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明清之此地无银三百两

我国不但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有厚重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我们现在所说的每个成语、词语、歇后语背后都有着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构筑了宏伟的历史,也孕育了我们丰厚的文化。

“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句歇后语,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得到应用。比喻想要把事情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这句话是还有下句的,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歇后语。“隔壁王二不曾偷”就是下半句,这句通俗的话,可能大家即使听过,也不会放在心上吧。我今天就说下这句歇后语诞生背后有趣的故事。

大话明清之此地无银三百两

话说在明清时期,有一穷人叫张三,偶然发了一笔横财,得到了三百两银子,那叫一个高兴啊!着实兴奋了好几天。但烦恼也接踵而至,这么多钱,用吧,舍不得;放家里吧,不安全啊!万一进来个贼,那不一夜回到解放前!自己随身带吧,这么多又不方便。那时候可没银行,怎么办呢?怎么办?张三茶饭不思,寝食难安,纠结呀!可谓是费尽了脑筋,觉得怎么的都不合适。后来终于灵机一动,埋地下安全啊。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的夜晚,在他家屋后挖了个坑,把三百两银子仔细包裹,忙活了大半天,把银子埋了。并用树叶杂草进行了伪装,在觉得完美后才离开,但刚回家,还是不安心。又拿上个木牌,在上面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几个大字插在埋钱的地方,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大话明清之此地无银三百两

张三这样大费周章、鬼鬼祟祟的举动,被他邻居王二看到了,虽然不明白张三在干嘛,但在好奇心作用下,溜进了张三家的后院,看见地上插了个牌子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王二再笨,也明白了什么状况。王二挖开张三的坑,拿出了钱,准备走又觉得心虚,这邻里邻居的,万一张三发现钱不见了,难免怀疑,王二贼眼一转计上心来,就在张三立的牌子背面写上“隔壁王二不曾偷”。还插在原来的位置上,就脚底抹油溜了。

大话明清之此地无银三百两

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只看见这一行字,就全明白了。张三把王二告到了官府,追回了银子。

不得不说这两人也是奇人,蠢得可爱。“王二”“张三”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张三的“欲盖弥彰”让王二心生疑窦,王二的“自以为是”与不法行为,最终也只能迎来法律的制裁。这故事不论真假,都是祖先传下。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有时比这更狗血,甚至更离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