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成為這場心理戰“疫”中被忽視的一類人

自2019年12月中上旬武漢發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以來,人們每天可以通過電視、網絡、自媒體、微信等平臺,看到大量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這些人群中,青少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

他們成為這場心理戰“疫”中被忽視的一類人

10至20歲的年齡階段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青少年期,是身體發育非常旺盛的時期,也是他們的心理處於飛速發展的時期。這個階段是他們一生中一個重大的關鍵的轉折期,也是他們長身體、學知識、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將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發展任務是形成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亂。一方面青少年本能衝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衝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培養他們獨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強的精神品質、樹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標都至關重要。因此,在疫情面前,更應該正確把握青少年的心理活動特點及其規律,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的心理朝著健康方向發展,為他們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青少年的心理特徵有哪些?


第一,心身發展快速而不平衡,由於身心方面的成長不一定能平衡發展,因此會產生不穩定的現象,在“幼稚”與“成熟”的尺度上會有大幅度的徘徊。

第二,逐步實現自我的同一性,青少年隨著身體的變化和性成熟的過程,逐漸產生一些新的體驗,也感到周圍人對他們的新的反應。在不斷認識和探索中,使理想的我逐步接近現實的我,使自我意識達到積極的統一。

第三,道德意識和價值觀念得到發展。

第四,人際關係發生變化,一方面,他們的獨立意識的增強,另一方面,夥伴關係更加密切。

第五,認知得到發展,他們擺脫了兒童時期的單一的具體運算和簡單形象思維,進入抽象思維階段。懂得試驗、假說、推論這類形式化的思考,運用理論來推想因果關係,開始懂得處理複雜的信息或資料。

他們成為這場心理戰“疫”中被忽視的一類人

疫情面情,如何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的規律,採用各種方法和措施,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我們要引導青少年學會認識自我,學會善待自我,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面對疫情,青少年難免會有各種心理困惑,此時,他們需要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讓青少年懂得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家庭、社會及學校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給他們適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擇、自負其責的機會;

幫助青少年促進孩子自我實現慾望的產生和發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幫助孩子發展自我實現的能力;

鼓勵他們從事各種有挑戰性的活動,幫助孩子發展自我實現的能力,充分挖掘以前不曾被意識到的聰明才智。

引導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宣洩辦法,多與父母老師和同學溝通,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

(二)我們要引導青少年學會善待他人,學會理智面對自我意識的矛盾。

家庭、社會及學校要讓青少年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教會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技巧,讓青少年有機會自己處理一些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問題。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應該注意三要:一要教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愛,並學會給予他人愛;二要鼓勵孩子與更多的孩子經常往來、友好相處;三要重視培養孩子與其他人相處的能力。在這次疫情中,我們要引導青少年對一線的“戰士”們心懷感恩之心,對確診患者和疑似患者懷有博愛的同情心,對國家和政府有堅定的信心。

(三)我們要引導青少年善待自然。

他們成為這場心理戰“疫”中被忽視的一類人

這次的疫情就是跟蝙蝠有關,人類破壞了自然環境,人類必然會遭受一些災難。要讓孩子體會到,世界上的萬物都有它們存在的道理。

作為一個人應該從中去尋找它們存在的意義,家庭、學校和社會應幫助孩子從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中去發現、感受和體驗萬物的存在和變化,使他們逐步認識萬事萬物的變化都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應該鼓勵孩子與自然接觸,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具有環保意識,並懂得善待身邊的事物。

當今社會,網絡如此發達,這對青少年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他們正處於塑造價值觀的階段。因此,社會應該多傳播社會正能量,少一點負能量。在媒體互聯網虛擬生活,帶有暴力傾向的影視、書刊等不健康的文化產品,極易誤導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及處世觀,侵蝕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他們成為這場心理戰“疫”中被忽視的一類人

此外,青少年的家庭、學校和教師要為青少年營造適宜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進行三位一體的心理輔導。如果有必要,可以邀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提供幫助。

青少年是否具有優良的心理素質不僅僅關係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也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在疫情面前,更加重視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