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熊書捷,和我愛的人一起並肩作戰

來自武漢平凡人的專題|口述史:熊書捷,和我愛的人一起並肩作戰

第20位分享者:

熊書捷

武漢康益志願者團隊火神隊負責人

研究生畢業於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經管學院

現就職於中建三局

熊書捷最初只是想跟自己所愛的人並肩作戰,卻一路開掛成為武漢抗疫志願者團隊的負責人之一。睡袍就是戰袍,熊書捷發揮著她強大的專業能力,如同中央處理器一般,與小夥伴一起協調、管理著瑣碎繁雜的志願者工作......


為什麼做志願者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因為媒體要採訪我,問我為什麼想到去做志願者。其實壓根兒就沒想過,當這個疫情撲面而來,必須要面對的時候,身處疫情中心武漢的時候,感覺到疫情離自己那麼近的時候,我想去做點事情,這只是本能。

來自武漢平凡人的專題|口述史:熊書捷,和我愛的人一起並肩作戰

我記得大年三十兒的晚上,因為我是在中建三局上班,我男朋友跟我一個單位,他是工程部的,我是市場部的,當時他臨時被調去火神山醫院參加火神山醫院建設。當時我作為家屬非常擔心,因為知道這個病毒的傳染性很大,他去火神山醫院參加建設肯定要暴露在外面,會跟很多人接觸,所以我當時很擔心他。

再加上我老家的親人,有很多是醫護人員,他們也很缺物資,所以其實當時就是想著和我愛的人一起並肩作戰。想給我老家的醫護人員募捐點物資,真的沒有特別大的情懷。還沒有提升到愛國,這種大的角度上面去。


從小愛到大愛

然後我們就成立了一個叫武漢康益志願者團隊火神隊,名字是臨時瞎取的,反正當時都很慌亂,大家可能都是想去保護各自想保護的人,促使我們馬上成立了這個臨時的小小組織。

當時我記得情況真的特別危急,大量的信息撲面而來,各種求助信息,那段時間對每一個志願者來說都是很難熬的,因為你時時刻刻會感覺到有一種無力感。到處都缺物資,很多人都在向你求助。

我們調整好自我情緒以後,就幾個負責人商量了一下,如何高效率地完成這個志願者的工作,不僅是要保護我們想保護的人、愛的人,更多的是要保護所有的醫護人員,這個時候就感覺從小愛到大愛,有一點點提升。

如中央處理器一般高效對接

面對大量的捐贈和需求信息,我們這個志願者團隊,就像一個信息的中央處理器一樣,對接的一頭是醫院的需求,一頭是捐贈人的捐贈意願。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非常瑣碎。

有專門負責收集醫院需求的小夥伴,他們負責嚴格核實醫院的真實性,然後由專人把積極配合工作的醫護人員代表加到群裡來,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每個醫院就只選了一名醫務人員入群,然後每個群都改好各自的群暱稱,便於統一管理。雖然這些都是非常小的要求,但是統一管理以後,按照這些細節去做,發現溝通起來很快。

來自武漢平凡人的專題|口述史:熊書捷,和我愛的人一起並肩作戰

一開始我們自己募捐,自籌了一些物資。後面都是捐贈人直接對接一些物資到我們手上,我們的精力主要用在對接這些物資上,沒有再自籌買物資了。

我們在做志願者工作之後發現必須有一個自己的倉庫,場館。一個完整的志願者團隊,其實就像一個公司運營,有售前、售後,有像我主要負責市場營銷的,有拉各種物資贊助的,都分工非常明確。

我們在後期的時候也有了自己的倉庫,是對接志願者時剛好有團購提供。我們有專門負責外勤的小夥伴,有專門負責一些文案,資料統計工作的小夥伴,分工是相當明確,高效的。

物資到達我們志願者倉庫時,我會第一時間驗收、清點,並且提前做好了物資分配的分配表,分配表肯定是根據醫院的真實需求來的。當物資抵達,就嚴格按照這個分配表以最快的速度分配出去。

我們這個團隊有一個宗旨,就是要以最高效率最快速的方法把物資遞交到一線醫護人員手上。當醫院接收到物資以後,我們有專人收集收捐方醫院開出的接收函,這就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捐贈閉環。

收集捐贈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作量,因為對接的物資比較多。所以,每份捐贈函我們都是嚴格的收好了然後統一做好文檔,發給捐贈人,捐贈人對我們的工作也表示非常的放心和滿意。

所以,後來越來越多的捐贈人願意把物資交到我們志願者團隊的手上。我對捐贈人的這份信任是非常感謝的。

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感覺主要的困難在溝通協調上面,這個很耗時,很傷神。因為捐贈人在每次有捐贈意向的時候,都向我詢問:我們想去買的這個物資是不是符合醫院標準呀?那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和醫院去溝通去確定,因為我們希望捐贈人的物資要用在點上,錢要用在刀刃上,不能造成資源的浪費。

來自武漢平凡人的專題|口述史:熊書捷,和我愛的人一起並肩作戰

另外一個就是各地物資進來的問題,有一段時間快遞也很困難,有很多物資都不發湖北省,比如說有一個免洗的洗手液(醫用的),當時發不了湖北省,我們甚至想出了要發到鄰省江西九江,然後志願者車隊再去九江把物資拖回來的情況。那是在物資非常缺乏的一段時間,連這種極端的辦法我們都想出來了。

溝通協調真的是事無鉅細,大到跟當地的疫情指揮部溝通,辦理各種通行證,小到要給捐贈人做橫幅。這種極端情況下,做橫幅都跟打仗一樣,很難找到做橫幅的地方,都是偷偷摸摸的。

再一方面就是信息不對稱,造成資源分配很不均勻,大醫院他們的求助渠道、呼聲更容易被多數人聽見,所以他們的物資其實相對到後期的時候不是特別缺乏,反而小醫院更缺乏,但是沒有人看到小醫院。

所以捐贈人當聯繫我們的時候,他們可能一開始也是想捐贈大醫院的。我們這個時候就需要利用一定的溝通技巧,告訴捐贈人現在湖北武漢真實情況是什麼,希望真的能根據真實情況來合理的調配資源。運用正確的溝通方法捐贈,大多數人會聽取志願者的建議。

武漢外的那些縣市,隨州、荊門、還有孝感,有很多縣市,疫情當時也比較嚴重,但是交通困難,求助渠道也沒那麼多。為了幫助這樣的地區,我就開始著手建立各地區的志願者小分隊。這個時候也是我和彭老師認識的時候。

我們把我們自己的火神隊的運營模式,完全複製到一個個縣市地區的志願者小分隊。用開連鎖店的方式去管理,經營這些志願者小分隊。通過實踐來看,這種管理模式很高效。

每當捐贈人有捐贈意向的時候,我都會問一下,您大概想捐到哪個地區?他可能第一反應會是武漢,我會再延伸一下,多問一句:武漢外頭我知道哪個區,比如說漢川也很缺物資,請問可否考慮一下?

我們志願者都是根據最實際最具有時效性的物資需求來向捐贈人做出最客觀的反饋。一般情況下,捐贈人都是非常相信我們志願者的,所以我們所做的工作一定對得起捐贈人的這份信任,當他們確定了捐贈意向後,我就把這個捐贈意向複製粘貼到各個志願者小分隊去,大家根據統一的需求做成表格數據,把需求彙總到我這裡。我彙總以後再反饋給捐贈人,捐贈人就可以看到這個區域大概需要多少的這種物資,他就會按量運輸這種物資到武漢。武漢作為一個集散地,我們的倉庫作為提貨點,各地區的志願者小分隊來提貨,工作模式大概就是這樣的。


睡袍即是戰袍

我們的志願者來自各種職業的都有,最辛苦的是出外勤的志願者,還有倉庫負責管理的那幾名志願者也非常辛苦。其實我本人的溝通協調工作大多數都是在家完成的,我男朋友笑稱,我是在家裡披上睡袍開始戰鬥,睡袍就是我的戰袍。

來自武漢平凡人的專題|口述史:熊書捷,和我愛的人一起並肩作戰

我們來自不同的職業,當脫下代表著社會身份的職業裝,我們依然通過各自的專業能力和熱心愛心,把後方變成了抗疫一線,跟我們愛的人並肩作戰,跟我們要守護的醫護人員並肩作戰,這是我自己在做志願者工作的時候,感覺到最欣慰的一點。

我本身是學統計的,所以捐贈人在跟我商量每個地區需要捐贈多少物資的時候,他們會和志願者討論,這時候我要把自己設立成捐贈人的角色去考慮問題,堅決不能因為個人的私情給某個醫院分配過多的物資。

做志願者一定要客觀,真正做到按需分配,不能造成資源的浪費,這是我一再和所有的志願者小分隊強調的,是非常必要的底線原則。所以我們在收集醫院的需求表的時候,都會讓醫院填上醫院的規模,病人數,員工數,甚至多少個新冠床位,這些都是我們在運用科學的數據分析,進行資源分配的時候需要考慮的。

另外還有一點,我經常和志願者強調:要讓受捐醫院有尊嚴地接受捐贈。雖然捐贈人捐贈物資確實是好意,但是有的捐贈人可能會提出一些比較苛刻的要求,比如說收到貨以後,要求拍一個到貨視頻。就是對著鏡頭要念一段感謝文字,像這種要求我都是會當場駁回的。當然我會以比較委婉的形式去溝通,會說:您這個要求好像不是特別好,我們醫護人員都很忙,很辛苦,可否稍微調整一下?以這種春風化細雨的溝通方式,把這個化解掉,儘量的減少醫護人員的麻煩。

我認為心靈上的援助,有時候比物質上的援助更重要。所以在日常,因為我跟醫護人員打交道特別多,跟他們經常溝通,我跟好幾個醫院的醫護人員都成了朋友。這幾天醫院的情況稍微緩解一點,他們有點閒暇時間。跟他們聊天的機會就更多了,現在很多都真的成為了朋友,大家三觀很一致,興趣愛好有的也很相同,這也是我做志願者工作的一個額外收穫。

來自武漢平凡人的專題|口述史:熊書捷,和我愛的人一起並肩作戰

雖然武漢此時此刻還和歲月靜好無關,但是因為有醫護人員、環衛、警察還有包括志願者,各種在一線奮鬥的人們,他們替我們負重前行,維護著我們的生活底線。我從內心裡面對這些努力著的人們表達感謝,是他們的溫柔和堅守填補了好多人內心的悲傷和淒涼

我今天下午坐在窗戶旁邊,看著外面的陽光特別好,就非常期待疫情結束的時候,大家可以從線上走到線下,來一次聚會。到若干年以後我們再回想過來,2020年發生了這場新冠病毒應該大家都還會記憶猶新,但是內心都還是溫暖的、溫柔的。

我要分享的大概就是這些,最後我用最近很火的一首詩,來結束今天的分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其曰無衣,與子同裳。雖風雨飄搖,堅持同舟共濟,待到春花浪漫,再上櫻花福音”


後記:

觀察員雪芬

:謝謝熊女士這麼高效科學認真的管理志願者團隊,為這麼多捐贈者與醫院快速鏈接到物資。最感動熊女士對捐贈人的負責與對受捐醫院的尊重,還有幹練科學的管理,為疫區的物資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

觀察員麥畋:非常感謝@熊書捷 詳細、真實的分享。

以有序講述的演講方式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分享,見到了志願者團隊一幕又一幕的援助行動,拯救生命,挽回尊嚴,請允許引文表述——“是他們的溫柔和堅守,填補了好多人內心的悲傷的心涼。”感謝您,志願者團隊!

觀察員王康崴:感謝你為我們呈現了志願者不為人知的細微工作你付出的心力與一線奔忙的志願者無差別,辛苦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