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我背了2000+新单词, 并总结了方法(二)

接续上文

我们来谈谈背单词的具体方法.

追根溯源法(构词法)

中文造字有拼旁部首. 英文也有类似的方式, 词根词缀造字. aggrandize, emancipate 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正如上文提过, 记长单词时, 如果不能把单词分解成有规律的组块, 工作记忆很容易过载, 人疲劳得快, 而且记忆效果还不好. 而词根词缀法能帮助我们如何分组记忆, 极大降低工作记忆的处理数量, 比如

  • aggrandize=ag~ad(toward)+grand(big)+ize(动词后缀), 往大的说, 就是“夸大”
  • emancipate= e~ex(out)+man(hand)+cip(take)+ate(动词后缀), 从紧握的手(控制)出来, 就是解放, 不受束缚.
8月,我背了2000+新单词, 并总结了方法(二)

短期内大量记忆单词时, 词根词缀法特别有效, 还能让你触类旁通, 猜出陌生单词的意思.

如果你知道counter-表示“相反”, 马上就能猜出

  • counterculture: 反文化的
  • counterattack: 反击

如果你知道tri-表示”三“, 三角形triangle非常好记,因为它由tri (三)和angle(角)构词. 你可能不知道trio什么, 但你至少能肯定这个单词和“三”脱不了关系. 要是你能再多想一点, 把o看成嘴巴, trio是不是和三张嘴有关, 就接近答案了. trio可以表示“三重唱, 三重奏, 三人组”.

8月,我背了2000+新单词, 并总结了方法(二)

说了这么多词根词缀法的优点, 下面来谈谈缺陷. 首先就是对基础要求高, 没有4000+的词汇量积累, 词根词缀反而是新的记忆负担. 那些不长的单词, 还不如直接硬解背得快. 再者, 你会发现很多单词并不是用构词法造的, 或者单词经过了多次演变, 词根词缀变得不再明显. 碰到这种情况, 我还有另外的方法.

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 重点在于根据个人储备, 通过联想、伪造词源, 记住单词. 你可以从拼写和发音两个方向联想.

8月,我背了2000+新单词, 并总结了方法(二)

以hedonism为例. 查过字典, 我们知道它表示“享乐主义”. ”主义“ 来自后缀-ism. “享乐”来自hedon. 看到hedon, 我立刻察觉到单词左侧是熟悉的he. 那么don有没有可能也是个有意义的单词呢?

8月,我背了2000+新单词, 并总结了方法(二)

再查下字典, 发现它可以表示“大学教师, 黑手党头目, 穿上(衣服)“. 前两个解释没什么用处. “穿上(衣服)” 给了我思路. 想到曾经遇上的一位老师, 衣服一天换一套, 整个夏天还不重样, 这不就是典型的“享乐主义”吗? 先不管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至少这个思路, 让我一看到hedon, 脑子里立刻蹦出“享乐”.

8月,我背了2000+新单词, 并总结了方法(二)

8月的时候, 我还碰到quaff(豪饮, 畅饮). 单词虽然不长, 复习了几次就是记不住. 考虑到单词太短, 追根溯源法用不上, 我试着用联想法背. 刚开始从拼写的角度尝试了几次, 都没有好结果, 于是就换个方向, 从发音上找思路. 我读了几次单词, “夸父” 这个名字就蹦出来了. 夸父追太阳的时候, 不是喝了好几条河吗? 这不就是畅饮的画面吗? 这样联想之后, quaff的意思就记住了.

图片记忆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物名词.

一些实物名词, 英文字典讲解得过于青涩, 可能读完后, 还不知道东西长什么模样. 比如asparagus, 在字典上的意思如下.

8月,我背了2000+新单词, 并总结了方法(二)

如果查中文字典, 也可能因为没有生活常识, 无法对号入座. 遇上这类情况, 图片会更加直观、易懂, 就如一句格言所说: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一张图片抵得上一千个字) .

以前背asparagus, 查到意思“芦笋, 龙须菜”. 可是不清楚芦笋长什么模样, 即使我把asparagus和“芦笋”这两个词的关联背下来, 以后也不会应用. 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查了图片, 才知道原来是这玩意儿.

8月,我背了2000+新单词, 并总结了方法(二)

然后我边看图,边念单词, 又回想嚼的味道, 很快背下了asparagus.

语境强化法

语境强化法是指通过高频地接触真实案例积累单词熟悉程度.

该方法主要通过2个方面提高背单词效果:

  • 增强理解
  • 与大脑已有信息建立联系.

人的大脑善于记忆理解的知识. 仅仅明白单词意思, 就好像只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字面含义. 如果不能真正理解, 即使把牛顿第一定律多背几次, 也会很快忘记. 而在大量语境中强化记忆, 就像是提供了多个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场景, 让人切身体会含义.

以clout为例. 有道词典告诉我们clout有“影响力”的意思.

8月,我背了2000+新单词, 并总结了方法(二)

而牛津在线词典的海量例子, 用一个个场景帮我们体会什么是political clout, have such political clout, have clout on sth, deserve some clout, exert enormous economic clout 等用法.


8月,我背了2000+新单词, 并总结了方法(二)


而vocabulary词典向我们展示了clout在主流媒体上如何使用. 其实, vocabulary的单词解释, 也是绝佳的语境强化素材.


8月,我背了2000+新单词, 并总结了方法(二)

读完例句, 我们对clout理解更深. 这些例句让单词与我们所熟悉的场景建立联系. 换句话说, clout已经与大脑建立了多点、甚至网状的关联, 而这远比“clout影响力”的单点联系更稳固, 更能经受时间考验.

比较法

单词背多了,这个麻烦避免不了: 形状相似或者发音相似的单词记混了. 解决办法听起来很简单, 做个对比不就行了吗. 不过, 只要你有过这类经历, 一定会说: 我只是觉得类似的单词好像在哪儿背过, 就是想不起来, 没法做对比.

刚学pebble, peddle, paddle, puddle的时候, 我也常常张冠李戴. 那时peddle记得很模糊, 学新单词paddle时, 总是把paddle记成鹅卵石. 接着碰到puddle, 感觉单词似曾相识, 就是想不起来像哪个, 没法放在一起对比.

找到混淆的单词后, 就可以结合“追根朔源法”、“联想法”, 自由发挥, 记住细微差异.

有段时间,我有点分不清indigenous, indigent, ingenuous, 放在一起对比后,发现能这么记. 把indi看成印度(India), gen本身有“出生”的意思.

  • indigenous= indi(印度)+ gen(出生)+ous(后缀) 印度出生,对于印度人, 就是“本土的”或者“ 与生俱来的”
  • indigent= indi( 印度)+ gen(出生)+t (土) 印度出生而且土里土气, 很可能收入水平不高, 延伸为“贫穷的”
  • ingenuous=in(在) + gen(出生) + u (you) +ous(后缀) 和你刚出生时似的, 延伸为“天真无邪的”

到目前为此, 我们一共介绍了5种背单词的方法. 这些技巧能帮你在短时间内快速记住单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