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卻終究擋不住大家對李白和杜甫誰是唐詩第一的爭論。如果用武俠人物將二人做一個對比,那李白或許就是楊過,他個性灑脫浪漫,出招不講究章法,憑的是出奇制勝;而杜甫則更像郭靖,他個性沉鬱耿介,出招穩健,憑的是硬實力。若這兩人真的打起來,誰勝誰負當真是未知數。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筆者個人覺得,籠統地去爭論詩仙詩聖誰水平更高,其實是沒有意義的,畢竟兩人的詩風不同。所以本期便拿出兩人的兩首五律來作個對比。這兩首五律都是兩人在月夜下乘船遠遊時所作,都是唐詩中的經典五律,但這一次杜甫卻用這首詩實力碾壓了李白。這兩首詩雖不是同一時間所寫,但無論是詩風還是遣詞都有相似之處,後世的文壇名家們也都紛紛來“看熱鬧”,讓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兩首詩: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旅夜書懷》(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我們先來看看文壇名家們對這兩首詩的評價。明代著名文藝評論家胡應鱗對這兩首詩的評價是:“杜詩骨力過之”,認為杜甫詩比李白的更勁道,持這種說法的名家佔大多數。但也有李白“鐵粉”不服,如王琦等人表示:“李是行舟暫視,杜是停舟細觀,不可概論”,他這大概是要給你李白找個臺階下,說兩人觀景時的狀態不一樣。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雖然筆者也是李白的真愛粉,但卻不得不承認在律詩方面,李白確實是稍遜杜甫一籌的。單從這兩首詩來看,確實是高下立判了。兩首詩的首聯,還看不出差距,都是點明江上行船。李白詩是少年出蜀時所作,杜甫則是中晚年落魄時江湖漂泊時所寫,所以從感情基調上來看李白雖因對不捨故鄉而發愁,卻並不傷感,杜甫則滿腹愁苦。

次聯,就是名家們認為杜甫勝出的地方。從這兩聯的筆鋒來看,杜甫應該是有意模仿李白。李白說“山隨平野盡”,杜甫則說“星垂平野闊”;李白寫“江入大荒流”,杜甫則寫“月湧大江流”。意象一樣,杜甫只是隨便變了幾個字,加入了星和月的意象,就將江、月、星、平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相當於把李白的第三聯一併寫入了自己的次聯,寫得雄壯恢弘。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尾聯部分,李白詩和杜甫詩也有差距。李白的著力點仍在江水行舟中,從整首詩來看,寫水寫江的筆墨太多,略有重複。杜甫用“天地一沙鷗”結尾,不但避免了再寫江水,而且將景象放大,將愁苦寫得無邊無際,確實是大手筆。尾聯雖都是為了抒情,但杜甫的情藏在景中,這就比李白高明瞭不少。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都是月夜寫詩,單從這兩首詩來看,無論是意境還是遣詞,杜甫確實都要技高一籌。但有一點我們都要明白,這並不能說明杜甫水平就一定高於李白。首先,李白寫《渡荊門送別》時還年輕,他對“愁”這個字的體會還不那麼深,而杜甫寫《旅夜書懷》時已經漂泊多年,中晚年的他詩技早就如火純青,若都拿兩人早年的作品來比,李白未必會輸;其次,杜甫詩是有意在李白詩之上模仿和修改,所以達到了青出於藍的效果,這其實本身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於這兩首詩,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