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老闆辛辛苦苦經營了一年的工廠,年底了再看看自己的兜裡比臉都乾淨是什麼原因?

公主嶺市姚氏養生店


連續多年的經濟結構畸形和不可持續發展,導致的中國製造業危機,出現這種情況也很正常。特別是針對中小製造企業。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中國製造業競爭已經進入到壟斷競爭,個別進入寡頭競爭階段,這個階段意味著行業的20%的企業掌握著80%以上的資源。


我們來看上圖: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對比。

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5家品牌商出貨量3.5億臺,市場份額為86%;

其他品牌出貨量5700萬臺,市場份額為14%;

那麼這14%的份額,5700萬臺訂單被多少家其他品牌瓜分呢?說出你都不信,120多家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品牌(僅統計小有名氣的品牌,其實中小手機品牌更多,多達600-1000家。)。

我們來做一個有趣對比,那就是:

華為等5家壟斷品牌平均年出貨量7000萬臺,

其他120家中小品牌平均年出貨量48萬臺,

中小品牌或者說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就是僧多肉少,在壟斷品牌吃剩下的殘羹裡搶肉絲吃,何其悲慘。在其他行業,這種壟斷造成的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比比皆是。

那麼你說,我既然競爭不過壟斷品牌,我給他們做配套,做他們的上游企業,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也只有如此,只是失去了To C的機會,你從這個行業獲得的利潤只能受這些壟斷巨頭的支配,那麼壟斷巨頭給他們的上游製造商留的利潤是多少呢? 依然是少得可憐。

根據蘋果公司財報和產品清單,我們可以分析到到,蘋果淨利潤分攤到每個產品上,可以達到售價的20%以上,而留給組裝手機的製造工廠的利潤只有可憐的2%左右,相差十倍之多。


其次,外貿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國內需求也嚴重不足。

why?因為國內人均可支配收入太少,且被房地產透支。

可能你要問了,在中國GDP連續高歌猛進的幾十年,為什麼國民收入還如此捉襟見肘呢?這就涉及到分配問題。

雖然中國GDP規模以及增速已經全球少見,但分配不平衡依然存在。我們知道,按照收入算法,GDP=工資收入+投資利潤+租金+(稅收+折舊+利息),其中工資收入是99%老百姓收入的主要來源。

那麼一直以來,中國國民的工資收入佔GDP的比例是多少呢?一直沒有數據被披露,我們以傳統制造業格力電器為案例,預估一下工資的分配情況。

根據格力電器年報,2017年格力電器總營收1482.87億元,歸屬給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24.02億元,佔總營收的15.11%。

那麼2017年大約的分配給員工的工資總額為多少呢,格力員工總數為85222名,平均工資,我們依然依然引用某網站格力電器高標準平均工資計算。


格力平均工資5757元,員工數量85222元,工資總額應該為:5757.12.85222=58.87億元,佔總營收的3.97%。比阿里巴巴的工資佔比更低。

格力電器工資(回報)總額和股東資本(回報)總額的比例是:1:4左右。

如果把格力工資收入、投資利潤的比例平移到中國2018年GDP,那麼2018年:

中國國民工資分配總額為:3.57萬億元,
國民投資利潤分配總額為:14.3萬億元。

到2019年,投資利潤又會投入市場價,用14.3萬億的大魚去吃3.57萬億的小魚;如果工資、投資、租金的分配越來越失衡,大魚越來越多,小魚越來越少,魚塘早晚連大魚都沒有,那時候就是可怕的經濟危機。


更何況3.57萬億元的小魚,在支出上,也被房地產(包括租金)等佔據太多,用於購買製造業產品的比例逐漸下降。

上圖是2018年,國民人均消費支出示意圖,我們可以看到,房地產(居住)以人均4647元,23.4%佔比,高居第一。

雖然這幾年一直強調房子不是炒的,但經濟的身體是很誠實的,我們看下圖。


中國房地產增加值佔GDP比率連年攀升,房地產總市值佔GDP的比例為411%,遠高於全球260%的平均水平。

工資分配不足的情況下,又被房地產透支了消費,製造業內需乏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後做一個總結,導致中小製造企業辛苦的原因有三:01-行業進入壟斷競爭階段,中小企業競爭加劇,資源減少,被壟斷巨頭擠壓;02-GDP對國民收入的分配不均衡,導致內需不振;03-國民收入的大部分被房地產、教育、醫療等透支和綁架,不敢消費。


第十經濟觀察室


本人是做實業的,從九三年就入行開始,正式起步基本上在00年以後吧,經歷了實業的興衰,到目前真的一言難盡,2010年的前十年是實業的黃金十年,工資低,人員好聘,產品利潤率也高,生產廠家也少,人的道德觀也相對較好,不那麼黑,但最近六七年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各種成本大增,讓人苦不堪言,一,稅收加社保,二,工人工資,這兩項就佔了整個產值的大部分,三,水電,吃飯,住宿,四,原材料,五,廠房租金,這三項再加起來基本就把企業產值吃的差不多,小民營企業利潤都很薄有百分之十以上就是好效益,再加上為上游企業配套,基本都是三四個月以上循環回款期,如果再新接個訂單,回款滯後,再加上原材料庫存,或者新增點設備,往往辛苦一大年最後倆手空空回家!


歲月靜好1968


其他行業沒啥接觸也不是很清楚,還是說說我們服裝行業裡面的事情吧。

前年在一起做服裝加工的張老闆,當年接了一個品牌公司的訂單。本來這家品牌公司單子很充足的,而且工價也還不錯。張老闆也以為是自己交好運遇到財神爺了。前半年做得都很順利,交貨付款等都配合得不錯。到了下半年,那家公司訂單增加了不少,工廠也忙得熱火朝天,但付款卻出現拖欠。合同賬期是3個月,結果等到年底,竟然有100多萬的賬款拿不到。而且那家公司還沒有撐到過年就宣佈關門了,搞得張老闆措手不及,跑到那邊拉了一倉庫庫存來抵加工款,最後是可想而知,張老闆辛苦忙一年,還不如以前那幾年不怎麼忙,虧得兜裡都見底了,真是沒有想到會那麼慘。

其實在服裝加工圈子裡,像張老闆這樣,抱著一個大老闆,做著賬期訂單,上家要是宣佈破產,下家也就面臨倒閉了。更氣人的是,後來張老闆還發現上家前面宣佈破產,後面又發現那個破產的老闆改頭換面另立門戶還在繼續做服裝生意。但真要是去對簿公堂打官司拿到加工款,估計也是難上加難。

造成這一原因也只能是怪張老闆碰到這麼個不誠信的老闆吧,但深究原因,也是因為張老闆沒有控制好風險。在接單時,事先千萬不要算計一單賺多少錢,而是要估摸下自己,能否承擔起一單虧損的代價。要從張先生這裡吸取教訓,不要等到人家都欠你百萬了,完全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了,還在傻乎乎幫人家做訂單。

對於服裝工廠小老闆而言,很多老闆都是到在應付款收不起來這個上面。所以一定要明白:賬期有風險,接單要謹慎。

我是裁縫方師傅,希望我的分享能給您帶來幫助,也歡迎同更多的實體老闆多多交流!


裁縫方師傅


又“窮忙”了一年?為什麼辛辛苦苦總是賺不到錢?

我幹紡織廠已有20多年,在行業內還算有些名氣,買地蓋房,雖算不上行業龍頭,但起碼也屬上游行列。去年,我們的銷售額做到了8000萬元,毛利632萬元,一般來說,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10%,但去年毛利率為7.9%,這也算是多年的低谷。

在632萬元的毛利中,我們還需支出地方稅費、銷售費用、物流費用、管理費用、銀行利息幾大項。

一是地方稅費。有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年度上繳地方稅費合計70萬左右。

二是銷售費用。公司銷售業務員共有9人,包括業務員工資提成和差旅費、通信費、業務招待費等,年度支出100萬左右。

三是管理費用。公司包括財務、辦公室人員、保安等10多名管理人員工資67萬元多,支付全公司50多名員工的各項保險金34萬元,加上年終獎、福利費、廣告費、招待費、水電費、過年過節禮品費、辦公大樓的折舊費等,共計200萬元。

四是物流費用。工廠自有5部貨車貨運物流車輛的總費用,加上僱用外部車輛載貨的所有物流運輸費用接近100萬元。

除了以上四項,還有一大塊是銀行利息支出

。工廠採購原料進貨時,都得先全額付款後提貨,而在銷售收款時,都需要有較長的付款期,大多是45天至180天左右,工廠要墊付2至6個月的貨款,給企業流動資金的週轉帶來影響。

工廠在自有700多萬元流動資金的基礎上,向銀行借款1350萬元,才能保證公司的正常運轉。現在銀行貸款收費有很多名目,去年全年累計支付銀行借款利息約110萬元。

扣除上述5項費用,去年我們廠的利潤總額為40多萬元。再繳納了企業所得稅,淨利只有30多萬元。

作為工廠主,我們掙到自己口袋的經濟效益確實不多,但在社會效益上不算少,主要是體現在稅收和就業上。全年上繳國稅160萬左右,地稅70萬左右,兩項加起來200多萬。還有解決就業,我們僱用了一般的操作工40多人,還有財務、等管理崗位人員10多人。

目前我們已與一家企業談妥,準備將廠房以月租金8元/平方米出租。我們可租廠房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一年可收租金182萬元左右,繳交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後,大約還有130萬元。

我今年快60歲了,要說把廠房租出去也真是捨不得,但現在轉型做其他行業我也不會做,出租廠房實屬無奈,把廠房租出去多掙了100萬,還省去了經營工廠的辛苦,這筆賬我也算不通。


中廢通Feijiu網


有些小老闆辛辛苦苦經營了一年的工廠,年底了再看看自己的兜裡比臉都乾淨是什麼原因?


今年,中小生產企業產品積壓,銷路不暢,效益不佳是普遍現象,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市場競爭激烈

最近幾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銷路普遍不好,如果是給出口企業做配套的小企業,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產品嚴重滯銷,產品積壓嚴重,這是導致小企業效益不好的主要原因。

我個有朋友開了一家食品加工廠,主要是給別人OEM貼牌加工的,據他和我講,今年的訂單少的可憐,工人都發不出工資,有些工人去勞動仲裁部門投訴,現在工廠已經停產了,不知道明年是個什麼樣子,再不行就要關門了。

人工成本普遍提高

現在的人工成本比起5年前高出3、4倍,導致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產品價格也隨之上漲,很多企業吃不消,這也是導致企業效益不好的原因之一。

原材料漲價

近些年,產品原材料普遍上漲,而產品價格卻漲不上去,大多數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去偷工減料,導致產品質量嚴重下降,這也是產品積壓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的這個朋友由於壓力過大,出家剃度做了和尚,在我的頭條主頁上有我寫他的文章,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標題是《企業明年即將在國外上市,董事長卻剃度出家,其中原因誰也想不到》。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或關注我。


王德印囈語財經


我國有很多傳統制造工廠,往往工廠規模較小,他們沒有好的固定客戶,也不懂得營銷推廣,只有技術,訂單利潤往往非常薄,在這個互聯網社會,不懂營銷 純粹靠技術力氣賺錢,基本都是為他人做嫁衣了。

其實這類工廠非常非常多,傳統實業,競爭壓力非常大如果你不是圈子內的人 根本知不道,訂單利潤薄到難以想象,大家還都在比價搶單子做,比如比較典型的,服裝作坊和機加工小廠,在中國這類工廠大大小小真的數不過來,是真正的供大於求,這樣採購方就有的挑了,挑便宜、挑性價比,最後工廠的利潤微薄。

迷茫的現狀、一個小工廠,沒什麼太多的客戶,非常不容易。

從0到1往往是最難的。

之前有位朋友就是如此,我今天呢也想借著這位朋友的經歷,想給同樣有著這類煩惱的朋友們一些建議,下面是我們的對話。
您好蘭亭!在頭條上看到您的文章,我之前是在一家汽配公司上班,主要做業務處理這一塊,我只需要只負責接單,發貨,拿提成。但是由於成家後,我離開了原公司,回到我爸的小作坊裡面,打算自己做外貿,開發客戶。

最近一直在考慮以後的發展問題。

我們家的工廠是做了差不多十年的小作坊。就幾個工人,採購,技術,生產,銷售 全部是我父母負責的。

產品主要是國內的汽車配件,我們目前主要是主要是為國內廠家供貨,然後他們高價賣出,出口,或者是打品牌出售。

我們沒有營銷手段,市場沒有擴開,也沒有很好的利潤,只能為他人做嫁衣。

我現在遇到的問題有如下幾個:

一.目前客戶源不足,訂單非常不穩定,並且利潤空間不高,沒有渠道找到精準的目標客戶

二.目前很多產品都是國外沒有的車型配件,但是如果量足夠的話,我們工廠也是可以開模做.

三.沒有外貿團隊,目前也沒能力在這方面進行很大的投資

四.沒有資質認證,但是工廠的質量是可以過關的。

總結一下我唯一的依靠就是,我爸懂技術,以後客戶有量可以自己做產品。

希望您能給我一點大方向上面的指點。

萬分感謝!

02

推陳出新

坦白說,自家生意,自然是千頭萬緒,大事小事,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操心。父母這一代,做生意其實不容易的,起早摸黑打拼,就是賺點辛苦錢。

對於他們來說,轉型,現代企業的規劃和管理和什麼長期發展,其實是很難的。

因為那個年代文化程度都不高,也沒有很好的教育,也缺乏足夠的眼界。

所以父母那一輩的人很多人做不到,這是事實。

但是並不意味著,小工廠就只能被埋沒,只能為他人做嫁衣。

當時呢,我是這麼回覆那位朋友的

第一.接單、發貨、拿提成,一旦日子過得還行,人會自然而然有惰性,這是人之常情。

可能一開始你的工作比較順利,反而耽誤了你迅速成長和發展的時間,這是我覺得第一個問題。

第二.而你要做的,就是如果要把工廠繼續經營下去,那老的一套就只能改革了。

別無他路,只能用現代的觀念去做工廠。

第三.如果你要開發客戶的話,不用過於擔心自己的工廠小會有不好的影響。

雖然的確有很多客戶會在意工廠大小,但是也有很多客戶是更希望和小工廠和小作坊合作。

因為他們明白,大工廠的管理成本高,所有的現代化設備和廠房和員工,其實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老外與大工廠合作採購成本反而可能會更高。

第三.你還是要用好如今網絡時代的營銷手法

現如今外貿客戶開發渠道多種多樣,優質客戶必須主動開發聯繫,得到試單機會,達成長期供求關係!父母那一輩因為經歷和眼界做不到的事情,在我們這一輩,就要突破枷鎖,去做到。

其實生活誰都不容易,不要太侷限在問題本身,先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機會,總是自己闖出來的。


外貿人蘭亭


我們是做內衣出口日本的工廠、我很認真對待成本核算體系建設。我們工廠平均毛利率在25%左右吧、但是到手純利潤僅有4.79%[捂臉][捂臉]這還得精打細算過日子!所以實業創業這條路上風險投資大、個人危險⚠️高!我弟做貿易出口的、他說每年純利潤、做1000萬在200萬左右、做貿易比較好、但是貨期無法把握











櫻蘭智服


資金永遠是中小企業繞不過去的問題。

有些老闆辛辛苦苦一年,到年末卻發現自己口袋卻居然沒多少錢。其主要原因我看有三種:第一種是收賬情況不好。國內企業賒賬盛行,小企業成了食物鏈的底層。帳收不上來,而工資等又是剛性發放。

第二種是生意不景氣。市場變化速度快,小企業老闆如果反應慢點,錢都砸進去變成了庫存;或者成本大幅增長,比如工人工資、貸款利率增加,而產品因為競爭激烈而無法漲價,導致手頭現金越來越少。

第三種是添置固定資產,投資增加。預計將來生意不錯,小企業老闆往往會增加固定資產投入,想要擴大生產。這樣,也會導致兜裡沒錢。

所以,常有小企業老闆羨慕炒房者:做實業,賺了錢要麼在應收款裡,要麼在存貨中,要麼在設備上,總之兜裡沒錢;而炒房者,賣了一套房,兜裡全是錢。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如今的工廠利潤確實是微薄 ,對於小老闆來說,一年到頭,能掙錢就已經很不錯了。


和傳統電商不同的是,還有很多網店成為工廠的線上銷售取膽,但是拼多多等直接對接工廠的電商平臺出現,實際也是對實體工廠利潤的一次壓榨。


在這樣的環境,外部環境的人力成本、房租成本、運營成本以及財務成本,實際上已經是越來越高了。


利潤越來越低,成本卻越來越高,如果沒有別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更高利潤的基礎上,這樣運作下去的工廠,只能是虧損的更多。


所以,小老闆辛辛苦苦經營了一年的工廠,年底了再看看自己的兜裡比臉都乾淨,也是有原因的,而且到了這兩年,有可能會成為共性的現象。

這個時候,及時止損才是王道,把成本降下來,不直接產生利潤的崗位除了生產崗和技術崗之外,盡力縮減,對於小老闆來說,業務儘量自己做,客戶累積到自己手上,總比交給發工資的銷售更強。


至於其他的行政成本和運營成本,能和人分擔的就分擔吧,廠房可以合租,辦公室也可以合租,財務可以外包,不是核心的工作都外包吧,成本低能實現目的就行,也只有這樣,一年到頭可能還能掙點錢,如果攤子鋪的大,啥都自己弄,肯定會虧。


華文商訊


良好的現金流,是經營創業的核心,甚至比盈利與否更加重要。經營工廠的小老闆,之所以兜裡沒錢,就是因為現金流不行,要麼變成資產沉澱在廠子裡,要麼變成工資發到了別人口袋裡,要麼形成欠款還留在別人的賬戶上,相當不妙。

一個有志於創業的現代中二青年,必須認真考慮現金流問題,合理策劃商業模式,從而保證創業成功。具體操作建議有:

第一,做預付費類項目

比如,最近我家附近開了一個兒童遊樂園,設置在商業綜合體內部,方便家長逛街時寄存小朋友的。這樣的項目很常見對不對。我發現,這家老闆在儘量把它做成預付費項目。通過設置價差來實現,年卡1000元不限次數,零散來的每次100元。你說買不買年卡?

預付費的好處,不僅現金流不必擔心,可以從佔用資金上可以獲益,而且事先鎖定用戶後,可以合理配置工作人員,可以適當調整經營規模和內容,還可以對這些用戶進行二次開發,好處多多。

第二,做可押款類項目

有的生意是可以佔壓上游資金的,比如,超市。最近,我家(怎麼又是你家?別家我也不瞭解啊!)附近連續開了多家超市,一個十字路口範圍已經有了七家中小型超市,300米範圍另外還有兩家大型超市。這麼多人開超市,為什麼?

因為可以壓供貨商的款。買東西的人付現金,但是,供貨的人是先送貨後結款的,每月一結每季一結是常規操作,一年一結的商品我也見識過。這些錢在賬上,全是白花花的現金流對不對?

所以,有家大超市老闆用超市押款去做房地產發了財,又把年年虧損的超市溢價賣掉了,羊毛出在豬身上,小狗買單,真是有點亂,腦子有點亂!

第三,做輕資產項目

不能預付費,也不想壓貨款(良心痛啊……),那還有辦法,輕資產項目是你的必選。比如,中介,諮詢機構,各種事務所,還有自媒體(嗯,總算繞過來了)。

最近,我家附近,哦不是,是關於我的一位同年級校友的故事。他畢業後當了幾年記者,時不時發發牢騷寫點文章,眼看自媒體浪潮來了,乾脆專職運營自媒體,從公眾號起家,迅速打造出千萬粉絲的巨星號。然後,他沒有止步,接著以公司形式運作,設立一個個小組,各小組按照一定方向自己做號,公司作為投資人與運營者分成,效益相當好。這就是典型的輕資產項目。

好了,按我的建議去做,要是到年底還是兜裡比臉乾淨,我......肯定要罵人的,能力太差,還是老老實實打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