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禹之鼎 《臨天王送子圖》

【名稱】臨天王送子圖

【年代】清

【作者】禹之鼎

【館藏】旅順博物院

【材質】紙本

【尺寸】254cm x 25cm

清初畫家禹之鼎的肖像畫,既受曾鯨影響,又不為其所囿,顯示出多種面貌。他有純用“墨骨法”的,又有純用白描法的,但更多運用的是江南畫法,以重彩暈染為主,所謂“兩顴微用脂赬暈之,娟娟古雅”。今天給您欣賞他的一幅人物作品《臨天王送子圖》,現收藏在旅順博物館。此作品描繪佛祖釋迦牟尼降生為悉達王子後,其父淨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廟時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王按膝端坐,怒視奔來的神獸,一個衛士拼命牽住獸的韁索,另一衛士拔劍相向,共同將其制服。天王背後,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筆。

作品簡介:

《送子天王圖》,又名《天王送子圖》、《釋迦降生圖》,是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所畫。此作品描繪佛祖釋迦牟尼降生為悉達王子後,其父淨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廟時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

聆聽藝術 | 清 禹之鼎 《臨天王送子圖》

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王按膝端坐,怒視奔來的神獸,一個衛士拼命牽住獸的韁索,另一衛士拔劍相向,共同將其制服。天王背後,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筆。

聆聽藝術 | 清 禹之鼎 《臨天王送子圖》

全圖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描繪一位王者氣度的天神端坐中間,兩旁是手執筋板的文臣、捧著硯臺的仙女,以及仗劍圍蛇的武將力士面對一條由二神降伏的巨龍。第二段:畫的是一個踞坐在石頭之上的四臂披髮尊神,身後烈焰騰騰。神像形貌詭異,頗具氣勢,左右兩邊是手捧瓶爐法器的天女神人。第三段:即《釋迎牟尼降生圖》,內容是印度淨飯王的兒子出生的故事。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釋迎牟尼降生時,他的父親抱著他到寺廟朝謁見自在天神的情景。

聆聽藝術 | 清 禹之鼎 《臨天王送子圖》

此圖寫異域故事,而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加以中國化、道教化,當是佛教與中國本土變化至唐日趨融合之勢所致。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技藝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馳目眩。

聆聽藝術 | 清 禹之鼎 《臨天王送子圖》

禹之鼎的肖像畫,既受曾鯨影響,又不為其所囿,顯示出多種面貌。他有純用“墨骨法”的,又有純用白描法的,但更多運用的是江南畫法,以重彩暈染為主,所謂“兩顴微用脂赬暈之,娟娟古雅”

聆聽藝術 | 清 禹之鼎 《臨天王送子圖》

清 禹之鼎 《臨天王送子圖》

禹之鼎(1647-1716),清初畫家。字尚吉,一作上吉或尚基,號慎齋,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康熙年間供奉內廷,任鴻臚寺序班。幼年師藍瑛,後出入宋、元諸家,臨摹舊本,幾可亂真。善畫人物、仕女,尤工肖像。傳世作品有《西齋圖》、《放白鷳圖》、《牟司馬像》、《女樂圖》等。

聆聽藝術 | 清 禹之鼎 《臨天王送子圖》
聆聽藝術 | 清 禹之鼎 《臨天王送子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