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的生活隨之改變,全國人民都在居家隔離。一個多月過去了,眼看疫情有了明顯好轉,許多婚姻卻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

據澎湃新聞報道,從3月份起,西安民政局復工之後,離婚登記預約爆滿,並已經開始執行限號離婚的規定了。

疫情之後,復工潮還沒到來,卻先迎來了離婚潮,這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以往的離婚潮大多出現在過年和高考之後,因為不用應付七大姑八大姨連珠炮式的“關心”,孩子也上大學,已經可以獨立了,這時候離婚,心理上不會有太重的負擔。

然而這些“偽幸福”多年的家庭,儘管忍耐再三,卻在居家隔離的一個多月中集中爆發,如今,他們是無論如何也忍不到孩子高考了。在他們的腦海裡只有一句話:離,必須儘快離!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為什麼區區一個半月的時間,就把夫妻間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感情都磨沒了?德國有句諺語:婚姻不是天堂,就是地獄。這就是原因,因為有太多人將婚姻過成了地獄。

在如今“流行”的喪偶式婚姻中,許多家庭都是丈夫工作養家,妻子獨自帶娃。在平時,大多數妻子會體諒丈夫的辛苦,覺得他工作一天太累了,回來不想看孩子是能理解的。可是如今居家隔離,丈夫不工作一樣不想看孩子。在他眼中,看孩子就應該是女人的事。

某音上這樣的吐槽視頻一抓一大把:

孩子在旁邊把家都翻得底朝天,一旁的爸爸卻自顧自的玩手機,面對孩子造成的災難場面視而不見。媽媽拍下這一幕,並配上文字:我嫁了一個死人。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媽媽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大寶剛上幼兒園,二寶剛滿一週歲,在居家隔離期間,兩個孩子都需要有人照看。然而爸爸卻每天都沉迷於麻將,就連孩子尿溼了褲子也不知道。

更有甚者,居家隔離一月半,丈夫有四十天都在打老婆。人家有句話叫“下雨天打孩子,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到了家暴男這裡就成了“居家隔離打老婆,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根據湖北省婦聯反家暴專家顧問萬飛介紹,2020年2月,湖北省監利縣110收到的家暴警情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施暴者中的男性佔比為97.44%,受害人中女性佔94.67%。只有少數家庭中,施暴者為女性。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除此之外,還有夫妻離婚是因為彼此之間相處下來,竟然猛然發現自己忍受不了對方身上的缺點。在泰國電影《永恆》中,男主角是家奴,女主角是老爺的小妾,老爺得知二人相愛後,將二人的手鎖在一起,讓他們“永不分離”。一開始他們很開心,覺得可以永遠在一起了,但是不久後他們就發現彼此身上的缺點,爭吵不斷,一度想要分開。在女主角病死後,男主角絲毫沒有猶豫,直接將愛人的手砍下來,解開了枷鎖。

這次居家隔離就像是一把鎖,將原本相愛的人鎖在一起,很多家庭和電影裡的情侶一樣,他們沒有經受住考驗,雖不用砍手解鎖,但是離婚已成為必然。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說:結婚後夫妻間的關係,並不是單方面的要求和給與,必須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他們認為對方有太多的理所當然該做的事,於是爭吵、委屈甚至大打出手便應運而生,最後終於落得個鳥獸散的結局。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除了夫妻之間感情不和之外,婆媳矛盾也是疫情後出現離婚潮的一大誘因。

由於隔離期間,一家老小被迫同在一個屋簷下面對面生活,媳婦和婆婆不可避免地相遇了。

婆婆認為媳婦年紀小,走過的路還沒自己吃過的鹽多,啥事都想插一腳,這裡面有一句經典的潛臺詞:你到我家,就要守我家的規矩。

而對於媳婦來說,大多數婆婆都是一尊佛,不能惹那就敬而遠之,如果非要住一起,也請你不要管我。

就這樣一個要管控,一個要自由,於是二者之間就成了水火不容的敵對關係。再加上長時間的對峙,這日子自然就在怒火沖天中被土崩瓦解了。夫妻恩愛有什麼用?老公愚孝,婆婆強勢,這日子照舊過不下去。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電視劇《安家》中,海清飾演的宮蓓蓓把上面這兩條都佔了,公婆在家壓制性看管,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平板,宮蓓蓓教育孩子,卻招來公婆的不滿,而老公更是一個除了工作以外三不管的媽寶男。

在和老公的爭執中,宮蓓蓓哭著說:

“謝謝你強制性地給了我一雙父母,我是一個婦產科醫生,我知道怎麼樣教育孩子,但是在你爸媽面前我卻什麼都不敢說”、“謝謝你,我不想生二胎,你非要讓我生二胎,咱家老二都開始吃輔食了,你到現在連尿不溼都還不會換”、“謝謝你在我加班48個小時之後回來給你買油條,你卻抱怨是冷的,讓我再去換一根熱的”。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安家》劇照

這就是那些在疫情隔離期間崩盤家庭的真實寫照,一方理所當然,一方委屈滿肚,走到最後,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花有開有落,人有聚有散,除開這些分崩離析的家庭,這次疫情更照出了世間許多美好的情感。

1月28日,在支援武漢的大巴即將發動時,丈夫哭著對車上的妻子大喊:趙英明,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家務。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趙英明一家

海棠的妻子李婷是一名急診科護士,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在居家治療期間,海棠一邊照顧李婷,一邊記錄下妻子的抗疫日記。李婷病情惡化到醫院治療,在視頻中李婷問海棠:“你是不是後悔跟我結婚?”海棠答道:“我後悔沒有早點認識你。”李婷再問:“你願意和我再結一次婚嗎?”海棠說“我願意”,李婷也笑了,笑得很甜,她說“我也願意”。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護士李婷

在武漢還有一位87歲的老爺爺,他每天都要舉著吊瓶去隔壁看望83歲的老伴···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老爺爺說:我照顧她還是比較細心的

人間的溫情就在這點點滴滴中氤氳開來。

為什麼有的人在困難中能夠相濡以沫,有的人卻經不住風吹雨打,最後勞燕分飛?高爾基的理解是:“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很顯然,目前中國有2000萬夫妻沒有做到在婚姻中共同克服一切困難。

細看婚姻,人們發現這世上大多數婚姻都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婚後1-3年,蜜月期,和愛的人如膠似漆。

第二階段,婚後4-7年,鬥爭期,和愛人的習慣摩拳擦掌。

第三階段,結婚7年後的所有日子,和愛人的家庭摩拳擦掌。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任何情侶在一開始都希望對方長在一起,情到深處自然濃。尤其是終於結婚後,這種願望得到了法律意義上的實現,可以“為所欲為”了。於是在這段時間裡,除了二人之間本身的情感,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報復性甜蜜,因此結婚前三年就成了婚姻中最甜蜜的時刻。在這個時期,就算對方在被窩裡放了個屁,再把你的頭按進去,你都覺得他“好有情調,真淘氣!”

等到夫妻雙方慢慢熟悉後,愛情的面紗被慢慢揭開,那些原來被荷爾蒙掩蓋的缺點一一表露出來,於是就會發現一個事實:原來他沒我想的那麼好。

就這樣開始爭吵,甚至一點小事就想到離婚。然而由於心中還存在著對對方的一份愛,於是又勸說自己“他還是不錯的,而且還那麼愛我”,於是雙方都以這個為理由咬牙堅持。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好了,終於在吵吵鬧鬧中捱過了“七年之癢”,對對方的缺點也完全瞭解和接受了,這下發現還沒完,還有對方的家庭呢。他的爸爸媽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需要你做什麼樣的讓步和犧牲,他的兄弟姐妹是什麼樣的人,需要你做什麼樣的付出,這些都成了夫妻之間最大的問題。

於是我們就經常聽到彼此這樣稱呼對方長輩:“你媽”“我媽”。如果夫妻背地裡這樣稱呼對方的母親,這真不是我們說的“見外”,而是他真的還沒融入到你的家庭中去,而且可能永遠也融不進去。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那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更好地度過這三個階段呢?世界著名心理大師傑夫·艾倫在其著作《親密關係的秘密》中提到以下三個方案:

一、要明白,在蜜月期的所有甜蜜都不是基於愛,而是一種錯覺幻象。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能做什麼?說實話,我們並不能基於此做些什麼,只有提醒自己不要太作,因為對方是戴著面紗在看你,你真的沒有他說的那麼完美。最後就是好好享受這甜蜜,因為能遇上戴著面紗看你的人,真的很難得。

二、要明白,在婚姻裡,夫妻間就像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出我們自身缺少的東西。當我們發現對方的缺點時,對方也發現了我們的缺點。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這個時候不要怪自己“瞎了眼,當初怎麼就看上了你”,也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讓他成為自己理想的那個樣子。更好的做法是以對方為鏡,在相互鼓勵和幫助中,將自己身上的缺點進行學習和治癒,並且學著接納對方。

三、對於對方的家庭,首先要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不論是婆媳關係還是翁婿關係,都不可能像親生子女那樣,在對方面前肆無忌憚。要懂分寸、知進退。在保持自己自由意志的同時,盡最大努力去理解和關愛對方的家庭,因為這也是促進夫妻親密關係的重要一環。

有人說這次疫情意外成了婚姻的照妖鏡,但事實上,不論疫情出不出現,家庭中該有的矛盾還是會有,要分手的伴侶遲早都要分手,那些懂得愛和包容的伴侶儘管經歷坎坷,最後一樣都會白頭到老。

新一波離婚潮來襲,是疫情後遺症,還是生活新起點?

與其說這次疫情是婚姻的照妖鏡,不如說這次疫情是給我們所有人都提了個醒:當災難來臨時,到底誰才是真的對你好?

真正對你好的人,疫情過後緊緊牽住他的手,不要隨便鬆手,丟錢還可以掙回來,要是把人丟了,人海茫茫的,能不能找回來,還真得打一個巨大的問號。

至於那些對你不好的人,還是該離就離,放自己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