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在老一代漯河人的記憶裡,幸福渠是一個時代的印記。那如何做活“水文章”,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呢?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高瞻遠矚,把以水“潤”城作為城市發展的特色,持續完善水系、增林布綠,加快打造河暢水清地綠景美的中原生態水城,在我市“一帶兩河、五脈十湖”生態水系建設的宏偉藍圖中,順應人民意願,讓幸福渠重新煥發出活力,幸福渠的變遷正成為我市近年來致力於生態修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了達到通水的目的,全市上下樹立“一盤棋思想”,對位於舞陽縣的渠首進行改建,在渠道沿線涉及縣區鄉鎮開展汙染源治理、障礙物清理、水面清理,並在此基礎上開工建設幸福渠(市區段)工程。作為漯河市生態水系規劃建設的龍頭工程之一,幸福渠(市區段)生態水系連通工程範圍從幸福渠節制閘至107國道,沿白雲山東側到淞江路,經淞江路北側開挖明渠至交通路,穿牡丹江路、京廣鐵路與龍江生態城水系銜接,全長12.55公里,設計佔地47.57公頃,總投資3.62億元。按照“生態、景觀、水文化功能相融合,遊人親水活動及魚類、水生植物生長需求齊滿足”的設計理念,融入國家水生態文明、海綿城市建設等新理念,將人文景觀與漯河的歷史和人文典故結合,“一段一題”塑造歷史,按不同歷史文化主題,以景觀形式呈現。通過“一帶、三區、七點”的總體構架,塑造一條濱水遊憩帶,生態慢行區、濱水宜居區、休閒遊憩區三個功能區,福園、商橋印象、文字園、桃李園、幸福湖、淞江湖、五里廟水街七個景觀節點。建成後,將增加河網密度,提高水生態修復能力;優化漯河水系結構,連接城市西北、東北水系,保證龍江生態城需水要求;增加城市排澇能力,使沿岸舊城改造構成水系網絡,達到“四面繁花兩香徑,一池碧水潤新城”的景觀效果。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自2019年2月開工以來,全體參建人員按照年度目標任務及工程建設時序,克服矛盾困難,加班加點,怏馬加鞭,大幹快上,充分考慮環保管控因素,搶抓了施工有利時機,倒排工期、掛圖作業,快速推進工程進度,做到有備無患,科學合理,精準施工,確保了2019年年底逐步撤除圍擋,提前把景觀呈現給市民。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昔日幸福渠,舊貌換新顏。如今漫步幸福渠畔,水、草、樹、花、燈相映成趣,小橋流水、樹影婆娑,疏影橫斜水清淺等詩詞意境繽紛呈現,已成為新的“自然防護走廊”、“慢行休閒走廊”、“濱水宜居走廊”。下一步,我市在做好日常管理養護的基礎上,加大後續工程建設,確保早日實現全線貫通的奮鬥目標。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一渠碧水流淌成幸福的走勢,流淌著名副其實的幸福。今日的幸福渠,不僅為漯河市民增添了一個親水、近水的遊憩場所,也讓百姓收穫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漯河:沙澧“蝶變”幸福渠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奔流向前的幸福渠水,記錄著時代變遷的滄桑,訴說著幸福與奮鬥的故事,更激勵著276萬漯河人民砥礪前行,奮力為漯河更加精彩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濃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