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那些勤奮努力的人。而是那些比你優秀,卻還比你更努力的人。


李白:讀書的日子,永遠沒有黑夜


從李白諸多的詩詞中可以看出來,他應該不差錢,可能還很有錢!

少年離家出川之後,李白雲遊天下,曾經在短時間內花光了三十萬錢。三十萬錢是個什麼概念?開元中期一斗米十三文,那麼三十萬錢可以買米兩萬三千鬥。很多人一輩子不吃不喝也攢不下這麼多錢,李白卻分分鐘敗光了,可見他當時有多麼壕。

有人會驚歎:這麼有錢,那這一輩子只管吃吃喝喝,遊山玩水就好了呀。但李白絕非奢侈浪費、揮霍無度的富二代,反而十分勤奮好學。

小時候的李白自恃天資聰穎,貪玩好耍。某一日,在溪邊遇見一位要將鐵杵磨成針的老婆婆,李白驚了,問她:“鐵杵這樣粗也能磨成針?”

老婆婆答:“女媧能補天,後裔能射日,我怎麼就不能把鐵杵磨成針呢?”李白聽後大為感動,此後更是以“鐵杵磨針”的心境來刻苦讀書。


最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李白在小匡山讀書的時候,燭燈每晚通宵不滅,因此小匡山又被稱為“點燈山”。他研習諸子百家,能將《道德經》《逍遙遊》等倒背如流。除了研究文學,他還學習劍術、縱橫之術,日常則“好人名山遊”。在江油武都鎮的太白洞,亦流傳著李白通宵讀書的傳說。

還有人說,李白將《文選》中的每首詩文都謄抄了三遍,這部文集共有五百多篇作品呢,手都要寫斷吧。

瀟灑俊逸、性格豪邁,看似逍遙自在沒個正形的李白,其實啊,想當一個國扶天下之人。

最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他不甘心一輩子碌碌無為,有強烈的當官慾望。畢竟,在古代社會,若想安邦濟民、有所作為,除了當官別無他途。

可優秀如此的李白,仕途卻千難萬難一他家裡有錢,非官即商,已知李家不是官,李白又對自己的家世諱莫如深,學者便推測他的老父親是以商為業。那時有規定,“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因此李白無法參加科舉,只能拿著自己的詩作向官員自薦。可惜屢戰屢敗,但他仍舊屢敗屢戰。

十八歲那年,他去拜訪渝州刺史李邕,又是為了做官的事,結果無功而返,於是寫下著名的《上李邕》。雖然這次沒成功,但他更想入仕了。他想成為管仲、晏子那樣的人,輔佐明君,建功立業,使國泰民安。

二十三歲,李白初次進京,又一次想要在仕途上尋得一些出路,依然未能成功。直到四十一歲時,他才被唐玄宗召人長安。在得知皇帝召他人京時,他欣喜若狂,寫下了名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足見他內心的熱血。

最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家境優渥的李白,完全可以選擇安於逍遙自在,過自己的富貴生活,可他並不想做一個廢柴公子哥兒。他賙濟落魄才子,寫就千古名篇,一生心懷國家和同胞,不斷追逐理想。努力對於他來說,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


王羲之:我就是愛書法,別叫我停下來


提到王羲之,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書法家,寫得一手好字。他的作品《蘭亭序》以“天下第一行書”著稱,被世人推崇了千年。王羲之本人自帶流量和光環,但其實,他背後的“琅琊王氏”更是金字招牌。

琅琊王氏是中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中原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也有稱“王謝桓庾”),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

琅琊王氏家族的興盛時期是東晉。司馬睿到達建康(南京)重.建晉室,鞏固帝位之後,讓時任王氏掌門人的王導跟自己一起接受眾臣朝拜,欲與之平分天下。王氏勢力最大時,朝中官員七成以上都是王家或與王家相關的人,真正是“王與馬,共襖下”

說了這麼多,跟王羲之有什麼關係呢?王羲之的父親王曠,跟司馬睿是姨兄弟,跟王導是堂兄弟。王導可以大大方方地叫王羲之一聲“侄子”

這種家庭出身的王羲之,踏踏實實等著長輩給他一個輕鬆的肥差就好了,但他沒有!

最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優渥的家庭環境上他不必為生活的瑣事操心,這樣他就可以一心專研於自己所鍾愛的書法藝術了。

他對書法的熱愛和勤奮到什麼程度呢?傳說他小時候苦練書法,久而久之,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了墨色,人稱“墨池”

他練習書法常常廢寢忘食。比較出名的一個故事是:有一次,他因練習書法忘記吃飯,家人便把飯送到他的書房,結果王羲之想也沒想就蘸著墨汁吃起來,還吃得津津有味。當家人發現的時候,他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練習書法還不分場地。除了吃飯,走路也練。沒有紙筆,他就在身比劃,也難怪衣服都被他劃破了。現在你知道人家家裡這麼有錢,卻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是怎麼回事了吧。

就連王羲之的婚事,也是這麼稀裡糊塗定下來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與當朝太傅是好友,太傅想從他的兒侄中找一位女婿,派人來相看時,諸位青年才俊皆精心打扮一番,唯有王羲之,仍躺在東廂房的床上專心琢磨書法呢。沒想到,反倒是醉心於書法的王羲之被太傅看中,把女兒嫁給了他。

王家的院子裡、書房內甚至是大門邊、廁所外都擺著凳子,安放著筆墨紙硯,就是為了方便他在靈光一閃時能立即書寫下來。

王羲之不拘泥於前人的書法模式,他志存高遠,富於創造。他把平生博覽眾書所得的秦漢篆隸的各種不同筆法妙用,悉數融人於真行草體中去,終成一世大才。


乾隆:沒有寒暑假,一年只能休六天


有人會說:前面講的還不夠典型,在古代,為了出人頭地必須要努力呀!要是我出生在皇家,以後繼承皇位,整個天下都是我的,我就不用那麼努力了!

醒醒,少年!你以為的只是你以為。

說個大家都熟悉的吧一乾隆(乾隆是年號,他的名字是弘曆,但大家已經習慣把“弘曆”叫作“乾隆”了)。

他的家世算是相當顯赫了吧!出身皇族,錦衣玉食,甚至可以不用操心學問好壞,因為不用參加科舉。但實際上,乾隆從小的用功程度,比當時同時期的普通讀書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乾隆還是皇子時,每天早上五點便要去隆宗門讀書,下午三點才放學。中間休息兩次,上午七點半和中午十二點吃早飯和午飯,但每次休息不得超過半小時,且老師佈置的任務沒完成就不許吃飯。

風雨無阻,不分寒暑,全年只有六天休息一皇帝生日兩天,自己生日一天,春節、端午、中秋各一天,哪怕除夕夜也得去上課,想想就很慘。如果跟現代學生相比,現代學生還有個寒暑假的盼頭,而乾隆和他的兄弟們一年到頭早出晚歸,還只有六天假期,真是相當難過了。

父親雍正帝很重視對皇子們的教育,而且有針對性。皇子們除了學習歷史和文學,還要學習騎射、武術,語言等等……乾隆就精通滿、漢、蒙、維、藏五門語言!

簡單說,乾隆上的課不僅外語、體育、語文、歷史、音樂、數學樣樣有,假期還少得可憐,你說人家勤奮不勤奮。

小時候跟兄弟弘晝一同讀書,乾隆三四篇文章都背熟解透了,弘晝連一篇都還沒背熟!在圓明園第一次見爺爺康熙的時候,他給康熙背了篇《愛蓮說》並解釋得通達透徹,這才讓康熙記住了小小的乾隆,並放在身邊親自培養。

乾隆不僅僅是啟蒙階段刻苦,當皇帝以後同樣勤奮。據後來外國使臣參見晚年乾隆時的記錄可見,直到八十高齡了,乾隆仍保持著三點早起讀書工作的習慣。

最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乾隆在位期間,可以說是達到了中國古代經濟的巔峰時刻。在文治上,他勵精圖治,重視社會的穩定,先後五次免除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起到”了保護和促進農業生產的作用。

武功上,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反擊廓爾喀入侵,捍衛了西藏的主權完整;鎮壓林爽文叛亂,維護臺灣的穩定,使地區的團結和發展得到鞏固。

我們常常會產生某種固定思維,覺得寒門無貴子,豪門多紈絝,命運似乎一開始就已註定。可家庭出身絕不是你人生的限定條件。所謂豪門家的孩子尚且拼命求上進,作為普通人的你和我,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