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袁世凯答应每年给他400万两白银,为何溥仪还不够花?

文|飞鱼说史

清朝末年,兵荒马乱。

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出现了内忧外患的重重危机,单靠慈禧太后一个妇道人家自然无法挽救危局,不过对此,慈禧太后一点也不关心。

她关心的是,自己该怎么维持丰衣足食的生活,用丰衣足食似乎不太恰当,更为准确的描述是,奢侈的生活。

慈禧太后日常的生活有多么奢侈呢,就拿她日常用膳来说,一顿饭都要吃掉几百两白银,当时老百姓收入大概也就是一天一文钱,也就是说慈禧太后一顿饭能吃掉普通百姓一辈子也赚不回的钱。

溥仪退位,袁世凯答应每年给他400万两白银,为何溥仪还不够花?

即使后来慈禧被八国联军逼出紫禁城,那生活也是没有掉档次,甚至为了维持日常的开支,还向乔家、曹家张口借了钱。

由此可见,大清朝在慈禧太后的当权下走向没落,也是历史的必然,在慈禧死前,大清朝依然还在苟延残喘,她并未能看到清朝末日的到来。

不过慈禧临死前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溥仪,却再也无法避免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年幼的溥仪在动乱的年代,自然无法坐稳江山,最终在走投无路之下,被迫退位。

但是溥仪的退位是有条件,那就是需要继任的政权,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而这一责任自然落在了袁世凯的头上。

溥仪退位,袁世凯答应每年给他400万两白银,为何溥仪还不够花?

袁世凯倒也不吝啬,答应一年给溥仪400万两白银,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银两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此事我们还得从溥仪的继位说起。

三岁的娃娃过了一把皇帝瘾。

慈禧太后临死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这个决定就是让年仅3岁的溥仪即位,慈禧太后的这个决定,最终加快了清朝的灭亡,这对于清朝来说,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放在历史的进程上,这也促进了社会的向前进。

毕竟在当时,帝制社会制度已如强弩之末,根本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衰亡是必然事件,一个三岁的娃娃皇帝能做什么呢,答案是什么也做不了。

溥仪退位,袁世凯答应每年给他400万两白银,为何溥仪还不够花?

溥仪当皇帝时,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好在他的父亲载沣比较懂,而载沣其实也是清政府最后的掌权人,想想也是,儿子那么小,但地位又那么高,自然是父亲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过载沣也不是能力揽狂澜的主,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载沣就被迫辞去了摄政王一职,而此时的溥仪也只剩下了皇帝的名分,而无半点皇帝的实权,不过对于此时的溥仪来说,权力并不重要,只要有的吃有的耍,似乎就已经足够了。

袁世凯成为了清朝最后的救命稻草。

历史上对于袁世凯的评价,是呈现两极分化的,有人说他是独裁者,有人说他是改革家,不过袁世凯并不能遇见现在人对他的评价,所以他在那个乱世,混的风生水起。

在乱世,有军队就有话语权,而袁世凯就是这样一个有军队的人,无论对于慈禧,还是载沣,袁世凯那都是必须要争取的人物,正是因为此,袁世凯得以大摇大摆进入北京,并在京城呼风唤雨。

南昌起义之后,全国各省纷纷脱离清政府的管辖,清政府一看,这事不妙啊,这样下去早晚得翻船,于是袁世凯再次出现,这次他扮演的是清政府的救命稻草。

溥仪退位,袁世凯答应每年给他400万两白银,为何溥仪还不够花?

袁世凯在半推半就下就接下了这个担子,但是袁世凯可不会傻到和南方的革命军硬拼,于是议和就成了最佳的选择,作为清政府和南方革命军之间的联系人,袁世凯那可是把权谋发挥到了极致。

他一面和清政府说南方革命军不好对付,一面又和革命军说清政府的不愿结束帝制,就这样袁世凯在两边都赚够了政治资本。

随即就露出了自己的狐狸面目,即一面利用革命军的压力逼迫溥仪退位,一面又利用清政府在当时的影响力,从革命军那攫取利益。

最终的结果是,溥仪同意退位,而南方革命军需要拥护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历史的结果证明了袁世凯的小算盘打响了。

袁世凯答应给溥仪的退位费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以和平的方式让溥仪退位,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而溥仪退位的条件就是袁世凯要供养溥仪这一大家子,最终协商的结果是袁世凯每年给溥仪400万两白银。

溥仪退位,袁世凯答应每年给他400万两白银,为何溥仪还不够花?

不过后来袁世凯成为了当权者之后,他又铸造了新币,就是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袁大头”,于是答应给溥仪的400万两白银也就变成了400万银元,我们暂且就以银元来说,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吧。

当时的银元和现在的人民币并没有刻意直接换算的汇率,而且现在银元那是收藏品,也是很值钱的,我们就以当时的购买力进行说明,在民国初期,一银元大概能买到30斤大米,而现在买30斤大米大概需要100元,当然米的品质也决定了价钱,我们就以100元来计算。

所以根据用大米的换算,我们就可以得知,当时的一银元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左右,而且是只多不少,那么袁世凯答应给溥仪的400万银元,放在现在也就是4个亿。

由此可见,袁世凯答应给溥仪的退位费,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但对于溥仪来说,这钱其实还是不够的,说到这不少人就说了,这么多钱还不够,溥仪要闹哪样?

溥仪退位,袁世凯答应每年给他400万两白银,为何溥仪还不够花?

其实这些钱并不是溥仪一个人的,当时皇宫上上下下都需要溥仪来养,每天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溥仪来说,那就是坐吃山空,不过当袁世凯还活着的时候,溥仪倒也不担心,毕竟每年都会有固定的收入。

但是袁世凯并不会长生不老,在1916年就在国人的唾弃中去世了,而在袁世凯死后,就再也没有人养着溥仪了,直到后来,溥仪连养活自己都是难事,甚至还把皇宫的藏品进行了贱卖来维持开支。

不过话又说出来,即使这些钱全让溥仪一个人来花,他也未必能花的出去,毕竟袁世凯不会让溥仪用这些钱来招兵买马,所以袁世凯当政时期,是一直活在袁世凯地控制之下的。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民国卷》、《十大军阀》、《我的父亲袁世凯》、《清室优待条件》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