,当时还有预言称,这其实并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的休战期。悲催的是预言果然应验,凡尔赛条约签订整整20年后,二战爆发了。

德国人之所以打二战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德国对一战战败并不甘心。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因为国内经济崩溃,局势动荡,资源枯竭而急于投降。但是少壮派军官显然不这么认为,他们只看到了战场上的情况。事实上,德军与协约国也算是互有胜负,日德兰大海战中德国海军表现不俗,德军在东线也打赢了,接着,由于沙皇俄国不复存在,东线的德军也能转移到西线作战了,当时的局势下,德军确实没有丧失主动权,所以当时的少壮派军人就觉得政客出卖了他们,他们本来能够打赢战争,而当时的希特勒就曾在一战战场上负伤,所以他对一战战败仍然耿耿于怀。

希特勒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让德国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失业率下降,但是一战后,德国经济崩溃,当时快速刺激经济的唯一手段就是挑起战争,这是最激进的手段,当然也是最极端的手段。而且当时轴心国们都有一个类似之处,那就是经济发展完全跟不上军事发展,当时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拥有世界级的海军,空军等(别小看意大利,二战前的意大利空军甚至比英法还要强),而军队是没有生产力的,想要将军事实力转化为经济利益,也只有侵略一条路可走了。

所以,德国发动二战几乎是必然的,如果当时德国不发动二战,那他们将一直生活在《凡尔赛和约》的阴影之下,德国与西方老牌列强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不过我这并不是给纳粹洗白,纳粹和希特勒本人在二战中犯下了无数的战争暴行,这是怎么也推脱不了的,不过德国之所以发动侵略战争,与各国在一战后对德国的盘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而德国在二战刚开始对波兰,捷克等国的侵略中,各大国一味的绥靖政策,则彻底激化了这头猛兽,使得德国在欧洲搅了个天翻地覆。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欢迎关注


兵器世界


第1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战败国,德国保加利亚,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被迫签下了《凡尔赛条约》,这之后德国丢失了13%的土地,包括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一半的钢铁产业,还有大约1/6的煤炭产业,并且条约也限制了他的军事能力,防止德国再次发动战争。



这个条约其实对德国的军事能力还是限制的比较厉害,不准发展空军,不准拥有坦克重型火炮等等。也不准生产重机枪,不能拥有潜艇。陆军的规模限制在了10万人,所以说在第1次大战战败之后,德国的损失还是十分惨重。

第1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德国损失了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所有殖民地,还有10%的人口,1/8的国土,另外还得承担1320亿的战争赔款,而且他海军的舰艇数量限制在了36艘,不能拥有主力的战舰潜艇,军校,空军,都不能建立,军用飞机,坦克还有重型火炮都不能拥有,那么德国为什么还要发动战争呢?

其实我觉得这个跟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有关系,比如自己家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自己家的孩子错了,但是你别的家庭的家长,你不能打我的孩子,而且如果一大群人说我的孩子不对,我偏偏要说我的孩子是对的,这个可能就是有一点逆反心理的感觉。



作为一个战败国,他肯定心里感到非常的憋屈,再加上损失了那么多人口土地,甚至在西线还规定了不能设防,德国人心里面肯定是觉得很耻辱的,所以他一定会等待时机卷土重来,所以德国的前期是大力的发展经济,还暗中的研究坦克,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后面,再次以一个强硬的姿态站在世人面前。

在第1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俄国,法国,英国等等,为了拉拢意大利作战,承诺最后一起瓜分德国,结果打赢了之后,英国一个国家就得了14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法国也得了差不多130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意大利只分到了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还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所以意大利心目中也是心生不满的。

第1次世界大战,虽然在经济和军事上对德国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他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是他的军工企业还有重工业都保存完好,战争赔款主要是落在了老百姓的头上,所以第1次世界大战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他的军队上的一些官员,也都完整的保留起来了,所以这些人就在积极的谋划,东山再起。



1923年法国和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但是这一行为遭到了美国和英国的反对,美国和英国出资支持德国的工矿企业工人进行罢工,所以法国占领鲁尔是失败的,没有工人愿意为他挖矿,而且巨大的经费开支也要落在自己头上。

这件事情之后,美国和英国利用这件事情,开始出钱扶持德国经济,德国利用这些投资支付了战争赔款,还还清了贷款,然后开始大力发展工业技术和设备,仅仅到了19 29年,德国的经济已经赶超了英国和法国,此后德国又利用杨格计划,削减了战争赔款,延长了赔款的期限。

德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让其他周围邻国感到不安,所以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共同举行了一个会议,巩固欧洲的和平,规定了,比利时,法国还有德国之间,保证不破坏彼此的边境现状,但是这个规定没有保证,波兰还有捷克你德国的边境,而且这个规定进一步提高了德国的地位,并且随后德国还加入国联任常任理事国。



德国这时候经济实力已经是数1数2,法国和英国已经稍显不如,当他经济达到一定实力的时候,部队上的军官们,野心家们又准备卷土重来,所以他们开始秘密研发武器扩建军队,组建空军,还有秘密的一些军火库等等。

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成功,刺激了希特勒,他也想效仿,结果行动失败被抓进监狱,正是在监狱中的9个月,他写下了一本书叫做《我的奋斗》,这本书就透露出了他想称霸世界的决心,首先他想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然后要占领法国,英国和俄国,想要建立一个由日耳曼人统治的新世界。

希特勒上台总理之后的一切措施其实都是为他的野心铺路,比如进口一些军队上用到的物资,钢铁,军火燃料和化学品,而等他进一步把国家权力握在手中,成为最高元首的时候,他恢复了义务兵制度,组建了国防军,国防预算增加了100多倍,空军也将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空军,在武器生产方面,总量比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加起来还多。



所以综合来看,德国之所以发动战争,一方面是为了卷土重来,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希特勒自己的野心,建立一个优等民族日耳曼人统治的世界,看那样子貌似想当地球球长,而希特勒的这种野心,和战败之后的某些军国主义军官们的思想相符,再加上希特勒本身自己拥有最大的党派,很容易就发展出一批忠于自己的信徒,为他的南征北战冲锋陷阵,以此来满足希特勒自己的野心。


唐僧他不懂爱


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其实和一战并不无关系,德国一战战败之后,签署了《凡尔赛合约》,合约中战胜国给德国强加了许多羞辱性的苛刻条件,强迫德国独自承担一战起因的责任,除了要求战争赔款之外,还割据德国领土,战胜国之一的法国想要的,就是一劳永逸的削弱德国,让德国老老实实待着,好让自己重掌世界霸权。事实上,一战刚结束那会儿,他们的确让德国好一阵都缓不过气来。

《凡尔赛合约》签订之后,首先发生的便是,德国经济崩溃了,战争结束之后,德国人民原以为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了,可突如其来的通货膨胀使得人民完全喘不过气来。

法国想要压垮德国重掌世界霸权,欧美其它大国绝对不会允许,所谓的和平一定是有相互制衡,实力平衡的状态下才会有的产物,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战乱一定又会继续,于是首先英国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对德国进行帮助。

紧接着,美国也帮助德国恢复经济,为什么?因为德国一战结束之后,美国是最大的债权国,如果德国真的垮了,美国就没地儿要债了。

再说回上边提到的,一战结束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签订的《凡尔赛合约》,这才是德国发动二战的真正导火索。合约中一昧的只考虑到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却完全没考虑过战败国的利益,加之各种苛刻的不平等条约,近乎掠夺的本质,令得德国可以说是饱受侮辱,在逐渐恢复国力之后,德国的民众对此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复仇欲望。

一战之后,德国恢复的速度号算是比较快,随着经济的复苏,加上希特勒对民众情绪的煽动,二战爆发也在所难免。


关河南望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在欧洲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他在欧洲大陆来说领土面积还是比较大的,但要是和世界上俄、美、中这样的大国相比就显得渺小了。他的国土面积还没有我国的新疆面积大,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开始后,德国把欧洲各强国暴烈的按在地板上摩擦,他们几乎丧失了还手的能力。


德国刚刚在一战中失败,都还没有走出战败的阴影,他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难道韬光养晦,默默发展恢复实力不是更好吗?其实德国发动二战也是有苦衷的。

一战后,德国的遭遇为发动二战提供了契机

在一战中,德国作为战败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合约》,在这个合约中,战胜国给德国强加了很多屈辱性的苛刻条件,除了强迫德国独自承担一战起因的责任,还要求德国赔付战争赔款,并割让德国领土。

根据条约规定,德国必须要割让13.5%的领土,损失12.5%的人口。德国海外全部的殖民地全部丢失,损失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在军事上,禁止德国再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德国总参谋部的设置。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以内,不得组建空军,海军不能拥有潜艇,更不能生产和储存化学武器,就连重机枪在合约中也规定德国不能生产。


一战后,德国经济崩溃

一战失败后,德国需要向协约国赔付高额战争款。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的决定,德国共需赔偿协约国总计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全部以黄金来支付,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减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凡尔赛合约》签订后,因为合约中的条款过于苛刻,需要赔付这么大一比赔款,首先让德国的经济很快就奔溃了。原本以为战争结束后,德国人会过上好日子,但突如其来的通货膨胀让德国人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德国人就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了。


美、英、法相互制约

最想要德国从此一蹶不振的就属法国了,高卢鸡想通过压垮德国后重掌霸权。这样的情况是欧美其他国家绝对不允许的,正所谓在相互制衡之下,才会有一定的和平,如果这个平衡状态被打破,那么战争就会继续来临。首先对德国伸出援助之手的是英国,没多久美国也开始帮助德国恢复经济。

英美两国帮助德国恢复经济是有私心的,说白了就是圈地养羊,等把羊养肥了就好剪羊毛。当时德国可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如果德国真的垮了,美国只能跟鬼去要债了。


德国这只羊养肥后就不听话了

当时英美帮助德国恢复经济时,万万没想到的是德国这个战败国在恢复经济上,竟然比英法等国恢复的还要快。德国的经济恢复了正常发展,欧美这个时候就觉得是该收羊毛了。更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希特勒在这个时候上台了,他认为德国不该给欧美白打工,于是就煽动人民起来反抗。

饱受摧残和侮辱的德国民众也害怕刚刚有起色的经济被欧美等国掠夺,因此在民众当中有了强烈的民族复仇欲望。为了德国“骄傲的日耳曼民族”的尊严,希特勒对国民灌输纳粹思想,整个德国都在做好战争的准备。


英、美、法三国纵容德国的行为,最后自食其果

二战爆发前,德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希特勒上台后就公然违反《凡尔赛合约》,他先是从新占领了莱茵兰非军事区,然后强迫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直到二战爆发前几个月德国还吞并了捷克的部分地区,德国正在以蚕食的方式吞并中东欧一些国家,以此来试探英、美、法三国对他的态度,但这三个国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个时候的欧美国家也是有私心的,他们想让法西斯的祸水引向苏联,好坐收渔翁之利。一旦恶魔从潘多拉之盒中放出,事情已经是无法控制住了。德国人不单单是对苏联进攻,同时也对欧洲其他国家大开杀戒,甚至还打到了非洲。欧美等国为纵容德国吃下了苦果。


欧美国家撸羊毛的计划,是非常错误的,如果真心实意的帮助德国发展经济,而不是想着长肥了好割羊毛,那么等德国经济完全走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兴许希特勒也调动不了德国民众的反抗心理。


观景说史


因为英法不允许他默默发展!当时的德国极度缺乏粮食、能源(石油天然气)以及工业原料,德国的海外运输通道则全部被英法两国给封锁住了(德国的海运必须经过英吉利海峡,这是英法两国的水道),德国要不击败这两个国家根本就不可能继续发展下去。

其次,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欠款太多,几乎抽干了德国的经济发展能力,希特勒下令废除了德国对外的赔偿,这直接得罪了英法两国,英法两国虽然没有直接翻脸,但是却也在积极备战当中。敌有枪炮在手,你又如何能够安枕?这使得德国不得不武装起来。

第三,老是把发动二战的罪名扣在德国身上实际上仅仅只是成王败寇背黑锅而已,真正挑起二战的实际上是波兰。当时的英法封锁了德国的海上运输通道,德国只能走陆路从苏联进口这些基础物资(粮食跟能源),但是苏德两国的贸易却必须经过波兰,结果波兰在英法的授意之下准备切断苏联对徳运输线(对苏德贸易商品加征百分百关税),这才导致了德国的反击并爆发波徳战争,这是二战的导火索。


优己


现在说起俄罗斯,我们会想起战斗民族。可是70多年前说起战斗民族,人们第一反应不是想到俄罗斯,而是想到德国。二战以前的德国绝对是欧洲最善战的民族,德国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二十年后恢复实力的德国再一次发动了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再一次战败,德国几十年的恢复与发展化为乌有。有人不禁要问了,为什么德国不默默发展实力,闷声发大财,非要与世界为敌呢?

一战的性质和二战不同,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一战则是帝国主义战争。一战交战双方除了几个国家之外,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德国也好,英国、法国、美国也罢,他们双方都是狗咬狗,他们都没有正义可言。不同的是,德国战败了,而英国、法国和美国战胜了。协约国打败德国之后,召开了惩办德国等战败国的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协约国签订了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1、德国归还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石勒苏益格归丹麦,把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划给波兰,德国损失大约13.5%的领土和12.5%的人口。2、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或者委任统治。3、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不得合并。3、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军不得设防;德国不准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十万,不准拥有重武器;其他方面的限制。4、德国需要支付大量战争赔偿,协约国初步给出的数字是2260亿金马克,巨额赔款成为卡在德国人民身上的枷锁。德国人知道和约内容以后,举国感到愤怒和屈辱,魏玛政府总理谢德曼拒绝签字而辞职,并宣称:“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德国人更是视《凡尔赛和约》为洪水猛兽,认为这个条约是协约国强加在德国人身上的沉重枷锁,是德国人从未有过的耻辱。《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德国国内弥漫着浓厚的复仇情绪。德国人复仇的种子已经买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颗种子已经在德国人心底发展壮大。希特勒和纳粹党能够上台执政,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利用了德国人心中的复仇情绪。当然希特勒与纳粹党也是复仇的一份子。当德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恢复并发展壮大的时候,他们复仇的野心自然也就由此萌发。德国要让当年剥削他的英法国家知道,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他当年的耻辱一定会让英法等国加倍奉还。

实力决定野心,实力决定想法。德国发动二战最大的胆气是德国实力的恢复。一战以后,德国痛定思痛大力发展经济,德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德国的经济实力在短时间内又超越了英法等国。做为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反而在战后陷入经济发展迟钝怪圈。德国经济恢复又让德国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开始砸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希特勒大力充实德国的军备,扩充德国的陆军和海军,重建德国空军。短时间内德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甚至已经超过了苏联。德国的军事、经济实力壮大以后,希特勒的野心也随着德国的经济实力而不断膨胀。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以后,德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有充足实力做为支撑的希特勒铤而走险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经济发展势头正盛的时候,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德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美元的支撑。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之后,德国失去美元的支撑以后,经济迅速陷入崩溃的地步。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德国失业人口达到了600万,货币贬值严重,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三分之一。德国在经济危机中的损失仅次于美国。但是德国的经济实力比不上美国,相对来说德国的损失更大。希特勒借助经济危机上台以后,立即着手治理经济危机,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希特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平复了经济危机,但是希特勒也把德国经济绑上了战车。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的国内经济危机也没有完全平复,希特勒和德国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当时不止德国一个国家通过,日本为了转移经济危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德国发动世界大战。当时欧洲和美国都有自己问题。英国和法国虽然是一战战胜国,但是这两个也深受一战之苦。一战毁了英法整整一代年轻人,英法两国国内弥漫着严重的反战思想,尤其是法国。英国和法国刚刚走出一战的泥潭,又陷入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坑。面对德国的崛起和步步紧逼,英法两国不希望自己再一次卷入战争,他们希望通过满足德国的胃口,换取自己认为的何平。英法的这一行为我们称之为绥靖政策。英法一方面推行绥靖政策,另一方面又想把德国这股祸水引向苏联。苏联当时是一个被孤立的国家,苏联倒想和英法联合制德,但是英法根本不搭理。苏联为了自保转而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保证了东线的安全,也可以放心在西线行动。美国当时在治疗经济危机的伤痛,而且美国远离权力争夺的中心,美国当时只想“中立”。当时有利的国家环境逐渐养大、养肥了德国,羽翼丰满的德国发动了新的世界大战。

德国之所以发动发动新的世界大战和德国当时的军国主义传统以及希特勒个人都有一定关系。德意志民族是二战前一个非常善战的民族,德国的崛起与强大都伴随着对外战争。正是由于德意志民族善战,希特勒才能轻易点燃他们心中的战火。德意志民族除了善战之外,还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德意志人严格要求自己,也服从长官。希特勒利用了这一点把德国人迅速武装起来。希特勒本人就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也是一个狂热的战争分子。当他有足够的实力,又有军队支持的时候,希特勒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依稀说史


德国发动二战是有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但是德国人心里并不服气,一直都想能够东山再起,这个是发动二战的民意基础。

第二,德国在一战失败后,面临巨额的战争赔款,同时又割让出部分领土给法国,这可以说是全体德国人心中的痛。再加上,战后德国损失惨重,经济凋敝,根本就不可能偿还战争债务。在这种经济困境中,德国的极端好战主义开始抬头,并最终由以希特勒为代表的纳粹分子取得德国政权。它一边积极备战,另一边大力向德国民众灌输英法压榨德国的思想,为下一步开始战争打好思想基础。

第三,当时德国国内各种问题交织,人们怨声载道,政府急需找到一条路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对极端主义的希特勒而言,开启战争既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也是强化希特勒统治地位的最好方法。

第四,英法的妥协和忍让也助长了德国对外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就算德国甘于默默发展,英法也不可能允许德国再次腾飞。凡尔赛和约的主要目的就是遏制德国再次成为强国的,所以对德国而言,和平发展的道路自始自终都是关闭的。


无阵雨


呵呵🤔,发现有直接生搬硬套历史资料的,居然还有废话连篇、答非所问的,强烈鄙视👎。

通俗点解释德国为什么必须发动二战,根本原因就是要堵经济上的大窟窿,不然国家就崩溃了😱😱。

德国在1939年入侵波兰前,表面上看是繁花似锦,其实他么都是假象😤😤,希特勒这个疯子领导的纳粹党,为了得到民众支持,一边给予国民发放了数倍于财政收入的福利,另一边疯狂发展军备,总之就是买买买,没钱咋办?向英国佬和美国佬借高利贷,利息都还不上了咋办,侵略波兰、法国,打家劫舍来钱最快💰,杀人放火金腰带啊!

关于这一点,朝圣山学派的学者们早就有定论,但由于欧美上层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根本原因一直被掩盖。直到四十多年后,一些'资料才被半遮半掩逐步公开,但也被刻意压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冯.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如果能理解这本书的理论,就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了。


甘婴


在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没有选择休养生息,而是选择发动二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德国发动二战和席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经济危机当中,国家经济大幅倒退,公司裁员严重,就连美国的处境都不容乐观,这对于德国来说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每个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的办法,美国采用的是罗斯福新政,而德国采用的则是通过扩充军备来促进经济发展。

因为军队开支庞大,战备也是消耗品,所以德国开始走对外扩张这条道路。他们这么做不只是为了争夺地盘,更是为了抢夺金钱,掠夺资源。

其次,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签订了对本国不利的条约,虽然打着和平协约的名号,但实际上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一种统治和瓜分,德国因此丧失了无数的领土、人口还有资源。合约甚至对德国的军队也进行了限制,陆军不能超过10万人,而海军不能超过1.5万人。

此外,德国还需要支付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 《凡尔赛条约》的本意是想要掐灭德国的野心,可它最后却成为了战争的催化剂。巨额的战争赔款是由德国民众分摊的,而战胜国对于他们的践踏和凌辱也是伤害到了他们的内心。

以往在国内只有野心家渴望发动战争,但是在签订《凡尔赛条约》后,群众们走向街头游行,谴责协约国的恶劣行径。甚至主动呼吁国家再次发动战争,协约国无休止的剥削和掠夺,让二战在德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纳粹党的崛起,是德国发动战争最核心的原因。因为经济大萧条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加上人们反抗情绪高昂,所以纳粹党逐渐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当时希特勒承诺,他能解决失业问题,而且还会对经济和军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民众渴望恢复经济,他们不管希特勒实行的政策到底是什么,他们只想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希特勒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美英对德国的放任为德国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很多人都以为英美会不停剥削德国,但他们两家不但没有催德国赔款,反倒是主动帮助德国恢复经济。并不是因为他们好心,而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功攫取到更多的利益。

他们的算盘打得非常好,但是德国这个战败国恢复经济的速度远超他们的想象。凭借强大的实力,德国不但顺利突破了英美的束缚,还能反过来对他们进行钳制,这就是最典型的作死行为。

德国发动二战,的确是罪无可赦,这是不需要辩驳的,但英法等国家也需要对此负责。如果他们在战后没有过度剥削德国,那么纳粹党就不会上台,如果他们在战后真心帮助德国恢复经济,而不是别用有心,那么德国民众也不会有如此严重的逆反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