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政权倒台后,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为何能全身而退?

黄书包


利比亚战争时期,易卜拉欣每天都在世界媒体面前露面,这让穆萨·易卜拉欣变成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他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曾在英国生活过15年之久。

他有着圆滑、自信的举止、清爽的着装感和无可挑剔的英语,是四面楚歌的卡扎菲想要向全世界展示的面孔。

就像2003年入侵伊拉克期间的伊拉克信息部长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一样,穆萨·易卜拉欣因其令人毛骨悚然和难以置信的说法而被昵称为“滑稽阿里”,成了卡扎菲的喉舌。

易卜拉欣有一个德国出生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2000年初在埃克塞特大学学习政治学,并在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攻读媒体艺术博士学位,2010年5月完成期末考试,尽管他还没有正式获得主管博士学位。

那些在他学生时代认识他的人描述了一个严肃、友好但脾气暴躁的年轻人,他在大学旅行中引发了一场外交事件,并在一次冰激凌投掷事件中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但他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到了利比亚。

易卜拉欣的结局

利比亚高管层声称已经逮捕了卡扎菲的发言人,但几乎在同一时间,据称易卜拉欣的录音出现在互联网上,否认了这一消息。

利比亚总理办公室表示,政府军在的黎波里以南逮捕了易卜拉欣。但是,总理的发言人纳赛尔·阿尔马纳后来表示,没有证据证明被捕。

时至今日,易卜拉欣的结局依旧像谜一样。

易卜拉欣为何能全身而退?

其实易卜拉欣并没有全身而退,只是目前没有消息得知他究竟在哪里。但是作为局外人,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到利比亚,他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榜样,希望他能够平安幸福的生活下去。


走进伊拉克


易卜拉欣本人家境十分富裕,后来到英国留学,一呆就是十五年,据他的英国朋友说,易卜拉欣家拥有一整条街,当然,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和卡扎菲是属于同一个部落,他的家族都因此而得到了不少关照,而这也让他比别人更容易获得能够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机会。



在英国上学期间,伊卜拉欣层要求老师不要透露他和卡扎菲之间的关系,但是却从不掩饰自己对卡扎菲的忠诚,在同学们眼里,易卜拉欣就是卡扎菲的坚决拥护者,曾经在七大学旅行团访问约旦时期,易卜拉欣就制造了两次事端,导致他被情报部门带走,他的老师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感觉像演谍战片,因此当利比亚发生内战,易卜拉欣表明自己坚决支持卡扎菲的立场时,他的同学和朋友们并不觉得惊讶。

作为利比亚的新闻部长,也是卡扎菲的官方发言人,算是利比亚的二号人物,在利比亚战争期间,由于易卜拉欣是政府发言人,所以对他的关注比较多。

后来,随着利比亚局势的严峻,利比亚有一部分高官和卡扎菲分道扬镳,但是作为新闻部长兼政发言的伊卜拉欣却仍然的效忠卡扎菲,当外界关于卡扎菲受伤或身亡的消息满天飞时,伊布拉欣都会站出来驳斥传言表示,卡扎菲每一天都在领导国家,而且斗志昂扬,精力充沛。



伊卜拉欣之所以如此效忠卡扎菲,也许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对卡扎菲的崇拜,另一个是认为外国势力不应该干预利比亚内政,其次就是和北约的血海深仇,一次空袭行动中,他最小的儿子和三个孙子直接被炸死,他的弟弟和朋友在去他妈朋友的途中,被一架阿帕奇直升机从空中开火打死,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难过的冲出房间,跌倒在地上,嚎啕大哭。

在每一次北约部队空袭利比亚之后,他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利比亚的人员伤亡和设施损毁情况,同时批评北约的破坏行为,后来,卡扎菲的军队在的黎波里作战不利,易卜拉欣召开开新闻发布会希望可以各方可以停火,并且仍然坚持卡扎菲有能力阻挡反对派的进攻,表示的黎波里固若金汤,但不久之后,连他本人也进入了和反对派的交战中,那么一个如此反对北约的人为何能够全身而退呢?

易卜拉欣的妻子是德国人,在德国有关系网,他本人又是英国通,他所在的学校是世界知名的埃克赛特大学,这里培养了不少英国政府高官,加上易卜拉欣家族很有钱,所以有如此丰富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保护他不是难事。

曾经有传言称易卜拉欣扮成女人企图逃跑时被抓,但是很快,易卜拉欣就在网上发了一段录音,否认自己被捕。




琅琊利剑


2011年8月22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攻陷首都的黎波里,新闻发言人穆萨·易卜拉欣在酒店从容的进行完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后撤离,数小时后酒店被占领。易卜拉欣可谓全身而退,但他的去向至今还是待解之谜。

易卜拉欣是一位颜值颇高,一身正气,不卑不亢的卡扎菲政权新闻发言人。他卡扎菲的忠实支持者,从利比亚冲突爆发到卡扎菲众叛亲离之际,易卜拉欣始终不离不弃,一如既往的为早已不知去向的卡扎菲效力。

不论卡扎菲好坏与否,单从气节来看,易卜拉欣确实是位英勇战士。他的发言总是充满激情,而且是那么的理直气壮。他表现的心理素质和才华都是罕见的,或许卡扎菲会很快被人遗忘,但他却会被世人铭记。

穆萨·易卜拉欣,生于1974年,是一位标准的七零后,他与卡扎菲同属一个部落。易卜拉欣从小家境富裕,这要源于他优越的部落身份。二十六岁时,易卜拉欣进入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学习,之后攻读媒体艺术博士。

但由于没有完成论文的最后修改,他也没有获得博士学位。易卜拉欣在英国留学和生活了十五年,可谓是一个典型的“英国通”。在老师的印象中,他是个有魅力且友好的青年,他从不掩饰对卡扎菲家族的忠诚。

而在同学们的眼中,易卜拉欣就是为保护卡扎菲而生的,他为之效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求学期间的易卜拉欣也与同龄人一样,经常犯一些错误。比如他曾有向小贩投掷食物和偷拍戒备森严的外国使馆等行为。

比利亚冲突爆发后,易卜拉欣回国并被委任为新闻部长,显然是临危受命。在法英等国发动对利比亚军事打击之后,卡扎菲试图通过政治谈判来缓解危机。作为新闻发言人的易卜拉欣便走向前来,向外表达立场。

易卜拉欣的发言总是富于逻辑且不失风度,在同年3月27日的发言中,他谴责了多国联军对利比亚的轰炸,他说这将使利比亚陷入内战。他同时表示,轰炸会使利比亚变成伊拉克,人们变得痛苦不堪且充满仇恨。

六天后,他再次在的黎波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他指出,利比亚可以采取任何政体,可以就选举等问题进行改革,但前提是必须在领袖卡扎菲的领导下进行。他说卡扎菲没有职务可以辞去,但政治体制可以谈判。

每次在联军轰炸之后,易卜拉欣都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伤亡情况。在之前的一次轰炸中,卡扎菲夫妇侥幸逃脱,但其子哈米斯和三个孙子丧生。易卜拉欣连夜谴责这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并说卡扎菲安然无恙。

反对派武装宣称卡扎菲早已逃离的黎波里,以此来瓦解政府军。易卜拉欣及时向媒体否认了这一说法,并强调“领袖每天都在精力充沛的领导国家”,从其发言不难看出,易卜拉欣对卡扎菲是绝对的忠诚和敬仰。

易卜拉欣召开的发布会,在用语上很讲究,分寸把握的很好,软硬兼施且用词巧妙,都展现出一定的艺术性。无奈卡扎菲大势已去,易卜拉欣的命运也难有大的转机。尽管如此,易卜拉欣仍然对卡扎菲不离不弃。

冲突爆发初期,利比亚前外长库萨从突尼斯叛逃至英国,并辞去外长一职。次日,易卜拉欣就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此事,他并没有说库萨是叛逃行为,而是说他存在多种健康问题,也可能是年龄太大有些疲倦。

实质上,库萨的行为引起了卡扎菲政权的松动,机智的易卜拉欣没有火上浇油。他说如果库萨感觉好些了,我们欢迎他回来。他同时强调,这是一场整个国家的斗争,不依赖于任何个人,卡扎菲会在此抵抗到底。

据媒体报道,易卜拉欣有位二十五岁的弟弟哈桑,他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哈桑与一群人结伴前往扎维耶探望朋友,但在广场行走时遭到武装直升机的扫射而死亡。易卜拉欣闻讯后,冲出房间后倒地并嚎啕大哭。

2011年8月21日,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次日,易卜拉欣为卡扎菲政权召开了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他再次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坚称卡扎菲政府军有能力抵抗反对派的进攻。卡扎菲却早已不知去向。

发布会完毕后,易卜拉欣与大批政府官员撤离酒店,数小时后反对派武装占领此地。一个月后,利比亚一家电视台称易卜拉欣已被捕,他穿着妇女的衣服,蒙着面纱试图混在平民中逃跑。此消息引爆全球媒体。

正当人们惋惜之际,叙利亚媒体发布了易卜拉欣的一段录音,他声称自己并未像反对派说的被逮捕,而是与二十多名卡扎菲武装一起进行防御,并声称反对派从未靠近他们一步,他们将誓死战斗到最后一刻。

之后又传出易卜拉欣被捕的消息,一年后易卜拉欣在互联网上对此消息进行了否认,他指责这一消息是反对派为转移视线而散布的假消息,录音还称他已经身在国外。从此以后,再没有关于易卜拉欣的任何消息。

在卡扎菲众叛亲离、不知去向的情况下,易卜拉欣表现出新闻人应有的职业操守,他在最后一次发声之前,卡扎菲已经逃出的黎波里。易卜拉欣的坚守与忠诚,确实让人为之惊讶,这也是他受到国际关注的主因。


野史也是史


易卜拉欣是在利比亚内战爆发以后放弃了在英国优越的生活,回到了战乱的祖国,担任了利比亚新闻部长与卡扎菲的新闻发言人。2011年8月23日,卡扎菲的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最后一次公开现身。此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发现他的踪影。易卜拉欣到底是生是死,目前还没有定论。2012年10月。利比亚政府总理办公室曾经宣布俘虏了易卜拉欣。随后,一位自称是易卜拉欣的男子录音在网上开始传播,声称易卜拉欣并没有被逮捕,而是身处国外。不过,易卜拉欣的Facebook账号称,自己人在德国首都柏林。鉴于易卜拉欣是一位忠诚的战士,观察室更愿意相信他没有被利比亚政府俘虏,而是平安的生活在德国。

一、易卜拉欣是卡扎菲政权的忠诚战士

易卜拉欣出生于1974年,与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同属于卡扎法部落。卡扎菲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到英国留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通。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身在英国的易卜拉欣放弃了在英国优越的生活,回到了利比亚,向卡扎菲展示了忠诚。利比亚内战爆发以后,以美国、法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卡扎菲政权进行了军事打击。每一次北约军事打击过后,易卜拉欣都会站出来,抨击北约的侵略行为。

2011年8月21日,在北约的帮助之下,反政府武装进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8月22日,易卜拉欣最后一次进行公开演讲,呼吁利比亚各派别进行谈判。8月23日,易卜拉欣与委内瑞拉其他政府官员一道撤离了的黎波里。此后,易卜拉欣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

二、易卜拉欣能够全身而退的可能原因

尽管易卜拉欣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观察室更愿意相信易卜拉欣这样一位忠臣能够平安的离开利比亚,现在过着平安稳定的普通人生活。

首先,易卜拉欣出身于卡扎法部落贵族。在利比亚,基本的政治单位是部落。卡扎菲统治了利比亚30多年,更像是一个受承认的“共主”,而非真正现代意义的国家元首。所以,看似稳固的卡扎菲政权,才在2011年被反对他的部落联军打败。易卜拉欣出生于卡扎法部落贵族,因此才能得到卡扎菲的重点培养。有卡扎法部落的保护,易卜拉欣能够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其次,易卜拉欣有外国留学背景,能力出众。易卜拉欣11岁到英国留学,整整学习了15年,非常了解西方社会的种种信息,也有非常多的西方国家的朋友与同学。在利比亚内战落幕之时,易卜拉欣极有可能已经准备好了退路。易卜拉欣的妻子就是一位德国人,能够到德国避难,也并不令人意外!

欢迎大家讨论,您认为易卜拉欣是一位勇敢、忠诚的战士吗?


美国观察室


卡扎菲离开世间已经九年了,但利比亚的情况,还是很糟糕。

一些亲卡扎菲的人已经开始怀念卡扎菲了,但时间如何能够倒流?

其实,卡扎菲能力有限,又独裁统治,同时狂傲无比,有那样的结果,不算奇怪。

有意思的是,卡扎菲身边的很多亲人和亲信遭遇了不测,而其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却能全身而退,这是为何?

易卜拉欣出生大部落,部落帮了大忙

易卜拉欣的人生充满了奇迹,在毕业一年之后,竟然成为了卡扎菲的新闻发言人。当所有的人都说易卜拉欣运气爆棚之时,有知情者却透露了消息,人家伊卜拉欣是和卡扎菲来自一个部落的。

无疑,同一个部落很重要,晋升机会更多。卡扎菲就是易卜拉欣的偶像,是他眼中成功的典范,是部落当中大哥一样的人物。

在2011年3月,在易卜拉欣上任时,利比亚情况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国际最为关注的国家,被美英法等国惦记上了。

此时,易卜拉欣体现出了非常出众的魅力,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侃侃而谈,什么时候都是潇洒自如。在他的逻辑精准的解答下,让卡扎菲的形象没有早期就垮下去。而频繁出现在镜头下,也让世人记住了伊卜拉欣这个人。

但是,卡扎菲终于倒了。反政府武装得手了,攻入了的黎波里。

在反政府武装攻入之前,卡扎菲已经溜了。而易卜拉欣也是化妆成平民,逃回了家乡。这里是卡扎菲的老窝,也是易卜拉欣的家乡。

不久之后,易卜拉欣从边疆趁乱逃入了埃及。

到此时,易卜拉欣成功完成了第一步逃脱。第二步,就是去更远的地方,但是得有他国的支持和接收,会有这样的国家吗?

易卜拉欣的求学生涯和曾经的朋友圈帮助了他

易卜拉欣曾经在外国留学,在哪里留学呢?英国,并且留学15年。按他的话来说,他熟悉伦敦每一条街道。如果不是回了利比亚,易卜拉欣就成了英国一个白领阶层了。

伊卜拉欣去英国比较早,因为家境比较好。

早期上学在埃克塞特大学,这是全英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外界评价相当不错。后来,伊卜拉欣又到了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攻读媒体艺术博士,不过非常遗憾,因为伊卜拉欣一直没有交博士论文,所以博士毕业证是没有拿上的。

毕业证有没有,关系不大,关键是人家在大学期间,读博期间,认识了很多人,而这些人很多都是西方国家中的年轻精英。这个精英圈太重要了,关键时候会帮到他。

有意思的是,伊卜拉欣的老婆就是德国人,这让伊卜拉欣又多了一层安全的砝码。

当伊卜拉欣逃到埃及后,他的人脉圈起了作用,他去了欧洲某个国家,并且隐藏了起来,由于一直没有对外透露踪迹,所以外界普遍认为是在德国,因为攻打利比亚政府前,美国、英国、法国等都主张打,而德国一直倡导政治干预利比亚,而不是军事干预。

2012年,曾经有利比亚政府说伊卜拉欣已经被捕了。不过,很快伊卜拉欣通过特定渠道做了回应:完全没有的事,自己在欧洲。

2015年,英国议会播放了一个伊卜拉欣关于利比亚情况的一个演讲视频,这之后,再也没有伊布拉欣的各种消息了。

总体说来,伊卜拉欣是逃过了一劫,顺利逃生。

此人做事有始有终,看似运气爆棚,实际上在悬崖边上跳了一曲舞,好在有运气,有人脉。

不过,说实话,他也不是主犯,其它国家对他兴趣也不大,否则想完全隐藏也不容易。


蓝风破晓


伊布拉欣之所以能够在卡扎菲倒台后全身而退,主要靠得是其在西方留学时和在利比亚国内卡达法部落的背景关系。



现年44岁的穆萨▪易卜拉欣,由于有西方留学和同卡扎菲一个部落的背景,在卡扎菲时期被任命为利比亚信息部长和新闻发言人。在2011年利比亚冲突中,他不但多次在媒体面前公开指责北约等西方国家的干涉,还在的黎波里战役前煞有介事地向外国媒体透露相关的军事部署,并且直到卡扎菲撤离后,最后才撤出首都的黎波里。


易卜拉欣由于出身大部落家族,所以很早就前往英国留学,而且一待就是15年,在此期间他就读于世界知名的埃克塞特大学,并且还成功的在大学里娶了一个德国媳妇。值得一提的是埃克塞特大学是英国知名政治领域学府,其校友有英国的内政、文化、国防大臣,英国王室,还有阿联酋的酋长和土耳其的前总统,再加上其德国媳妇的关系网,这显然为易卜拉欣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与保护。


自其逃亡后,由于易卜拉欣多少算个重要人物,所以一开始利比亚过渡政府想方设法地要活捉他,尽管声明多次抓到过他,但是事后证明都是虚假的,并没有足够的证据作为支撑。直到2014年10月份埃及政府宣布从开罗驱逐易卜拉欣,世人才直到他其实早在卡达法部落武装的掩护下前往了埃及避难。


而利比亚这个国家其实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现代国家,充其量算是由多个部落捏合而成的邦联,在卡扎菲时期尚且能够通过强力手段整合,但是卡扎菲一倒台就立刻树倒猢狲散。而易卜拉欣和卡扎菲所在的卡达法部落,就是利比亚最大部落阿什拉夫的大分支之一,覆盖了整个利比亚的西部和北部地区。



在的黎波里战役时期,周围亲卡扎菲的部落武装曾经想救援,但无奈反对派在北约的支持下进展快速,卡扎菲直接就垮了并且被活捉。而易卜拉欣由于利用平民身份作为掩护才得以逃脱,在和卡达法部落武装汇合后,他先是在苏尔特的老家躲了一阵,而后利用边界的混乱进入埃及。


在离开埃及后,易卜拉欣利用之前的关系隐居了起来,除了在2015年在英国议会关于利比亚问题的政治活动发表了一篇视频演讲以外,再没有任何消息。随着世人逐渐对卡扎菲印象的淡化,易卜拉欣渐渐从世界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马克观察


当利比亚卡扎菲政权面对反对派武装的强势攻击和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北约盟国的轰炸与逼迫时,许多政要人物纷纷“叛离(逃)”。

例如:利比亚政权“二号人物”、前总理卜杜勒·萨拉姆·贾卢德,就跑到了意大利首都罗马,并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竟然呼吁卡扎菲所属部队脱离“遭遇围困的暴君”。

之后,司法部长贾利尔、内政部长尤尼斯、外交部长库萨、欧洲事务部长拉比迪、前石油部长夏特文、石油部长加尼姆、劳工部长阿米尔、驻联合国代表特雷基、驻联合国副使达巴希、资深外交官图里基、驻美大使奥贾利以及哈拉萨(等8名军中高官)等军政要员纷纷脱离卡扎菲政权。

然而,相对这些“变节”的政要人物来,同样作为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政要人物的官方新闻发言人(新闻部长)穆萨·易卜拉欣,他却成了卡扎菲政权为数不多的“忠臣”之一,并因此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

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在利比亚冲突暴发时,易卜拉欣才走马上任的,当时的国内形势可谓:“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例如:2011年4月30日,在北约对的黎波里的空袭中,卡扎菲最小的儿子和3个孙子被当场炸死,而他却侥幸逃过一劫。事后,北约组织频繁宣称卡扎菲已经受伤,并逃离的黎波里。但是,易卜拉欣却称这是“一派胡言”,并强调“领袖每一天都在领导国家”,而且“斗志高昂,精力充沛。”

同时,就算反对派武装已经攻入首都的黎波里,但是易卜拉欣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依旧坚称:“卡扎菲军有能力抵抗反对派武装的进攻,的黎波里依旧固若金汤。”

就在此次新闻发布会的数小时后,易卜拉欣所在的Rixos酒店被反对派武装攻破,而他也随同大批政府官员撤离酒店,自此杳无踪迹,行踪成谜。

不久,据路透社报道,卡扎菲政权发言人易卜拉欣已被利比亚过渡委逮捕。但是,在2012年10月21日,叙利亚的一家媒体发表了一段易卜拉欣(自称自己是易卜拉欣的男子)的讲话:“我是穆萨・易卜拉欣,我在革命领袖卡扎菲和他的自由伙伴们逝世一周年向你们发言。我早已离开利比亚,哈米斯也没有落在老鼠(卡扎菲生前对反对派的蔑称)手里”。同时,他还指责北约盟国在散布假消息,转移外界视线。

事后,许多人都很不理解,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是如何逃出北约盟国和反对派的“天罗地网”的?

对此,人们出现了三种猜测:

一说他男扮女装,装成“伪娘”混在人群中逃了出去。

但是,后来被证实为虚假消息。

二说他依靠显赫的家族关系逃了出去。因为,他在英国伦敦留学、居住长达15年,且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结识了许多的西方“朋友”,而这些“朋友”则为他创造了出逃的机会。

虽然,对这种说法认可的人很多,但又有人提出疑问,以北约盟国的情报系统,怕早将易卜拉欣的过往历史查了个水落石。就算他走这条路,反而更容易钻入“敌人”的牢笼。

三说他依靠职务之便找到了逃生之路。也就是说,在易卜拉欣担任新闻部长(新闻发方人)期间,结识了许多新闻界的朋友,而这些新闻界的朋友又经常“走南闯北”,不但消息极为灵通,而且对于周边环境也极为熟悉。同时,他在“消失”之前,接触最多的也应该是这些新闻界人士。因此,他临时借助新闻界的朋友找到了逃生之路,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这种观点,认可的人还是很多的。毕竟,一些记者为了挖掘素材可谓无孔不入,也因此记者被称为“狗仔”,意思是鼻子特别灵敏,消息特别灵通。

所以,综合之下,第三种说法应该是易卜拉欣能够“全身而退”的主要原因吧。

虽说,易卜拉欣已然“全身而退”,但又有人提出疑问,为何至今没有他的任何消息呢?

对此,有人猜测易卜拉欣已经死亡。也有人猜测当卡扎菲政权彻底灭亡后,他也就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从而过起了隐居生活。其实,这也应了其同学们所说:“易卜拉欣是为保护这个政权而生的”。所以,易卜拉欣隐居起来的可能性极大。但不管怎么说,他的“忠臣”形象还是颇受人们好评的。


祥子谈历史


卡扎菲统治了利比亚很多年的时间,但最后却抵不过一场阿拉伯之春的到来。

在那场如同风暴一般席卷整个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之春”中,卡扎菲对利比亚的统治开始遭受到了巨大冲击。

不过在那场反对冲突最开始的时候,卡扎菲并非很多人想象中那样束手无策。

在他统治利比亚的多年时间中,利比亚国内早已被他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坚硬,因此他起初根本不用担心那些反对派武装们,只要一声令下、让军队们多花点时间,就能把那些反对派彻彻底底清除掉。

但是命运由不得事情像他想象中那样发展。

还没等卡扎菲派军队荡除自己江山内的反对派,西方势力就出手了。

那些西方势力为了让卡扎菲下台,特意在利比亚国内反对派闹得汹涌的时候派出了战斗机对利比亚展开空袭,用这方式帮利比亚的反对派摧毁了卡扎菲手中最大的武力王牌,让利比亚反对派最后得以成功推翻了卡扎菲政权。

易卜拉欣的个人详情

说完了卡扎菲政权之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卡扎菲政权发言人易卜拉欣,说一下他的人生经历、说一下他在那场利比亚内乱中能全身而退的原因。

易卜拉欣此人是卡扎菲政权的新闻发言人,在名气方面,他比不过他的领导卡扎菲,大家没听说过很正常,不过在国际间,他却有着颇大的名声,毕竟当年在利比亚发生内乱的时候,拥有卡扎菲政权喉舌之名的他在国际间曝光率可不小。


而作为卡扎菲政权的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也拥有着非常过人的口才以及煽动能力,是个很好的新闻发言人人选。

另外,他还是一个有着很高学历的“海归”,曾经在英国留过15年学,差点在英国获得了博士学位。

只是因为论文一直没有完成,这才没有拿到英国的博士学位罢了。

当然,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

易卜拉欣能成为卡扎菲政权的新闻发言人,其实跟他的能力并没有太多必然的关系,他能获得这个职务,主要还是跟他和卡扎菲之间的关系有关。


众所周知,易卜拉欣和卡扎菲是同一个部落的人。

拥有这个身份的他,自然就拥有着其他人无法拥有的优势。

在任人唯亲、老乡至上的利比亚,这个关系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帮助,比如一般人要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才能获得的新闻发言人职务,他刚走出校门就拿到了。

易卜拉欣能全身而退的原因

只是易卜拉欣沾到了出身的优势,但是却没有沾到运气优势。

他刚踏入官场,还没想到受到荣华富贵,卡扎菲政权就面临到了生死危机。

不过,他面对这卡扎菲政权的生死危机也没有表现出恐惧的情绪,无论外界变化如何,他都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卡扎菲政权发言、企图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让外界对卡扎菲政权产生同情并对其施予援手。


在这样的状况中,他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待到了2011年8月份。

在2011年8月份的时候,随着反对派攻打进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随着那些反对派击溃了守卫在他居住周围的军队,他才不得已从利比亚首都逃了出来,然后潜藏到国外躲避起了反对派的追杀。

要说他为何能全身而退,原因就在这里,主要是他逃走得快以及逃到了国外。

至于要说卡扎菲为何没能保住性命,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逃不到国外。

在没有国家敢接纳他这样重要人物的情况下,他只能留在了利比亚国内躲藏,直到2011年10月份的时候,随着被反对派士兵揪出来,才结束了自己这一生。


孤客生


易卜拉欣在卡扎菲时期就一直被重用,在利比亚这种部落国家,部落的地位高低往往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系,卡扎菲在利比亚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一直对自己的家乡部落照顾有加,这无疑加剧了各部落之间的冲突,但是对于易卜拉欣来说,他的部落背景却恰恰成为他他的保护伞。



易卜拉欣和卡扎菲是属于同一个部落,在卡扎菲时期,成为利比亚信息部长和新闻发言人,在2011年利比亚内乱中,易卜拉欣是最后一个撤出利比亚的,比卡扎菲走的还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一直在媒体面前煞有介事的向外界传达利比亚的军事部署,还表达了对西方国家干涉利比亚内政的不满。

不仅如此,易卜拉欣的弟弟等亲人都被美军炸死,可以说他和美国有不共戴天之仇,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人一定会成为美国的重点监视和抓捕对象,但是易卜拉欣却一直安然无恙,哪怕卡扎菲倒台之后竟然能够全身而退,不可谓不是一个人物。



他能全身而退,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身上所集中的那些资源,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在伦敦埃克塞特大学留学,被英国称为“英国最美的花园式校园”,也是英国著名的政治领域的学府,有不少在英国上流社会的校友,包括英国的文化,国防大臣等,后来又进入伦敦大学,人脉更加广泛,加上还有一个德国妻子,所以在欧洲还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因此最后能够全身而退,当然,他所在的卡达法部落由于在利比亚的背景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易卜拉欣,当时他离开利比亚逃亡埃及,就是卡达法部落武装的帮助。


易卜拉欣在欧洲留学的时候,就毫不掩饰对卡扎菲的忠诚,在大学组织去约旦的旅行期间,还造成了两次外交危机,一次是在参观古遗址时向小贩扔冰激凌被警方拘留,第二次是在美国驻约旦大使馆前摄像被情报部门抓起来,都是他的老师出面保释了他,他老师每每提起都觉得像是好莱坞谍战片,由此可以看出,他是真的对卡扎菲十分忠心,哪怕到卡扎菲政权彻底倒台后,他也没有动摇自己的立场。


风云一点通


2011年的那场“利比亚战争”可谓来得快,去得也快,在以美军为首的北约联军的打击下,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兵败如山。

那位在战前还十分高调的“北非强人”卡扎菲一路东躲西藏不说,最后还落入亲美、亲西方的部落武装手中,被他们虐待殴打,枪杀而死。下场比起当年的萨达姆,一点也没好到哪里去。至此,卡扎菲政府彻底倒台。

可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卡扎菲,也不是萨达姆,而是卡扎菲手下的新闻部长易卜拉欣。


非常有意思的是,利比亚政府的新闻部长,也就是卡扎菲政权的官方发言人易卜拉欣却在战后全身而退,不仅没有死于战火,而且还躲过了反对派武装的追杀。


从利比亚战争爆发以来,这个易卜拉欣每天都会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他向外界表达卡扎菲政府的坚定立场,并声明将永远支持卡扎菲。然而事与愿违,在北约联军的打击下,利比亚军队兵败如山倒。同时,利比亚国内的反对派武装也趁机反扑,攻进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易卜拉欣作为卡扎菲的官方发言人,一直坚守到了黎波里陷落前数小时才撤退。战后,卡扎菲父子或死或逃,而易卜拉欣则全身而退。有人说,他选择了归隐家乡。


易卜拉欣在卡扎菲政权倒台后跑回了家乡,被卡扎法部族给保护了起来。该部族在利比亚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即便是政府机构也不敢轻易招惹。另外,易卜拉欣只是卡扎菲手下的新闻发言人,并没有进入利比亚的权利核心。对于北约和反对卡扎菲的武装而言,易卜拉欣没有太多的价值。

在当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手下的新闻部长萨哈夫也是如此,每天都在新闻媒体面前说英美联军的“坏话”。可有趣的是,就像当年美英联军开进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没有迫害萨达姆的新闻部长萨哈夫一样。易卜拉欣也因为自己只是发言人,没有遭到北约军队和反对派武装的追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