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愛”助力物質精神雙脫貧

□記者 孫春曉

3月22日上午11點,臨淄區眾愛長者養護中心的服務人員畢翠芹提著1.5公斤熱豆腐,急忙來到辛店街道毛坨村因雙腿殘疾致貧的石玉明家。

“辛苦大妹子跑一趟,幫俺把東西買回家!這豆腐還熱氣騰騰的,正好不耽誤中午做菜吃。”拄著雙柺的石玉明高興地說,因行動不便,常常有錢也花不出去,有了臨淄區眾愛長者養護中心的幫忙,生活幸福多了。

矮槐村的貧困戶孫興友也有同感。“眾愛的人來了,又是幫俺收拾家,又是幫忙置辦東西,噓寒問暖的,感覺活出個人樣了!”孫興友一邊說,一邊給記者表演手指操。他告訴記者,去年,眾愛長者養護中心經常組織貧困戶一起出去郊遊,教他們做操、唱歌,豐富了貧困戶的精神文化生活。

據臨淄區眾愛長者養護中心負責人王桂英介紹,中心成立3年多來,探索創新了互助式扶貧+養老+助殘服務模式,從貧困家庭中招收護工志願者,經專業培訓上崗,一崗雙助,促進了就業和脫貧,目前已有2000餘人活躍在各種不同的家政服務崗位上,受到了廣大老人和殘疾特困家庭的普遍讚譽和歡迎。該中心承接了臨淄區實施互助式扶貧+養老+助殘項目,在全區鎮、街道密織服務網絡,實行“一站、一點、一隊伍”。即鎮辦設立服務站,村居設服務點,點上設服務隊,站點標誌統一、內容規範、形式新穎,實現了區、鎮辦、村居三級管理和周邊、身邊、床邊“三邊照護”,使有需求的困難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親情般的家庭生活服務。先後接受了全國、全省改革扶貧攻堅現場觀摩。

據瞭解,為了讓更多獨居、失能、半失能困難群眾得到更好的照顧,實實在在地把溫暖送到他們的周邊、村邊、身邊,臨淄區眾愛長者養護中心著力打造“方圓500米一刻鐘服務圈”,服務對象由兜底貧困戶、困難老人、殘疾人逐步向個性化需求服務延伸,服務內容也由打掃衛生向提升貧困戶生活質量轉變,由生活照料向精神扶貧轉變,具體涵蓋託養、代養、送餐、療愈、健康、娛樂、教育、手工等諸多服務,讓那些精神貧困的弱勢群體逐漸走出內心陰霾,過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