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改变两个国家命运的书

当他写下这本书的第一行字时,他绝对没有想到这是一本改变两个一衣带水国家命运的书。如果他知道这本书为故国孕育了百年强敌,还会写这本书吗?他的名字叫魏源,书的名字叫《海国图志》。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清代著名思想家。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禁烟钦差大臣林则徐成了朝廷替罪羊,承担失败责任,被发配新疆。1841年6月,林则徐赴新疆时途经镇江,老朋友魏源尽地主之谊,热情款待,俩人披肝沥胆地交换意见。林则徐知人善任,知道魏源有完成《海国图志》之壮心,就把在广州时搜集、翻译、出版的一部分外国资料及《四洲志》的手稿交给了魏源,嘱托他进一步搜集研究外国的情况和资料,迅速编撰一部合乎中国人需求的世界概览。按照林则徐的嘱托,参考历史史志,以《四洲志》为基础,魏源呕心沥血编撰完成《海国图志》一书,1842年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订为60卷,1852年又扩编为100卷。该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晚期,这个庞大的东方帝国伤痕累累,成为世界列强觊觎的第一对象,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拉开了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序幕。在这种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按理说《海国图志》应该成为国家思变图新、自我革命的行动指南,然而,由于当时的中国,从统治者到民众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满脑子都是“家天下”的思想认识,特别是当时在腐败守旧的清政府,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认为《海国图志》是奇淫之书,有的指责漫骂,有的视为胡说,有的认为败坏国家形象,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据保守估计,当时中国有能力阅读这本书的人多达300多万人,而《海国图志》在国内只印了千册左右,且大多为魏源的师友弟子收藏,基本上无人问津啊!


一本改变两个国家命运的书


谁也没想到,这本书后来留传到日本,助力这个贫穷落后的岛国一跃成为世界列强之一,从此成为横亘在中国面前的巨大障碍,一次又一次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在《海国图志》成书的历史时期,日本正处于幕府统治的封建时代,与晚清政府一样,常年奉行闭关锁国的国策。约在1851年,一艘满载货物的中国商船漂洋过海,来到了日本的长崎港。日本海关人员检查货物时,发现两本书籍,描绘了一个日本人完全不知道的西方世界,其中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地理环境、文化习俗。日本人从中国商人的口中得知,这本书籍是清朝一位官员所著,名为《海国图志》。但实事求是地说,初识《海国图志》的日本人虽然认为这本书很好,但也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领舰队击溃的日本,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逼迫当时的日本幕府统治者被迫签下了《神奈川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几乎是与大清王朝同步进入了被列强侵略侮辱的时代。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入侵,让日本表面上低下头,心中却埋下了图强变革的种子,但由于长年偏居一隅,加上几千年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日本从上到下虽然急于变革,但落后的思想和对于世界的认识,远远不足以作为支撑国家改革的思想指导,这才终于认识到了《海国图志》的真正价值。从1851年到1856年,在这短短五年时间里,《海国图志》这部书竟然在日本出现了二十多个不同的版本。被印刷了几十万册,在日本广为流传,特别是书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更让处于长期封闭的日本人思想认识上豁然开朗。在明治维新时期,《海国图志》基本是日本武士了解西方必背的书籍,思想启蒙了日本当时的一批有识之人,最为著名的包括:

1.坂本龙马。十来岁时,为了能抢先看到这本书,不惜与师兄相约决斗。作为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倒幕维新运动活动家,思想家。坂本龙马最初提出的船中八策,成为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重要指导方针。

2.佐久间象山。他把这本书连续反复看了几年,做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后来被日本“维新派”视为师长和楷模。

3.东乡平八郎。他排着长队买到了这本书,回来路上恰逢大雨,被淋成落汤鸡却死死捂住这本书。作为日本海军元帅,在日俄战争中他率部打残俄国舰队,被日本人视为“海军之神”。

4.伊藤博文。1898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访问中国,李鸿章讨教伊藤博文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伊藤博文给出的答案是:可以去看《海国图志》。

日本以《海国图志》为指引,以“脱亚入欧”为目标,踏上强国发展之路,

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中国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日本占7.73%,

1904年,在中国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日本取胜,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且不得阻碍或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任何措置,同时获得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占领整个东北三省。

1937年,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当日本精英苦读《海国图志》,引领日本在强国之路上狂奔时,那个当初满腔热血编撰《海国图志》的魏源,面对山河破碎的局面,虚度光阴,晚年时心灰意冷,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