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近年來,盜墓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熱播,有沒有勾起你對古代墓葬的興趣呢?其實,真正的古墓地宮雖然沒有機關怪物,但也相當精彩。旅行途中,不妨另闢蹊徑,來一次驚悚刺激的古墓探險之旅。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本文挑選了14處有代表性的古墓地宮,帶你“摸金”探墓,一邊介紹古代墓葬知識,一邊感受墓室裡的詭異氛圍,還有一籮筐價值連城的“明器”和盜墓故事分享給你。

風水尋龍

咱們探墓之前,先來談談“尋龍”這件事,《鬼吹燈》系列中,男主胡八一有本《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依照其中的“風水術殘本”,摸金校尉找到了不少神秘墓穴。事實上,古墓的風水學說由來已久,只不過沒有小說裡那樣玄幻。

古人視死如生,對葬地選擇特別重視,尤其是皇陵的卜選,被認為是直接攸關國運的大事,歷朝歷代的陵墓,除了受地理(靠近國都)、政治(皇帝好惡)和禮制(地位尊卑)的制約,風水也是相當關鍵的要素。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理想風水模式圖,明清皇陵的選址範本

“風水”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晉人郭璞所著的《葬書》中。按照風水選墓地,有個核心思想,簡單來說,就是選在“生氣”凝聚的吉祥地。“生氣”是一種有質無形的力量,來源於“龍脈之祖”崑崙山,在“龍脈”中傳遞,一旦來到地面,遇到風會飄散,遇到水會停駐,所以“生氣”凝聚的地方,要四面環山,前面和左右有彎曲抱合的水流來聚氣,這樣的地方,可以讓死者安寧,子孫生活富足。按照風水“尋龍覓穴”在魏晉時期開始廣泛傳播,明清尤為盛行。

古墓地宮

千方百計找到了古墓,面對錯綜複雜的陵園建築,還是會感到迷惑,到底如何才能正確找到地宮入口?看中國古代墓葬需瞭解“陵”、“寢”、“廟”三個概念。陵墓,實際包括地下的陵寢、地上的宗廟及其他附屬建築。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古墓常用語

在所有關於古墓的概念裡,“地宮”最為神秘,大家為什麼會對“地宮”好奇?主要是因為它揭開了人們對古代的疑惑和對死亡的想象,從地宮中不僅可以窺探墓主人生前的生活,還能“穿越”時光,從商周青銅器的霸氣、漢畫像石的瑰麗、唐三彩的雍容……見證昔日的文明與盛世。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代表性古墓地宮景點分佈圖

下面就按照歷史順序來一一探墓,文末還有一份整理好的可參觀地宮的古墓清單。

文明時代開始,殘酷殉葬與黃腸題湊

迄今為止,能夠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年代最早的中國古代帝王陵就是殷墟,墓葬等級以墓道條數區分。到西周時,開始以“黃腸題湊”為最高葬制,一直沿用到西漢時期。當時,中國還處在“奴隸制社會”中,王陵的陪葬品豐富,但殉葬制度很殘酷。

安陽 | 殷墟

墓主人:商代晚期帝王陵和商王族墓
古墓級別:帝王陵和貴族墓
地宮看點:亞、中、甲字型結構
珍貴文物:司母戊鼎、甲骨文等
盜墓往事:多次被盜,破壞嚴重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殷墟王陵航拍圖

殷墟是商代後期都城遺址,200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殷墟王陵遺址、宮殿宗廟遺址和洹北商城遺址。王陵遺址區用綠植勾出了商王陵墓的形狀,當時的王陵均為“土坑豎穴式木槨墓”,墓葬等級以墓道條數區分:圖中的四條墓道,東西南北各一條,叫做亞字型墓,等級最高,屬於商王;其次是兩條墓道,南北各一條,叫做中字型墓,屬於大貴族;再次為一條墓道,叫做甲字型墓,為貴族墓,比如出土國寶“司母戊鼎”的M260就是甲字型墓。此外,商代絕大部分墓葬是沒有墓道的,比如保存完整的女將軍婦好墓。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婦好墓墓坑

殷墟的陵墓的形狀是上大下小、四周呈斜坡形。最底部還有“腰坑”設計——此坑位於墓主人腰部的位置,用於殉牲或殉人,人們形象的把這種大墓比喻為鑽入地下的金字塔。

寶雞 | 先秦陵園博物館(秦公一號大墓)

墓主人: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景公
古墓級別:帝王陵
地宮看點:超大中字型墓坑,“黃腸題湊”葬制
珍貴文物:刻有銘文的石磬
盜墓往事:多達200多個盜洞
寶雞鳳翔這個地方,在春秋戰國時代是秦國的國都雍城。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在考古史上有重要的意義:它出土了“黃腸題湊”——那個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有186具殉人,是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而且,儘管歷代被盜過200多次,仍出土了三千多件文物。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秦公一號大墓

你可以站在地面俯視一個可能比自己想象中大的多的墓坑——全長300米,比上面介紹的商王陵還要大上十倍,幾十具殉人用的棺木(複製品)整齊地擺放在主墓坑周邊,殘酷的景象多少會讓人感到壓抑。在博物館裡還可以參觀1:1複製的“黃腸題湊”槨室。

Tips:
✦ “黃腸題湊”是什麼鬼?
“黃腸題湊”就是皇帝專屬的VIP超豪華柏木框,用於放置棺槨和陪葬品。“黃腸”指堆壘的柏木——當時最珍貴的木材,“題湊”指木頭頭部向內堆放的結構——被安排的整整齊齊。除了先秦時期這座秦公一號大墓,想看更精緻的漢代“黃腸題湊”,可以去揚州的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和北京大葆臺漢墓。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雙墩一號漢墓的黃腸題湊

秦皇漢帝陪葬坑,藏著地下超級軍隊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昔日輝煌的秦漢帝國,如今卻只能從深埋地下的墓葬中尋找舊日榮光。秦始皇陵是秦代以前陵墓制度的集大成者,漢代雖承襲秦制,但節儉了許多。

西安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墓主人:秦始皇
古墓級別:帝王陵
地宮看點:三個陪葬坑裡的地下軍團
珍貴文物:彩色兵馬俑,銅車馬
盜墓往事:有盜洞,但保存完好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陵尚未挖掘,不知地宮究竟何其壯觀,不過已發掘的兵馬俑陪葬坑就足以震撼世人。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兵馬俑一號坑

雖然在印刷品上無數次看到過兵馬俑,但當一號坑的軍陣映入眼簾,還是會被深深震撼。龐大的秦軍士兵鬥志昂揚的站在那裡,他們有不同的容貌,不同的裝備,不同的兵器,威武、有序、氣勢磅礴,看起來可攻可守,無堅不摧。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兵馬俑二號坑

兵馬俑有三個坑可供參觀,一號坑面積最大,是標準拍照打卡處,後面有考古現場;二號坑還未挖掘,露出很多殘肢斷臂無法修復;三號坑最小,卻是秦軍陣的指揮中心。除此之外,文物陳列館有復原後的銅車馬,不遠處驪山腳下的秦始皇陵遺址公園就是始皇安眠處。

西安 | 漢陽陵博物館

墓主人:西漢景帝劉啟及皇后
古墓級別:帝王陵
地宮看點:功能不同的陪葬坑
珍貴文物:真人1/3大小的漢兵馬俑和各種身份的陶俑
盜墓往事:盜洞多達幾十個,造成不小的破壞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漢陽陵地下博物館

沒錯,墓主人漢景帝就是延續“文景之治”的優質帝王,漢陽陵也是90年建設咸陽機場時的偶然發現。可參觀的地下博物館是漢陽陵的陪葬坑,館內昏黃的燈光營造出考古般的神秘氛圍,你可以踩在高科技玻璃地面上看密集排列的武士傭、待宰割的牛羊傭和各類生活器具,就像置身於考古發掘現場。每一個陪葬坑都有不同的功能,從中可窺探景帝生前的宮廷生活。

曲折墓道與無盡珍寶,就在兩漢諸侯王陵

漢代流行厚葬,古墓龐大,陪葬品也十分豐富,對於西漢帝王陵和諸侯王的墓葬來說,沿用舊制的“黃腸題湊”墓和葬具“玉衣”是標配,但有些地區缺乏木材,採用磚石結構建造墓室更加容易和方便,於是又出現了新的墓葬形式——橫穴式崖洞墓,即在山崖中穿鑿巨大的洞穴作為墓室,內部形制和結構完全模仿地面房屋建造。這樣一來,墓內空間增大,就有了更為複雜的地宮建築。

徐州 | 楚王漢墓群及徐州博物館

墓主人:西漢楚國的楚王


古墓級別:諸侯王墓
地宮看點:開山為穴的崖洞墓,有複雜的墓道
珍貴文物:金縷玉衣、漢兵馬俑、漢畫像石
盜墓往事:歷代屢次被盜

西漢時期,徐州是其諸侯國楚國所在地,因徐州多山的地形,西漢楚王陵大多鑿山為墓。獅子山、龜山、北洞山漢墓中複雜幽暗的地宮能讓你好好過上一把古墓癮。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獅子山楚王陵金縷玉衣,現存徐州博物館

獅子山楚王陵曾為1995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王陵地宮中,68米長的甬道一直通向楚王的主墓室,沿途共有6間側室,用於放置不同的陪葬品。挖掘時,有四組十六塊巨大的塞石呈“田”字堵住了甬道,而一組塞石早在古代就被盜墓者鑿上“牛鼻眼”用繩索脫出。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龜山漢墓入口

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王劉注及夫人的合葬陵,為徐州地區唯一確定墓主人身份的楚王墓,地宮配置更高:由兩條墓道、兩條甬道,15間墓室組成,工程浩大,幾乎把山體掏空。龜山漢墓構造精密,56米長的甬道兩壁平整光滑,景區設置的一道紅色激光從盡頭貼壁射出,讓你直觀感受西漢時期高超的開鑿水平——最大偏差只有5毫米,精度達到了萬分之一。楚王與夫人的主墓室由一個“開門尋夫”的壺門相通,地宮中有配套的車馬庫、廚房、浴室、樂舞廳、武器庫,還有完整而科學的排水系統。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北洞山漢墓結構圖

如果你意猶未盡,遠在徐州郊外的北洞山漢墓還有漢墓中結構最複雜的絕殺墓道!整個地宮有500多平方米,主體墓室有8間,通過東側樓梯可下到附屬的11間墓室,這裡能滿足盜墓小說迷的所有想象,而且遊客稀少。

商丘 | 芒碭山樑王墓群

墓主人:西漢梁孝王劉武一家三口
古墓級別:諸侯王墓
地宮看點:開山為穴的崖洞墓,地宮有迴廊、冰室和高級廁所
珍貴文物:金縷玉衣、《四神雲氣圖》壁畫
盜墓往事:古代已被盜空,90年代開山採石炸山時被發現
芒碭山位於商丘永城以北33公里處,在這裡發現的西漢梁國王陵墓群,分佈著西漢9位梁王及王后嬪妃共20餘座陵墓。開山為穴的地宮結構複雜,這裡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多條地宮在山中開鑿,宛如地下宮殿群。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梁孝王墓的墓室

三座古墓地宮可供參觀,分別是梁孝王墓、梁孝王皇后墓和兒子梁共王墓,絕對讓你大開眼界。梁孝王墓開鑿於保安山山腰處,從墓道口到墓室最後的迴廊石壁約100米,整座地宮由墓道、甬道、主室、迴廊以及10餘間墓室組成。不遠處的梁孝王王后墓比王的地宮還要宏大,全長210米,結構也更加複雜。由此可見,梁孝王可能是個“愛妻狂人”。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梁孝王王后墓平面、剖面圖

與徐州漢墓不同的是,梁王地宮內開鑿有巨大的迴廊,墓內空間曾用三千多塊塞石封堵,塞石上多有刻字,表明墓室的形制正是依照地上現實殿堂建築所設計。除了令人驚歎的墓道,王后墓中雕刻精美的坐便廁室和貯藏冰塊的冰室;梁共王墓墓頂還有歷經兩千多年仍色彩豔麗壁畫《四神雲氣圖》,被譽為“敦煌前之敦煌”。

河北 | 滿城漢墓及河北省博物院

墓主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和妻子竇綰
古墓級別:諸侯王墓
地宮看點:開山為穴的崖洞墓
珍貴文物: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
盜墓往事:未被盜,考古發掘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現存河北省博物院

還記得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如今保定的滿城漢墓裡面就葬有一位真·中山靖王。位於滿城陵山山崖上的劉勝墓和妻子竇綰墓相距約100米,墓葬形制相似,由墓道、甬道和多間墓室組成,內部修建了排水系統,劉勝墓的後室也有迴廊相繞。墓道口以土坯封門,兩道土坯牆被澆鑄鐵汁,鑄成鐵牆,如此隱秘的保存了兩千多年,直到建國後才被發現。兩墓的隨葬品豪華奢侈,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都是家喻戶曉的珍寶。總的來說,滿城漢墓的地宮比徐州和商丘的漢墓簡單,不過,那些搞得複雜的地宮容易被發現,在古代就已盜空,反而這種簡單點的免遭歷史的浩劫。

廣州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墓主人:西漢南越王趙昧
古墓級別:諸侯王墓
地宮看點:規模較小的崖洞墓
珍貴文物:絲縷玉衣、金印和玉佩
盜墓往事:未被盜,考古發掘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廣州南越王墓

廣州南越王墓就在中山堂附近,可以說是相當市中心的位置,深埋於此兩千多年,直到1983年城市搞基建才被發現。出土時,南越王身穿絲縷玉衣,墓室裡有犀角角形玉杯、龍鳳重環玉佩、“文帝行璽”金印等不少珍貴陪葬品。如今在墓室原址上修建了博物館,可以同時看到千年地宮和出土文物。地宮不大,墓道僅長10米,有7間石室,保存完整。

長沙 | 馬王堆漢墓及湖南省博物館

墓主人: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一家
古墓級別:諸侯王墓
地宮看點:典型的木槨墓
珍貴文物:精美的絲織品、帛畫、千年女屍辛追夫人
盜墓往事:未被盜,考古發掘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T字形帛畫,描繪了死後昇仙的場景

相比於前面介紹崖洞墓,馬王堆漢墓是南方地區典型的木槨墓,雖然沒有花哨的墓道,不過佈局更緊湊,而且密封性極好,相當於“真空”保存了兩千多年,而且從未被盜,簡直是個奇蹟。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復原的馬王堆墓室

馬王堆遺址在長沙市東郊馬王堆醫院裡面,共有三座墓坑,一、二號墓坑已填塞,對外開放的只是三號墓坑和墓坑上的展覽室。絲綢、漆器、竹簡等珍貴的出土文物和那具著名的千年女屍都在湖南省博物館展出,如果不是特別執著的要看墓坑,完全可以只去博物館,現在的新館還有復原的墓室,觀展效果相當不錯。

傳統美學傳承,欣賞磚石壁畫墓

西漢中期以後,畫像磚/石墓、壁畫墓得以流行,墓室中的磚石壁畫或記錄墓主人的豐功偉績,或體現靈魂昇仙的願望,或展現日常瑣碎的生活。漢代石刻線條樸拙厚重,魏晉時期變得細膩有了文人氣,唐朝壁畫更加多彩雍容,發展到鼎盛。走進這一時期的古墓地宮,猶如在古典藝術畫廊漫步。

洛陽 |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北魏宣武帝景陵)

墓主人:北魏宣武帝元恪等
古墓級別:北魏帝王陵和各個朝代的官僚墓
地宮看點:歷代地宮形制彙集
珍貴文物:畫像石、磚畫、壁畫
盜墓往事:屢次被盜已成空

洛陽邙山一帶自古就是帝王陵聚集區,有大型的封土墓近千座,早在宋金時期就被盜一空。著名的盜墓工具洛陽鏟,就是在盜墓盛行的時代發明出來的。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也叫“古墓博物館”)就建在此處,當地人索性把附近歷朝歷代的古墓都遷移過來,在地下展區按墓葬形制復原展出,就像開了個“地宮展覽會”,讓你一次看個夠。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北魏宣武帝景陵

博物館分為歷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和壁畫館三大展區。歷代墓葬區搬遷復原上自西漢,下迄宋金時期的代表性墓葬25座,畫像石墓、磚畫墓、壁畫墓統統都有。北魏宣武帝景陵的地宮的墓道很長,入口有一對鮮卑石人像,墓道盡頭是方形的墓室,棺床置於墓室西部,相比盛世的帝王陵來說顯得有些簡陋。壁畫館保存了不少壁畫真跡,涵蓋壁畫及修復壁畫的技藝介紹,能增長不少知識。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漢畫像石

這裡是盜墓小說迷的經典打卡地,造型各異的墓室,需要貓腰鑽入的地宮,顏色詭異的聲控燈都自帶陰森恐怖感,如果一個人走下墓道,還是有點害怕的。

嘉峪關 | 新城魏晉壁畫磚墓

墓主人:魏晉時代貴族
古墓級別:貴族墓


地宮看點:彩色磚畫
珍貴文物:《驛使圖》等
盜墓往事:多次被盜已成空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驛使圖》是中國郵政的標誌圖像

新城魏晉磚壁畫墓距離嘉峪關市區約18公里,曾是魏晉時期的墓群,不過多數已被盜,只留下墓室的磚壁畫。現在對外開放的只有6號墓,你可以參觀一個小型博物館和三間地下墓室,分別代表著主人的庭院、客廳和臥室。臺灣學者蔣勳在講解《中國美術史》的魏晉部分時,曾專門提到過這座磚畫墓,這些磚畫只用黑紅兩色繪製,筆觸線條流暢寫意,記載了當時的畜牧農耕、出行宴樂,再現了魏晉時期豪門士大夫的起居生活,有一種樸素耐看的美。

西安 | 乾陵墓群之太子、公主墓

墓主人:懿德太子李重潤、永泰公主李仙蕙和章懷太子李賢
古墓級別:貴族墓
地宮看點:唐代墓道結構與壁畫
珍貴文物:《太子出行儀仗圖》、《仕女圖》、《打馬球圖》等
盜墓往事:曾被盜,仍有不少文物出土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懿德太子墓中的《太子出行儀仗圖》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很幸運從未被盜,但周邊的陪葬墓卻屢次被盜,目前有三座地宮開放參觀,分別是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和章懷太子墓。這三位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地宮最大的看點就是牆壁上保留的唐代壁畫了(當然是複製品,真品收藏在陝西曆史博物館)。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永泰公主墓中的《仕女圖》

據說懿德太子墓的墓道與未發掘的乾陵墓道幾乎相同,可見其規格等級之高。進入墓室,有天井、過洞、便房、前後甬道和前後墓室,象徵著生前所住的殿堂和庭院。墓道兩側和墓頂有大量的壁畫,依稀可見《太子出行儀仗圖》。永泰公主墓的壁畫要保存的好一點,牆壁上有《仕女圖》,後墓室墓頂畫還有《天象圖》。章懷太子墓室不大,墓道上有《打馬球圖》、《狩獵出行圖》等,平日裡來參觀的人很少,顯得有些破敗。

明清帝王陵,地上地下都宏大壯觀

明清皇陵是封建帝陵最後的榮光,形成了地上地下完備的體系。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三大塊,一是神道,二是地上宮殿,三是地宮。皇陵的選擇極重視“風水”,地宮也非常氣派。

北京 | 明十三陵之定陵

墓主人:明神宗朱翊鈞
古墓級別:帝王陵
地宮看點:穹窿頂大石室,“九重法宮”佈局
珍貴文物:金冠、鳳冠、夜明珠和明三彩等


盜墓往事:未被盜,考古發掘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定陵

定陵是萬曆皇帝和他兩位皇后的合葬墓,十三陵中唯一被髮掘的地下宮殿。萬曆在位48年,比起那些沒繼位幾年就去世匆匆下葬的皇帝來說,他的陵墓建的很周全,也是除了長陵外的第二大明皇陵。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定陵地宮

定陵地宮前、中、後、左、右五方位的殿室格局,按照九宮格分佈,故稱“九重法宮”。內部空間相當寬敞,內有7座沉重的漢白玉石門,設計巧妙,開閉靈活。中殿內有3個漢白玉石座,擺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長明燈。後殿正中央放有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棺槨,棺旁放著裝滿陪葬品的26個紅漆木箱。這座地宮深而潮溼,聯想到有些詭異的發掘故事,讓人感覺壓抑,還好平日裡有不少人來參觀。

河北 | 清東陵之裕陵和清西陵之崇陵

墓主人:清乾陵、光緒
古墓級別:帝王陵
地宮看點:傳統的拱券式石結構,石雕精彩
珍貴文物:財寶被盜後下落不明
盜墓往事:在民國時期被盜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清西陵的泰陵

清帝陵的形制佈局和明十三陵類似,主要分佈在三個地方,瀋陽的盛京三陵葬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河北遵化的清東陵葬著順治、康熙和乾隆;河北易縣的清西陵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和光緒。1928年,清東陵的乾隆陵和慈禧陵就被現實版的“卸嶺力士”——軍閥孫殿英所盜。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裕陵地宮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裕陵地宮示意圖

目前有四座曾被盜過的地宮可供參觀,分別是清東陵的乾隆裕陵、慈禧定東陵、裕妃園寢和清西陵的崇陵。乾隆帝的裕陵地宮是一座地下佛堂,由一條墓道、四道石門和三個主要堂券組成,不僅空間大,在漢白玉的石門、牆壁上,精雕細刻了各種梵文滿文佛經和佛像浮雕,非常值得一看。慈禧定東陵的地宮比不上帝王的等級規模,看點主要在地上建築。光緒帝的崇陵建於亂世,規模已小了很多,地宮中還有盜賊留下的痕跡。

全國不完全古墓地宮清單

除了上面這些古墓景點,國內還有不少有歷史意義的地宮可供參觀,請把這份“盜墓筆記”收好。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全國不完全古墓地宮清單

主要參考文獻:劉毅《中國古代陵墓》、張雪峰《中國墓葬史》、《中華遺產》雜誌“風水”和“十三陵”專輯。


對中國古代墓葬感興趣的朋友,歡迎來評論區一起討論哦~

尋龍探墓:盜墓小說迷不可錯過的14處古墓地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