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网上开课的效果,该由谁来保证?

单双文


首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措施要跟上。

笔者发现,对于“停课不停学”,很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只停留在发放文件上,服务措施并未跟进,没有对所辖学校及学生是否具备网上授课和学习的条件摸底,只是把文件一发了之。“一刀切”式的文件规定,让很多学校不知所措。强行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或直播,不分年级全都上网课,网上教学平台强制统一,学生必须一日三次打卡,要求教师全天在线……诸如此类的规定没有考虑到学校及师生的实际情况,也给师生增加了很多负担。即便是毕业班,校际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理应把选择权下放到学校,不应对所有学校实行“一刀切”式的规定。

“停课不停学”不能只停在转发文件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为学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类似于网络畅通这样的问题,显然是教师个人无法解决的。笔者在网上也看到,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动联系广电、电信公司等,通过电视、手机、平板等多渠道免费播放课程资源。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子女,通过送电视、机顶盒、送流量等方式保障其学习效果。只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在线”,服务措施及时跟上,“停课不停学”就能落到实处。

其次,学校的服务意识和措施要跟上。

毕业班每个学生是否都具备网上学习的条件,是否有智能手机或电脑,有无网络,是用流量还是Wi-Fi,教师直播教学硬件和软件有哪些需求……学校不但要做到心中有数,还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难题。学校解决不了的,要积极向教育行政部门反映。

再者,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措施要跟上。

学生是否到齐了?直播画面是否卡顿,声音是否正常?隔着屏幕怎样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上课状态?采用哪些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初三、高三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可能比较长,要怎样安排教学,尽可能保护学生的视力?怎样避免在线作业太多,学生在上直播课的时候,还在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以笔者网上授课的经验来看,只要上课的师教心中有学生,服务意识强一些,针对性措施多一些,以上问题都能解决。笔者在QQ直播间上课,PPT全屏播放时,看不到学生在线情况,难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笔者的解决办法是,注册一个小号,进入直播间查看学生在线与提问情况,还能以学生的视角随时观察直播情况,避免断线却无法察觉的情况发生。

最后,家长的服务意识和措施要跟上。

网上有些家长抱怨,“停课不停学”增加了家长负担。有的家长认为,反正开学后,老师还得重新返工再讲一遍,上不上网课无所谓。对于那些对学生学习效果没有帮助的任务,及时叫停,减轻家长负担是完全正确的,但作为家长,该承担的责任也必须承担起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网上学习设备,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承担起监管责任,是作为家长应尽的职责。

非常时期,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都在所难免。只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家校配合好,服务意识“不掉线”,绝大多数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

(孙祁岗,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行者之界


前两天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主要是是三个方面吧,其实平时也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第一个老师,教书育人,老师的作用不言而喻,倘若遇到一个经验丰富、上课生动有趣、又有责任感的老师,那是学生和家长的一大幸事,这样学生更愿意去学习,也更有可能学的更好。

第二个家长,有了优秀的老师,但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千差万别,这不是老师差别对待,而是家庭教育导致的。如果家庭学习氛围浓厚,家长懂得教育,注重方式,且很关注,愿意在孩子的学习上付出的话,孩子不会学的差的,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方面投入太少了。

第三个学生本人,教育学讲影响学生学习的四大因素:学校、家庭、社会、个人。其实个人在小学阶段的行为更多是家庭主导的,当然多少个体也有影响。有的孩子就是静不下心学习,好动,坐不住,而有的学生自律性很好,能够很高效地学习,这两种不同的学生类型,最后学出来的结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张老师聊学习


对于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学习效果有谁来保证?这个问题,我想我感受很深。因为,我的孩子就刚刚上完网课,我这个临时的班主任也下岗了。

对于学习效果,我想学校的规定和家长的监督是密不可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校有各种上网课的规定,比如,早上早早起来晨读打卡,晨练打卡,按时进入直播间,每一节课孩子的时长够不够?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同学,是不是可以立刻做出反应?这些都需要有家长监督并帮助孩子来完成,自觉听话的孩子,只要按照规定做完,就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对于那些自律性差,父母又不太负责的孩子,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

小一点的孩子,还是要父母监督的,这个时候也正好可以培养亲子关系,还可以培养更好的习惯。

大一点有自律的孩子,只要按照学校的规定完成任务,效果也一定不会差,学霸都是在悄无声息的赶超同学,也一定不会浪费时间的。

所以,培养好孩子的自律很关键。



佩齐宝宝


个人认为,网上开课的效果由老师、学生、网络,所用设备四个方面来保证。

1、老师的备课质量。老师的备课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备课好的老师,讲出来的东西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能够带动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能够将问题由浅入深地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

2、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上课期间,学生听课的认真、专注程度对于学习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上课走神,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会造成知识点遗漏、不理解、作业不会做等不好的效果。

3、网络是否通畅。网课整个过程的流畅性主要取决于网络的通畅性;因此,通畅的网络是网课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

4.所用设备的音频和视频效果。所用设备(包括老师和学生所使用的)的音频和视频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方面的效果。因此,所用设备也是网课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


励志达人说教育


无法说谁能来保证,因为主动权还是在学生手上,幕后配合权还是在家长。

一来,特殊疫情期间,正常的学校教学不能进行,网络课程既是无可奈何的备选,但也是必须实施的实践。因为即便是没有这场疫情,随着技术的发展,这场线上教学革命也是势在必行,且符合时代潮流的。不论怎么对比,线上教育是无疑降低了我们受教育的成本,甚至由于线上技术的升级和铺开推广使用之后,课程的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会提供出更多更优质的课程内容。一方面可能也能拉低教育的“贫富差别”,一般家庭的孩子也能学到名校名师的课程,更低的成本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所以,个人觉得,网络授课没得多少需要被挑剔的点。

二来,教育向来主动权还是在学生手上。其实,不管什么情况下,人是不缺学习的资源和环境的,因为什么都能成为学习的目标。学会读书是学习,学会挖笋也是一种学习,自己学会一道菜也是学习。但总有人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这些背后学习的意义。个人见解的话,还是诱惑力不够。这里不想说什么高尚的情操,努力勤奋的精神这些,人还是按照物质的推动来说明是更加能说明问题。

如果是真的学习之后的结果能带来真正的很直接的收益或者反馈,那是人都会去争的。目的的选择也决定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动力。试着发现下孩子可以作为学习的动力的事情很重要。因为说什么太远的,“学习好了,能有份好工作”“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什么鬼的,考个好成绩奖赏之类的也不是长久之计。学习本就是强加的,也只能是强加的,天生励志爱学习的人真不多,懒惰才是天性,美好的理由都是扯淡。

最后一点,也是承接以上的,孩子学习动力的问题。有时候它可能真的很简单,还是孩子就是因为爸爸妈妈的某一次夸奖,奠定了他觉得学习是开心的事,也可能是喜欢的异性同学学习好,想要更加靠近有共同话题,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可能奠定孩子能够喜欢上学习跟上节奏。

到这中间需要很强大的一个组织的参与,就是原生家庭。家长是需要付出去观察,去体谅,去理解,去鼓励的。最忌讳的一点,是觉得学习是学校和学生的任务,忽略了自己在其中重大的影响力。孟母三迁之类的太鸡汤,就回想下,和孩子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不?你还有多少给小孩子定下的约定还没达成?孩子有什么心事,还会像三四岁时刚学会讲话时候一样,什么都跟你说么?

所以,这里说,需要谁来承担学习效果的责任,问题的提法就有问题,不是吗?要确认属于谁的责任,同时出现的就是,谁不需要担负责任。这个逻辑应该说不过去。

希望我个人的见解,能够帮到你。


没有栗子的栗子羊羹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课程,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都是测量的难点,有一些客观题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软件教学平台来进行监测,但是主观题的的效果面对面的沟通会更加好一些。


姥姥来了


效果怎么样年龄小的孩子主要得看父母监督的严不严,父母监督严格效果会好很多。作为父母网课最大的担忧就是孩子的视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