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平詩集《靈臺意象》:取像自然,超越自然,寫出心中大美河山

邵小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中國作家》、《詩刊》、《青年文學》、《星星詩刊》、《北京文學》、《飛天》等雜誌,出版詩集《靈臺意象》、《金口哨》等。

邵小平詩集《靈臺意象》:取像自然,超越自然,寫出心中大美河山

美,是一種業已存在但尚未被認識或被隱蔽著的東西,詩﹙乃至於文學﹚的作用就是將它敞露出來,從面目不清的原生狀態到逐漸清晰化的過程。邵小平的詩集《靈臺意象》,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種對美的發現乃至創造的過程。

邵小平詩集《靈臺意象》:取像自然,超越自然,寫出心中大美河山

意象理論在中國起源很早,《周易•繫辭》已有“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之說。不過《周易》裡的是卦象,原本是用來記錄天地萬物及其變化規律的,後來發展到歷史、哲學範疇。詩學借用並引申的“立象以盡意”的原則未變,但詩中之“象”已經改變為具體可感的物象。而創造意象的能力,永遠是一位成熟詩人的標誌。

邵小平詩集《靈臺意象》:取像自然,超越自然,寫出心中大美河山

邵小平是富於創造的詩人,他的詩取材於自然界中一切可見的客觀事物,將其在一定條件下進行主觀反映,或是用主觀色彩的瞬間印象娶產生具體化的感覺。因此,其詩既含“意”又富有“象”;以意表物,以像抒情。詩集中有“爬到坡的盡頭/就像爬到手的豁口/轉折處/是大地的手掌攤著”(《風景:塬》)所顯示的語言形象,是由作者內心世界蘊含的意念(對塬遠視時的主觀情感)與跟塬有關的形象(遠視的塬被水沖刷而凹凸不平,購豁錯綜排列,像伸開的手掌一樣,掌心為塬,指縫為溝豁,指為梁山)組合成一組具體的意象;同時,將抽象的事、物轉換成另一獨立於客觀物象(塬)之外的意象(手),這樣,該意象給讀者造成了錯覺或幻覺的效果,從而使讀者能更加準確地領會他強烈的情感。

邵小平詩集《靈臺意象》:取像自然,超越自然,寫出心中大美河山

翻開《靈臺意象》,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故土》一詩:作為“埋藏過胎衣”同時又是“記憶中最乾淨的地方。”《故土》反映了邵小平的“開篇之作”就與鄉土具有難以擺脫的“糾纏”。這位出生伊始就開始植根於故土的詩人,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不足為奇,這種地域性的語言描述,就是詩人想透過這些表象的內容,在這黃土建構的高臺之地,讓自己詩歌的觸鬚在這裡紮下更加深入和繁茂的根鬚。這種對詩歌的崇敬態度和詩神精神化成土地上的具體意象,自然從不缺乏沉重的歷史和視野的高度:“在村莊,水塔是個子最高的/是父老鄉親抬頭望得見的依靠//水塔的身後/曾是馱水的騾馬和土坡坡上/幾代人扭來扭去的腰肢”(《水塔》)。

邵小平詩集《靈臺意象》:取像自然,超越自然,寫出心中大美河山

邵小平對客觀物象的把握、取捨、剪裁恰到好處。經過對客觀物象的選擇、藝術的加工,就把事物本身儘可能客觀、豐富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這在“紀元前的夯歌怎樣把散碎的泥土抬高/然後豎了起來/豎起來的泥土/就叫靈臺/”(《靈臺意象》)或是“一枚針/在風雨飄搖的黃昏/把即將熄滅的生命/一點,又一點/撥亮”(《一枚針》)中都得到了表現。

邵小平詩集《靈臺意象》:取像自然,超越自然,寫出心中大美河山

艾略特曾經在《觀點》一文中說過這樣的觀點:

“一個著者的想像只有一部分是來自他的閱讀。意象來自他從童年開始的整個感性生活。我和所有人在一生的所見、所聞、所感之中,某些意象(而不是另外一些)屢屢重現,充滿著感情,情況不就是這樣嗎?一隻鳥的啁啾、一尾魚的跳躍,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一朵花的芳香,德國一條上山路的一位老婦人,從窗口裡看到的正在賭牌的六個惡棍--在黑夜中,在法國一條小鐵路的交叉站上,那裡還有一輛水車。這樣的記憶會有象徵的價值,但究竟象徵著什麼,我們無從知曉,因為它們代表了那種我們的目光不能透入的感情深處。”

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明白直接的“意象來自他從童年開始的整個感性生活”;而間接的“一個著者的想像有一部分是來自他的閱讀”。那麼,這裡的間接又可以理解為比喻(明喻、暗喻、隱喻)象徵的意義。

細觀這樣的論述,再返回《靈臺意象》詩集文體,邵小平不但在詩中強調“形似”乃至“窮形盡相”而且給以合理的想象,通過一個個比喻(明喻、暗喻、隱喻)象徵,把歷史、古今以及有形、無形的事物毫髮畢具地再現。

邵小平詩集《靈臺意象》:取像自然,超越自然,寫出心中大美河山

比如,在《落日下》“在一座接一座大山接連攀援、超越之中,同是趕路者/落日的影子是整個大地/人的影子/在人永不滿足的心中”就構成了來自大山深處同時也是靈臺深處生命渴望的生動寫照。至於,在此過程中,邵小平的詩歌具有怎樣的靈臺意象及其內在的層次感,則始終與其不斷處於變動的“生命感受”有關。

邵小平詩集《靈臺意象》:取像自然,超越自然,寫出心中大美河山

詩集取名《靈臺意象》,是以集子中一首詩名來名之。但詩集中並非皆以像為主。還有大量的詩以象徵手法描寫。而詩人不論是形象思維的運用,還是抽象思維的運用,都能含蓄的表情達意、真誠的像世界坦然的暢述心扉。

邵小平詩集《靈臺意象》:取像自然,超越自然,寫出心中大美河山

評論家張立群曾言:按照字面的理解,“靈臺”應當是心靈的同義語。“靈臺澄澈”常常被指代為心地純潔,毫無瑕疵。

但在詩人邵小平那裡,“靈臺”至少還有一重意義,即為他的出生地“甘肅靈臺。”而在一首名為《靈臺意象》的詩中,他則說過“靈臺,觀看‘天’象的高臺,周文王時所築。《詩經》大雅篇中有《靈臺》一詩。”上述頗具立體化同時又是歷史性的“勾連”,或許會讓人聯想到“靈臺”是否構成了邵小平詩歌的靈感之源直至生命之源?

邵小平詩集《靈臺意象》:取像自然,超越自然,寫出心中大美河山

結語:邵小平的詩歌遠離喧囂,有一種洗淨鉛華之美。他的詩歌之美不在於語言的華麗與修飾,甚至不是什麼技巧的新奇,而是詩人沉著內斂的秉性、樸素簡潔的語言,讓讀者體會到了一種寧靜過後的美,生命的單純與明靜。詩他的詩,讓人容易忘卻疲勞,迴歸田園,在靜謐的詩風裡,感悟詩人心中的大美河山,完成對世界、對人生通透豁達的精神之旅,撫慰塵世浮躁的心靈,遠離喧囂,享受寧靜。


姑且慕容:文學青年,寫過詩,撰過文,拍過電視,上過新聞。在書山文海期待您走近,願與您一道分享學習心得,感悟文化魅力。喜歡,點個關注@姑且慕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