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Q已經普及的情況下,微信是憑藉什麼火起來的?

多維觀察者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微信取代了微信成為最大的社交軟件,裡邊很關鍵的幾點:手機號碼綁定、搖一搖、附近的人。

微信最初的時候,和QQ最大的區別是微信是熟人社交。

QQ好友,早期的時候是陌生人社交,天南地北的朋友,通過QQ連接到了一起。

也有一些熟人社交,比如同學之間加了QQ好友,但是主要的QQ好友更多的還是熟悉的陌生人,這是QQ成功的原因。

微信的出現,在手機等移動端設備,初期的用戶是QQ群體的轉化,可以使用QQ號碼來登陸微信。但是隨後的微信用戶,則是通過綁定的手機號碼,手機通訊錄的好友添加,產生的大量的社交。雖然現在來看,微信上也有很多從未見面的朋友,但是就微信好友來說,除非是那些微商,還是以比較熟悉的好友居多,現實生活之中也會有所接觸。

微信大熱,其實最關鍵地方,至少在初期是因為"搖一搖""附近的人"這兩個功能壯大起來的。

互聯網,其實並沒有那麼的"乾淨"。如果說推動電腦硬件配置發展的主要是遊戲的話,那麼推動互聯網發展的力量則是一些其他的東西。

微信開始的時候其實也沒有這麼成功,直到它推出了"搖一搖"、"附近的人"而一躍成為YP神器之後,才開始大規模的快速用戶增長。

估計經歷過微信初級階段的用戶,應該有相關的記憶。現在相比來說,微信是以龐大的生態圈去吸引用戶的,和初級階段又不太一樣了。

總而言之,微信的發展,和QQ龐大的用戶群體有關,也和它的"搖一搖"“附近的人"有關,互聯網的發展,其實很多時候也就是這樣。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QQ年輕人用的多一些。(我老倌也用,但近期老點不進去,只有用QQHD暫用),並沒有達到普及!而微信,全球有十多億人在用,僅中國,也有用戶七八億用戶,老,中,青年齡的人都有微信,不消有什麼技術含量,技能,容易玩,而且,你既便通訊錄有50人,微信所佔的內存一般僅佔不到10%的內存。還憑的分享方便,轉發容易操作,可發圖片,短信,語音,很重要的一環,可以視頻聊天,真實的人面對面那怕遠隔千里,彼此看的人清清楚楚聽的人也明明白白,不像接聽電話往往效果欠佳,比打電話更佔盡優勢,還不消付一分一釐。微信很親民。[謝IT互聯網那些事兒之邀]


阿鼎AD


在QQ已經很完善很普及的時候,微信有的功能幾乎QQ都有,QQ有的功能微信不一定有,那微信為什麼還能火起來?我覺得有幾個主要原因:1.新生的微信產品足夠簡潔,而且功能實用,替代短信而且免費;2.通過集成一些小遊戲(打飛機)迅速培養了用戶群,用戶習慣,玩法習慣;3.當時有很大一部分人對QQ的印象就是娛樂、聊著玩兒(沒正事兒),需要有一款產品改變QQ使用者的形象;4.微信的產品團隊和技術團隊以及配套資源都很成熟,功能迭代迅速,及時滿足用戶期望並權衡功能利弊,產品發展路線做了很好的利弊權衡,從而贏得用戶口碑,將效應逐步放大並且具備支撐超大規模用戶的軟硬件實力!


Hotodo導學


最近在閱讀《引爆點--如何製造流行》。該書裡面陳述了,一樣東西流行起來,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個別人物法則。包括聯繫員、內行及推銷者。聯繫員是那些人脈很廣泛,活躍在各行各業的人物,他們會幫我們把準備流行起來的事情傳播開來。而內行則是那種對流行的物體很瞭解及熟悉的人物,他們對事情或者物品的推薦或介紹很是讓人信服。而要製造流行,則是要說服人們為流行付出一些努力:使用某產品或者去做某件事。這時候,就是需要推銷員的人物了。他們會幫我們遊說人們。個別人物法則中還提及到了一個理論:神奇的六步分離法。這與六度人脈理論是類似的。六步分離法,則是強調,大千世界,我們就是通過那麼幾個個別人物來與世界聯繫起來的。世界的很多信息、事情都是途徑這幾個人的口進入到我們的耳朵中的。正是這麼幾個人,把世界與我們緊密地聯繫起來了。


附著力法則。這是指流行物體或者事件本身就具備了讓人過目不忘的因素。在個別人物法則中,強調更多的是,如何把需要流行的信息傳達到大眾的耳朵裡。我們在現實工作中也是這樣,我們常常會花很多時間很多力量去做一些事情,希望把我們的產品信息傳達到用戶那裡。然而,我們往往忽略了,如何讓用戶在接受到信息那一刻,讓信息就深深留在他的腦海裡,而不是左耳進右耳出。而觀察市面上很多流行的事物,會發現,附著力是產生流行,特別是持久流行的最重要的因素。下面談微信為什麼會火起來會重點談下這些點。
環境威力法則。流行對於環境的改變是很敏感的。紐約地鐵上塗鴉會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犯罪率、溫度的微弱變化會引發一場病毒的流行,這些都說明了環境對於流行事物是有影響的。再如,跟風、隨大流這就是一個個通俗易懂的環境影響流行的例子。互聯網產品的流行,環境對流行本身事件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用戶心理而起到效果的。環境對用戶會有微暗示的作用,這種心理作用會影響用戶的選擇及判斷。


微信,一個神奇的產品,從上線到用戶數突破1億僅用了433天,究竟是什麼引爆了微信,讓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流行起來,用戶數呈直線上漲?

來,設想一個很普通的場景:

在公車、地鐵上,當一個非微信的用戶看見很多人在對著手機傻乎乎地說話時,會有什麼發生呢?此時,環境會給這個用戶一些微暗示:"大家都這樣,他們是傻的麼?還是他們在用什麼軟件呢?這個軟件會是怎樣的呢?"回頭他會去跟別人說起地鐵公交上這個讓他疑惑的現象,此時,他周圍的個別人物,會給他解釋介紹甚至推薦微信時,他就會嘗試性地去使用下微信,這是重要的一步!當他願意去嘗試後,此時,微信的附著力法則起作用了。微信的附著力會讓用戶對這個軟件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於是,這位用戶成為了一位活躍的用戶。他發現微信的確不錯,於是把它繼續推薦出去,此時,他也成為了一位推銷員的角色。慢慢地,個別人物法則起到的口碑作用越來越大,微信的用戶群也會越來越多,最後,引爆流行。

由微信的發展史來看,微信的引爆點無非以下幾點:語音功能、LBS查找附近人、搖一搖、二維碼。這些都是微信的附著力。


學以致用,嘗試下用引爆點中的三個流行因素來闡述下微信火起來的原因:

1、環境。這裡的環境包括好幾點:

技術環境:微信的附著力,語音及LBS查找附近人,二維碼,這些功能背後所隱藏的技術都是近幾年穩定並流行起來。這些技術的成熟,讓這些功能能夠更穩定更成熟地展現在用戶面前。讓用戶用起來的時候更爽。而智能機的爆發,push機制,後臺運行,讓這些功能可以更穩定更人性化地應用在移動終端上。這也是為什麼微信出現後,會擠壓運營商的短信生存空間。
社會環境:Kik,what's app這些產品的出現,讓語音功能逐漸為社會所知,大家對其有一定的心理接受程度。而陌陌,line,bump的出現,讓LBS逐漸應用到互聯網產品上。這些產品對社會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的同時為微信的出生創造了一個溫室,讓微信不會摸著石頭過河。有著這些產品做先鋒,社會環境也會發生變化,不會抗拒這些產品的出現。
用戶環境:近年來,思想的開放,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用戶不再懼怕與陌生人進入自己的真實生活中。生活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複雜,也讓用戶產生找陌生人吐露心聲的需求。這就是為什麼微信LBS功能會成為用戶數增長的一個引爆點。

2、個別人物法則。先談談微信中的個別人物具體由哪些人。其中肯定少不了所謂的行業人士。當微信出來時,有很多行業人士發表了很多長篇大論對它進行了點評,並分析了微信對騰訊的戰略方面的影響。這些人可以說是內行,他們的言論會在圈內掀起一陣流行,很多行業從業者都會追尋他們的言論,開始嘗試去使用和關注微信。中堅力量是誰呢?是那些毫不起眼的用戶。他們很多人在微信流行潮中擔任著聯繫員及推銷員的角色。他們是很龐大的力量。在很多時候,我們在做推廣時,我們希望借用明星效應,來影響群眾的選擇。這是一種方式。不過,最有效最有力量的方式還是,通過用戶身邊周圍親密的朋友,也就是“六步分離法”中提及的那幾個別人物來影響用戶,這才是真正有效的。微信的真正流行,最好的推廣方式就是口碑相傳,靠著聯繫員及推銷員的自願介紹及推薦,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微信周圍。

3、產品附著力。微信的附著力,不言而喻。在最初的時候,米聊與其不分上下,當出了LBS查找附近聯繫人後,快速遠遠地將米聊拋遠了。這也是微信的一個引爆點。當微信推出了該功能後,微信的用戶數急劇上漲,很多用戶就是衝著這點泡妞來了。為什麼查找附近聯繫人上了之後,微信火起來了?微信本來就是一款社交類產品,社交類產品,什麼最重要?人!只有有了人,才能聊起來,才能社交起來。要知道,很多社交類產品活不下去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人氣。而微信引進陌生人關係鏈進來後,大大拓展了其關係鏈。而這種獨特的找好友方式,也讓很多用戶嚐鮮而來到微信。當用戶願意去用了產品之後,用戶在微信裡面又發現了微信的另一大附著力:語音!之前都是靠文字,打字進行異步溝通,早就有人抱怨打字累了。而現在語音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溝通的成本。這進一步將用戶留在了產品裡面。不難發現,微信的幾個附著力都是分了好幾個版本出來,這是導致微信持續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每一個附著力引起了一陣小流行,而當小流行疊加起來後,就會引爆更大的流行。


正如前面設想的場景一樣,微信的引爆流行,在這幾種因素的作用下,不斷變大變強。於是,歷時433天,用戶突破了1億!


莉雅閱讀


1.使用人群不同,微信多數使用人群為80後和90後,而QQ使用人群90後和00後居多。

2.使用場景不同,微信有微信支付,現在商家一般都開通了微信支付,而QQ支付一般只用來發紅包。

3.兩者功能不同,微信主要是簡潔,主要針對聊天。QQ功能繁多,主要針對娛樂,很多中年人並不習慣使用QQ,而是更傾向於簡潔易懂的微信。而很多年輕人並不習慣使用簡潔的微信,更傾向於功能多、有娛樂性的QQ。


全民新鮮事


1、在移動互聯網崛起子時,還沒有一款社交通訊工具能完美的切合移動互聯網的特徵。QQ仍舊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不思進取。或者是習慣了雄霸PC端的位置,對移動互聯網沒有足夠的重視。在這個時機裡,市場風起雲湧,諸路豪強都看到了機會,紛紛殺入。在微信誕生之前,有了米聊、kiki、talk等應用誕生。或許這樣的情況驚醒了企鵝這艘大船,調整兵力,集中廣州,在張小龍的帶領下,微信誕生了。

2、可以說微信誕生之處,仍然被詬病山寨,被扣上抄襲米聊的帽子。初期,微信依靠企業強大的用戶基礎,打通QQ好友,接收QQ離線消息,獲得了種子用戶,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

3、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微信真正的強大,能夠在社交通領域獨樹一幟,源於其自身強大的產品觀和對時代特徵的完美把握。具體說來:a、把握住了移動互聯網的特性,主推語音交互方式,避免用戶在窄小的空間上打字的煩惱。b、產品設計更時尚,用戶體驗更友好,比如通訊錄結構,新朋友推送、會話欄等等方面,都給用戶一種更新、更爽的交互體驗。直到現在,手機QQ這兩方面都無法與其媲美。c、更多的人文關懷精神的體現。比如沒有消息送達回執、沒有在線隱身狀態,都給用戶提供了極大的安全感和私密性。如果上述功能只是滿足人的正常需求的話,下面兩項則是徹底點燃了人內心的慾望:漂流瓶和搖一搖。這兩項滿足了人的傾訴的情感需求,滿足了人對跨空間同類的陌生人的好奇,對隨機的好奇。微信,滿足了人類的貪嗔痴,將產品,推向社交通信的頭把交椅。


瘋狂的伊澤瑞爾


QQ和微信都屬於騰訊旗下的兩個產品,現在就分析下這兩種產品的相同和不同,才能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相同點

1、同屬騰訊社交體系中的產品,QQ和微信都可以發表自己的心情主題,同時還可以寫文章發表,發送自己的QQ空間和朋友圈,

2、QQ和微信都可以添加好友讓自己的社交更加豐富,同時都可以發送語音和純文字消息,隨時隨刻與你想要保持的人聯繫。

3、QQ和微信都可以建群,有興趣和愛好共同的人來交流。

4、QQ和微信都有視頻和語音聊天功能。

5、QQ和微信都有我的錢包、我的相冊、我的收藏、表情包、購物等功能。

不同點

1、QQ針對電腦PC端和手機端,微信是通過手機APP用戶,用戶群是同樣的,但是所對的平臺不一樣。

2、QQ社交發表的心情,社交評論都能看的到,而微信發表朋友圈評論只能是好友看倒。所以說微信更隱私。

3、QQ註冊不需要電話號碼的,微信是需要電話號碼來註冊的。

4、微信比QQ使用起來,更簡潔更簡單,可以發紅包,這樣很多老年人都在使用,而QQ沒有此功能。

5、微信有交水電費、買汽車票、訂購外賣、打車等等功能,相對於QQ來說更生活化,而QQ更娛樂化一些,功能虛擬些。

上述就是QQ和微信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微信的主要原因,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相信會有更多的適應我們日常生活的社交軟件應運而生。


凱協茂機電


本來是玩QQ的 當了幾年兵回到家 身邊的人全都是在玩微信了 只能慢慢適應咯。QQ是功能多,花樣多,適合年輕人玩,我們這90後。。。QQ有點玩不轉咯。微信的話,是加的全是認識的好友,沒有陌生人,用起來挺方便的。 我估計微信能火起來,應該是跟不需要充錢開業務有關,QQ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各種鑽各種會員,感覺吧,會讓人不由得有一種攀比心理。。。估計跟年齡的增長社會的閱歷有關係吧。。


學會做一個幸福的人


最重要的兩點:以手機為號碼,語音消息。這降低了互聯網的門檻!我之前常常想這個問題,語音消息這一點QQ也有,在線不在線其實也沒那麼重要,朋友圈相比QQ空間確實有創新,但是本質上還是差不多的東西,那麼微信到底怎麼打敗QQ的?這兩點就是我想到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這兩點引入了一大批中年新用戶。學會QQ不是沒有成本的,尤其是對於網絡一點不瞭解的中年人。我的爸媽在家裡有了電腦之後,我教他們用QQ,但是使用率極低。他們找不到幾個好友,打字還慢,所以並不適應QQ這種形式的互聯網產品。但是微信不同:

1.不需要繁瑣的註冊流程,一個手機收個驗證碼就OK。

2.同時僅僅通過電話號碼本就能加上通訊錄中好友。

3.不需要打字,直接說話就可以交流。

4.也不需要守在電腦前,有個手機就能隨時聊。

於是一夜之間,微信紅遍了大街小巷。第一次打車發現的哥在聊微信的時候我的心是極其震撼的。在我的一貫認知中,他們是很難融入互聯網大潮的,因為畢竟網絡通訊的很多流程還是很複雜的,門檻並沒有那麼低,而這些辛勤勞作在第一線的辛苦的的哥,也不會有太多時間去學習。所以,微信的意義,降低了互聯網的門檻。現在我的爸媽也聊起微信得心應手了。也可能會有其他原因,但是這帶來的極大的新用戶數量是你不能忽略的。同時,老爸老媽用上微信,我用微信頻率也更高了。這種帶動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當微信的使用人數有了質的飛躍,那麼也就順勢成為了主流。QQ沒怎麼變,只是微信比它更具規模。



AA小小夏


當時qq已經快要停滯了,大家都隱身,不聊天,微信簡化了qq好多功能,大家一看,好清爽,手機上用簡單直接,功能也好,於是就火了,可是現在大家也煩微信了,微商,群氾濫,朋友圈三天屏蔽,感覺要走當年qq老路了。

頭條必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