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地考古勘史,終於找到了文明始祖的裡籍與本居

第一章

本文提要:在閱讀本人作文的時候,請千萬不要佩戴傳統的審美或審醜的目鏡來,因為你們儲備的任何與4500年前有關的知識,將在本人的考證與論述下,全化作水汽或齏粉。所以我要再一次忠告,解析或訓詁本文最簡約的美學標準,就是放棄從前的任何標準。否則你就會失去一次審判歷史的凝視,和分享卓越的饕饕,因為不是每一種優秀牛奶的名字,都出自保加利亞的Momchilovtsi。找到了巢燧伏與炎黃蚩的裡籍與本居,就等於找到了長江與黃河被隱匿與摺疊的源頭,而兩河沿岸的風景與人群,一定是你極度陌生的面孔。

正 文

在良渚申遺成功之前,學術界有些人在述及史前國家和史前帝王的時候,如果想得到“很嚴謹”與“很科研”的效果,就一律會在4500年左右的中原和西部的時空上終止。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深信“沒有任何一個人,沒有任何一件事,與4500年前的華夏或中華有關,因為4500年前的華夏或中華全是“神話與傳疑”的。在這種“很嚴謹”與“很科研”的原則約束下,凡是4500年前在華夏或中華髮生的人事,還必須鉅細彌遺地聯繫到中原和西部的時空裡面去。這時,西方的學術界都笑了,這正是他們自鴉片戰爭以來,挖下“華夏文明西來”和“文明自中原起源”陷阱的豐收季節。為什麼這麼說呢?相當多數的學者,非常不重視典籍、遺址、文物,與天文、地理和水文,對考古學、歷史學與人類學的輝映。

因為不重視典籍與史實的輝映,有人就經常把4500年前至6000年前發生在江淮和太湖的人事,按西方口徑對接到中原和西部的後果,一是培養出了以胡適為代表的“西方話語權”體系,二是留下了西方人反詰部分中國學術界喜歡造假的口實,因為事實剛好相反。4500年前的華夏古國與古帝,多為江淮和太湖的裡籍。唯一有例外者,就是在6000萬年以來,不斷有江淮和太湖的靈長目-古猿-智人與現代人,絡繹不絕地往返於包括中原和西部的全球,在各地留下了貌似文明與零星文明的星火,卻被對考古學、歷史學與人類學生疏的學人,誤解為文明帝國與史前帝王,盡在4500年至10000萬年前的西方、西部與中原。在良渚申遺成功之後,本文再考古帝、古都與古國的時空所在,就會讓人耳目一新茅塞頓開。

一、關於“神戎伐符遂之戰”

全人類最早有史載、有傳說、可考證、有遺址、有文物的戰爭與現場,發生在6300年前至5500年前的神戎伐符遂之戰。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見威王》說:“昔者,神戎戰斧遂”。(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作“神農伐補遂”。《路史•後紀三》說:“(神農時)補、遂不供,乃伐補、遂,而萬國定”。羅萍注:“補、遂,二國(名)”。按:補或作斧,神戎即神農,斧、遂即補、遂。據《路史/國名記》記載:“補,三皇之世封國,炎帝伐補遂”。人類歷史上第一場戰爭,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儼然如文明的幕啟。這場曠日持久的“神農伐補遂”之役,居然無一人傷亡,如此壯懷激烈的開場白,兆示了華夏文明梷沉的奇芳,淳厚的丰韻與妖嬈的甘美。

1、戰役的年代、戰場、遺址與文物

補遂既伏羲和燧人氏的後人,因世代交替,後起之秀的神戎既神農,要來老牌的氏族補遂既伏燧的部落來徵收稅賦,統治過江淮幾千年的補遂既伏燧立馬火大,連呼荒唐,若一定要徵,首先要問爾等這幫兄弟幹不幹。南京秦淮河的上游出於自然狀態下的東北與東南二源,人工介入開鑿與疏通的時間點,約於《神戎(炎帝慄陸氏)與符輔(太昊伏宓氏)之戰》的戰前,發生在訖今約5300多年前江蘇南京的江寧湯山,湯山溫泉是為伏羲族的發源地湯谷,湯山的靈山至淳化的連山亦炎帝族的早期發源地。這場《神戎與符輔之戰》,被我們考證為有史證記載,有遺址證明,有後人評議的人類第一場非傳說實戰。

據《神農之教》等記載,5500年前,炎帝神農氏從太昊伏羲氏手中取得全面政權的過程,後者拒絕納貢於前者,於是前者派兵包圍了後者有“石城十仞高”的石城靈山、“水溫六十度”的溫泉護城河,和號稱“甲兵百萬”的湯谷(今江寧湯山)。補遂既伏燧是有底氣不買神戎既神農的帳的,所以,《戰國策/秦策一》中“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伯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意思是對方來者不善,打不過也要打啊,至少要準備好別人來打你的時候,你的反擊力度最大化。在對手的重兵圍困下,擁有石城、湯地與甲兵的伏燧,防守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是絕對沒問題的。

但是問題來了,而且是直擊補遂既伏燧要害的。《漢書/食貨志》稱:“神戎之教曰,(守方雖)有石城十仍,湯池百步,帶甲十萬,而亡慄弗能守也”。亡慄,就是軍糧沒了,所以就沒辦法保持持久的戰鬥力。溧水古名慄陸,其得名亦與“粟支”和“棗慄”的戰爭價值有關,蘇秦曾遊說楚威王《戰國策·楚策》曰:“楚…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質)也”。蘇秦又曾在《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中勸說燕文候曰:“燕東…粟支數年。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慄之利,民雖不佃作而足於棗慄矣”。於是,末世伏羲在南京溧水、湯山和城區間,留下了一組遺址、戰場與文物同在的溫泉、溧水和石城。

蘇秦羅列的“勸戰”既“可戰”的依據與“符輔和神戎之戰”只是少了“粟支數年”既“棗慄之利”,為了糧道的便捷,所以將“慄陸”開通為“溧水”是勢在必行。在那個造路工程能力很差的時代,疏通水運是最經濟的。因為“亡粟”既缺糧,斧遂方決定以疏浚溧水(今外秦淮河東南緣)的方式打通糧道。為此,符輔還任命了老臣慄陸氏與妻妹奔水氏鑿通水陸兩路的糧道。這樣,就可以避免公羊高《宋人及楚人平》中說的:亡粟,“則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等圍城時經常發生的慘劇;又能讓戰士們在酒足飯飽後大刀闊斧地去前線臨敵。溧水不僅是全球第一條軍事糧道,也是唯一一條以軍糧名稱命名的史前運河。

2、最精彩的戰爭,雙方無一傷亡,還有詩與遠方

據《神農之敎》、《詩/周頌/時邁》和《漢書/食貨志》等載:多年以後,先道鬼谷子邀集天下的“戰神”和“軍師”等“百神”的巔峰論壇,重置了“‘斧燧’與‘神戎’之戰”前後的戰場佈局,完整覆盤了那場史前人類的戰爭全景,相信完全不是任何人想象得到或意料之中的結局。

(1)(神農剛上位時),補、遂不供,乃伐補、遂,而萬國定”。羅萍注:“補、遂,二國”。按:補或作斧,神戎即神農,斧、遂即補、遂。據《路史/國名記》記載:“補,三皇之世封國,炎帝伐補遂”。

(2)必須做好有《漢書.食貨志》稱:“神戎之教曰,有石城十仍,湯池百步,帶甲十萬,而亡慄弗能守也”的“備戰”;

(3)在“唇槍舌戰”和“兵棋推演”過程中,有人提出了“而亡粟,弗能守也”的守方大忌,鞏固了這一至為關鍵的破敵殺招;

(4)於是,守方增置了“慄水”既“溧水”的糧道;這樣,既避免了“亡粟,則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等圍城時經常發生的慘劇;又能讓戰士們在酒足飯飽後大刀闊斧地去前線臨敵;

(5)“金城湯池,末若人和”;就算城防堅固,軍備充足,但是一旦開戰就一定會死人,堅持再久還是會破城,就算僥倖勝了,也不過是一場慘勝,所以不如不開戰;

(6)這個“金城湯池,末若人和”的思路,體現在《戰國策》“昔者神農伐補遂…教而不誅”的“止戰”與“合和”等論述中;

(7)結局就是“天下諸事,以文化之”的“縱橫之論丶擺闔之學”的無人之境,從此豋上了“兵道”、“詭道”和“仙道”的最高境界。

(8)迄今5100年前,補遂既符燧族思考再三,還是放棄了傳統的江淮流域與環太湖地區的領地,用自我放逐的方式,帶著自已的臣民沿江淮上溯,以高度發達的江淮史前文明體系,開發了尚在半睡半醒中的“中原、西部、兩河、北非與地中海,和東北、通古斯、艾斯基摩、阿拉斯加和阿茲特克”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