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看與寫哪個對你收穫大?

農村土秀才


我來回答。我的觀點是:看比寫收穫大;一個人可以不會寫作、不去寫作,但不能不讀書。理由如下:

首先說看書。

1.看書,給我們知識

優秀的書籍,是人們智慧的結晶,知識的薈萃,經驗總結,書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書本讓我們對世界、對社會和人生有了認知,而不再無知和愚昧。隨著時代的進步,文盲的意義已經不再是不識字,而是不讀書造成的知識匱乏。看書學習是伴隨一生的事情,正像正如莎士比亞說的那樣:“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2.看書,提高我們的修養、培養我們的情操

優秀的書籍總是充滿了崇高的情懷,美好的情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弘揚的是真善美、鞭撻的是假醜惡。看書學習,是提高我們的修養、提升境界、培養我們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徑。看書不僅讓我們的行為變得優雅而得體,更會讓我們的靈魂和生命變得優雅。

3.看書,能淨化我們的心靈

優秀的書籍就是心靈的淨化劑和棲息地。在生活中,人常常充滿各種慾望,生存的壓力又常使人變得自私狹隘、眼界狹小,目光短淺,而優秀的書籍會洗滌和淨化我們的心靈和胸懷,讓我們迴歸正常。在當下,生活節奏加快,生存壓力的加大,人會變得浮躁、焦慮,而好的書籍會讓我們靜下來,走出喧囂,用淡然的心態去對待一切,消除浮和焦慮,淡泊名利與誘惑,讓我們超脫、崇高,因而,書就是一塊心靈的棲息地。

4.看書,可以獲取智慧與能力

我們工作的能力、生存的智慧和能力從哪裡來?既從實踐中來,更是從書本上來。優秀的書籍是智慧的積累,經驗的薈萃,知識技能的傳授。我們許許多多的實用技術、工作技能甚至竅門,不都是從書本上來的?

其次說寫作

寫作,是建立在知識和能力積累之上的創造活動,是知識運用的高級形態。寫作固然重要,它是一個人知識能力的體現,是對社會精神財富的豐富和貢獻。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具備寫作的能力,而社會有72行,寫作只是其中一行,不能說不會寫作就沒有收穫、人生就沒有意義和價值。人們可以不去寫作,但不能不去獲取知識、修養、高尚的情操,以及從事各種工作的能力,因此,讀書才是最重要的。

綜上所述,看與寫,看才是重要的,收穫最大的。

以上個人觀點,謝謝。


作家劍鋒的園子


首先,我認為“寫”和“看”,可以用矛盾的同一性來解釋。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關係。所以,我的觀點是收穫同樣大。

首先,是先有看,再有寫。


用現在流行的用語,就是得先有“輸入”。

如果有寫作的方向,勢必要多翻閱這一方向領域的作品 。比如說,如果想寫網絡玄幻小說。那就會去看現在最火的玄幻小說作者的作品,比如說“辰東”、“天蠶土豆”的當紅作品。

如果想寫公眾號推文,那就會去先看一些大V公眾號的推文。學習他們的文章結構和要點。先從模仿開始,漸漸找到了思路之後開啟創作。

如果想學習寫作技巧,就去圖書館尋找寫作相關的書籍學習,或者在網絡平臺找尋寫作教程。

我想要表達的是,要想寫,就得先看。有了輸入,才能有下一步的輸出。看是寫的前提。

其次,“寫”是“看”的凝聚和表現

有了“輸入”,就要進行下一步“輸出”。

瀏覽了足夠量的文章,就有了寫作的靈感。從之前所看的文章中,汲取正確的經驗,進行自己的創作,最好是做到推陳出新。當然,起步可能就需要從模仿開始。

寫文章,就從看到的名著中尋找經典片段,總結經典語句來引用。

寫小說,就從看過的作品中學習寫作思路和基本框架,甚至也可以厚著臉皮從模仿開始。(去年的一部書改劇《九州縹緲錄》,就被網友發現與《冰與火之歌》神似)

總是得有了足夠的積累之後,才能有更好的作品被創作出來。

以上便是我的觀點:現有看,再有寫。寫離不開看,看是為了更好的寫!


三天兩狗


看是輸入,寫是輸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這個道理。閱讀是積累知識,像存款一樣,積少成多,積腋成裘。把知識銘記在大腦中,用時就能展現出來。如果腦子空空,怎麼寫出好的文章呢?光看不寫也不好,常練筆,把看到的,聽到的內容寫出來,要經過大腦的編程。這個過程是開發智力的過程。在寫作過程中融入了深切的體會,感悟,聯想,把看到的材料活龍活現地用文字表達出來,形成書面語言。這是作者的再創造。看是花,寫是果。是學習,實踐的過程。所以,看和寫都很重要。。





步蘭香407


魯迅先生說過:如何寫好小說呢?多看和練習。

我覺得無論看書和寫作要有三個原則

一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你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辨能力!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做複印機。要融入自己的生命感悟、人生體驗。你的閱讀和寫作才有價值。

二是要有選擇性,要甄別篩選適合自己氣質的書。寫作也要有自己的特點。不能人云亦云。

這是一個奔騰年代,找到屬於自己的書和寫作方向很重要,所謂選擇比學習重要就是這個道理。

三是不要功利,至少在和文學搭邊的界限裡,你一旦有了功利的想法,閱讀和寫作就會迷失。價值就會降低。



書影離合


我們先要釐清的是:


看,是增長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有利於提高自身的素養。


寫,是一個人的特長、愛好。


二者不存在哪個比哪個的收穫大。


有些人喜歡看,喜歡學習,他不寫,但他把所學的東西,用於了自己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這也是收穫。比如:工人把學的技術,用於操作,生產出了滿意的產品;有些女人,喜歡看烹飪方面的知識,學會後做菜的手藝提高了,等等,這都是收穫!


當然,如果一個人既喜歡看,又喜歡寫,那當然是更開心的事,成就感會更大。


我是一個既喜歡看又喜歡寫的人。無論是當年在家種田,還是後來參加工作,或是現在退休後,一直保持業餘寫作這個愛好。


就我個人來說,寫的收穫更大!


首先,我是因為有“寫”的特長,才調進城裡的縣直機關。如果沒有寫作這個業餘愛好,我肯定很難進城。有可能一輩子在工作的第一線。


其次,在工作之餘,我通過寫作,結識了更多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從這些朋友的身上,我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進而又通過看書學習,繼續增長自己的知識。


此外,通過寫作,把自己的體會、社會生活經歷等方面的東西,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收穫了一份好心情,更加愉悅了自己的身心。


龍棟文苑


看了寫,寫了講,收貨最大


雨謙國學


看是吸收,寫是付出。如果簡單地回答,似乎是看的收穫大。

其實不然,看與寫,是分不開的。看到的東西,是別人的思想,別人的認識。是現成的東西。但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舉個例子吧,達爾文有個進化論,從開始到現在,幾百年了,應該說是定論了吧?現在為什麼又被科學界提出責疑?所以說,看到的東西,得要通過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去粗取精。那麼,是不是寫就是收穫大了呢?寫東西,是肯定要動腦筋的,要分析,要推敲。不能隨便寫,輕率地下結論,尤其不能人云亦云。得要有自己的思想結果在裡面。可是問題來了,經常寫,最後頭腦裡的東西都枯竭了,寫不出來了,怎麼辦?就得去看。董卿,人們都承認她是一個有知識有才華的主持人,為什麼她會在主持一段時間後要出國去深造?她說要充電。對了,這就是看與寫分不開的原因。董卿很愛看書,如果不是愛看書,她不可能那樣知性。所謂厚積薄發。看的多了,說話,就會很明智,看問題就能舉一反三。

這裡的看,不是你說的看資料,也不是看新聞。是看書,而是不是速成本。看書要看原著。看的書多了,看問題就能觸類旁通,就能全面分析。掌握的智識多了,說出話來就不會是浮淺的,不會是片面的,有說服力。

看過的東西,加上自己的思想,就會有新的理念出現。這才是收穫。


荒山無泉


看,就是眼睛說我會了,腦子說我會了,嘴巴說我會了。手說,你們都放屁。

看的時候,可以思路清奇,寫的時候,卻只能幹咬筆頭。


孟想啟航的小學生想要


看後學會思考,並且寫下來,才是學有所得


墨雨無痕46202


看讓人記住,寫使人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