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死因之謎

明仁宗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他四十六歲才熬上皇帝做,可是登基不到一年,龍椅還沒做熱就嗚呼哀哉了。

朱高熾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朱棣還在做燕王。他生性端莊沉靜,喜歡讀書。從兒童時代,他就接受武術和儒家學術的正規教育。不過由於朱高熾喜靜厭動的性格,體態肥胖的形象,導致一生尚武的明成祖朱棣並不喜歡這個兒子。靖難之役,朱棣出兵,命令朱高熾留守北京。在李景隆大軍兵臨北京城下的情況下,朱高熾指揮僅僅一萬人的守城部隊就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這一戰役結果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戰功。由於這一戰功使朱棣對他刮目相看,因而以後每次出征都讓朱高熾監國理政,當然這中間不乏試探不乏考驗。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朱棣在最後一次遠征蒙古之後返回北京途中時去世,經過忠實於朝廷的大臣們的一系列神操作朱高熾平穩接班,成為第一位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登基大典的明朝皇帝。

上任之後,朱高熾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使天下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如果朱高熾繼續執政將贏得更加良好的政聲。然而上帝並沒有給他成就千古大業的機會,1425年5月29日,朱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終年47歲。從登基到去世,朱高熾在位時間不足十個月。

朱高熾猝死的原因到現在也是個歷史之謎,幾百年來人們對朱高熾之死主要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觀點認為,朱高熾死於縱慾過度。大臣李時勉在他登基不久就曾經給他提意見,其中有一條就是奉勸朱高熾不要過度沉迷於縱慾。朱高熾看了他的奏摺後,怒火中燒,當時就命令警衛把李時勉打個半死。不僅如此,朱高熾對李時勉念念不忘,就是在人之將死的時候還在咬牙切齒地說“時勉廷辱我”。可見李時勉的話說到了朱高熾的痛點,否則不至於到死還耿耿於懷。

另一種觀點認為朱高熾是被他的長子朱瞻基謀害的。朱瞻基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人,他熱情似火,文武雙全,權力意識旺盛,接班心切。朱棣在世時就發現了這一點,曾經對他進行告誡。可是,朱瞻基看到朱高熾40多歲了才當上皇帝,等自己接班的時候說不上驢年馬月呢,於是心動不如行動,還是早點下手吧,要不鬍子都等白了。

洪熙元年3月,朱高熾命令朱瞻基到鳳陽的皇陵與南京的孝陵去祭陵。朱瞻基於4月14日離開北京出發,朱高熾的隨身侍從是一個叫海濤的宦官。這個海濤其實是朱瞻基的親信,按照他們的密謀方案是5月13日加害朱高熾。朱瞻基離開北京後,並沒有按既定日程行進,而是直接奔向南京。朱高熾被害之後,朱瞻基還沒有離開南京的時候,南京城中就有傳言“仁宗上賓”。而這個時候北京還沒發喪,南京怎麼會有這樣的傳言呢?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南京早有人知道太子朱瞻基的策劃。沒等北京來信他就急不可待地啟程北返,在半路上與等待報信的海濤匯合,然後在6月3日返回北京。一到北京,有不知就裡的大臣勸他說:人心洶洶,不可掉以輕心。朱瞻基則回答:“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言談話語之中,透露出出人預料的自信。

兩種觀點哪個更靠譜,由於缺乏對應的史料,誰也說不準。關於朱高熾之死還有一種說法:一名宮廷大太監報告說朱高熾系死於心臟病發作。因此有歷史學家認為,考慮到朱高熾的肥胖因素,這個大太監的說法更為可信。

關於朱高熾的死還有一則歷史記載是這樣的:朱高熾懂星象,一夜忽見有星變,忙召蹇義、楊士奇等人來說:“天命盡矣。”於是嘆息說道:“我監國二十年,被讒言邪惡所擾,心之憂危,我們三人相同。依賴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後,誰還能知我三人之心呢?”邊說邊留下了眼淚,蹇義、楊士奇也留下了眼淚。要我看這樣的說法我們就當故事聽吧。

\u0017\u001c8\u001c�j3

明仁宗死因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