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安杰不只“幸运”,也同样“耀眼”

春节期间,宅在家里的我,总算从头至尾将《父母爱情》完整看了一遍,说实话,这确实是部百看不厌的下饭好剧。

《父母爱情》:安杰不只“幸运”,也同样“耀眼”


和很多观众一样,我看了这剧除了觉得制作精良,还有一个感慨就是:嫁人要嫁江德福,娶妻要娶安欣。至于,对女主角安杰的印象,先想到居然是任性、爱面子、偶尔还不识大体,然后再是戏里戏外对她最多的一个评价:这辈子她最幸运的就是嫁了江德福这个老公。


可这一总结,剧情不就成了一个缺点很多的女人居然好命地嫁了个好老公,在他的呵护和宠爱下过了平安顺遂的一生吗?


事实上,真正看了剧情的人都知道,安杰并不是这样。她有缺点,同样也有很多优点,不然江德福不会宠爱她一生,对她的总结也不会是:勤劳不勇敢、任劳不任怨、美丽不善良。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常年站在江德福这个聚光灯旁,逐渐变得黯然失色,让人慢慢忘记她原本很耀眼。


01 一个美丽、知性、独立、勇敢的女性


安杰的命很好?


在人人自危、提着心过日子的年代,作为资产阶级小姐的她依旧能够平安无事的生活,享受着丈夫无尽的宠爱与包容,在娘家人落难时,也不会被丝毫看不起,更是得到丈夫的大力帮助,这么看的话,她确实好命。


可是,人们在感慨她命好时,大家更多的是看到了江德福的付出,忽略了安杰有他愿意付出的资本。


有知识又漂亮的女性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为稀缺的,是那些有一定军衔的男性最为理想的择偶对象。不然,老丁也不会总在话里话外透漏出对江德福的羡慕,丧偶之后更是不遗余力地想找一位有知识、有共同话语的女性作为伴侣。再比如说王海洋的父亲王振彪,当年因为葛美霞的成分问题棒打鸳鸯,可要再婚时,依旧首选有知识又漂亮的葛美霞。所以,当江德福第一次见到集美丽、气质和知识于一身的安杰,对她一见钟情也很正常,可他与别人的不同在于更有胆量。


《父母爱情》:安杰不只“幸运”,也同样“耀眼”


出生于资本家家庭是对安杰最大的限制,可也让她拥有了最好的资本。即便她成分不好,在青岛时她依旧可以在医院做会计,跟随江德福上松山岛后,又因为岛上没有比她文化更高的人,去学校当了老师。


当然,安杰对自己有文化也感到非常自豪,用这个优势碾压了江德福好多年。那么江德福呢?


记得剧中有一个场景是江德华跟哥哥吐槽安杰不带孩子、不做家务,结果哥哥不但不帮她,反而护着安杰,说安杰是有工作的人,跟江德华完全不一样。当时江德福的那个表情和自豪感绝对不是装出来的,这无疑反映出他骨子里其实很欣赏有文化的安杰。


自始至终,江德福总是耳提面命要安杰和江德华搞好团结,可当他真的看到安杰、江德华还有张桂英在房顶上打成一片时,他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担心,生怕安杰和她们走得太近变得没素质。

《父母爱情》:安杰不只“幸运”,也同样“耀眼”


所以,有知识和文化的安杰在江德福眼中到底有多重要,并不难看出来。


剧中,安杰还有一个最让人诟病的地方,那就是最开始明明瞧不上江德福,但因为有面子而与他虚与委蛇。


很多观众觉得安杰那样很虚荣,我倒觉得如果安杰完全不为所动才不正常。即便是放到现在,我们谈个恋爱、结个婚都会考虑对方的家庭环境,更何况是长期受尽白眼与歧视、又没有心仪对象的安杰,这个极有可能改变她命运的江德福怎能不让她多看一眼,正如她家人所说的一样:他们这样家庭的人需要江德福这样一个人做靠山。


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另一回事。安杰是个完全不能藏的人,最开始对江德福的嫌弃明明白白挂在脸上,可后来,随着对江德福的深入了解,那种崇拜和喜欢也是发自内心,最后甚至变成了“恋爱脑”,哪怕是江德福解甲归田,她也愿意伴随左右。对于一直养尊处优、瞧不上农民和农村的安杰来讲,要去过一种自己从未经历、极度抵触的生活,到底需要一种怎样的孤勇,如果不是爱,那还是什么?


对于安杰来讲,或许开始的时候不是源于爱情,但最后归于爱情。


爱情与婚姻都是双方的,安杰面对的那个人是谁?一个没有文化但有才华还功于心计的人精江德福,从他后来对安杰的评价可以看出他比安杰更了解自己,在他面前,安杰就如同一张写上了答案的考卷,什么都一目了然。如果不是安杰值得他这么做,难道他真的愿意解甲归田?正是因为值得,即便他后来受到影响无法晋升,他也从未怀疑当初安杰跟他在一起的初衷。


所以说,安杰的幸运在于有让人为她一搏的资本,也遇到了愿意为她一搏的人,最后恰巧所搏到的结果又是美好的。


02 平时有点小任性,大事永远拎得清


用江德福的话来讲,安杰是一个“毛病”很多的女人:织毛衣要听小曲,挑个水要长裙配高跟鞋,喝水、喝咖啡杯子不重样,喝个咖啡还得配漂亮衣服,时常要和自己吵一吵、闹一闹,爱耍点小脾气,还总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姿态。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他不但不生厌,反而觉得小有情调、颇为可爱。


《父母爱情》:安杰不只“幸运”,也同样“耀眼”


这种不生厌的原因很简单:安杰只是在小事上闹闹,大事上却拎得清。


有一段剧情是安杰的旧衣服被熊孩子偷出门,结果惹来了红卫兵抄家,所幸的是安杰因为江德福及时赶回而逃过一劫。然后她听从了江德福的建议,毫不含糊地用剪刀剪衣服、用斧子砍鞋子,惹得江德华和两个女儿心痛不已。


这些东西对安杰极其重要,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代表着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模式,不然她不会大包小包从青岛搬过来。可真到要割舍的时候,她反而是最清醒的那个,没有推三阻四,没有侥幸心理。


这节剧情还有一个让我意外的地方,就是她被红卫兵吓得不轻时,问江德福的第一句话不是“我会怎么样”,而是“会不会影响你”。安杰嫁给江德福之后,虽然平时有点小任性,可对自己和娘家人的成分认识很到位,也担心会给江德福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她明知安欣和欧阳懿流落到江德福管辖的小黑山岛也不敢告诉他,即便是在江德福的授意下去看他们,也依旧不敢声张,捎钱捎物尽量做到悄无声息。


对于安杰和她娘家人来讲,江德福就是一棵能保护他们的大树。人处于极困之下,最本能的反应就是想要别人帮自己脱离苦境,可安杰却很少向江德福提要求,反而每次都是江德福主动相帮。帮成之后,她对江德福的感激也是真心的,始终没有藏着一丝心安理得。


此外,安杰不管嘴上如何抱怨农村人,可在对待江德福的家人上还是挺给力的。当江德华将老家那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的“亲戚”、邻居惹上门来时,安杰的表现完全没有平日里的任性与刁钻,不仅好吃好喝伺候,还给她们缝制新衣服,更是忍耐她们翻东翻西的习惯,完全能同理心地将她们当作江德福的亲人去看待,给足江德福面子。可最后,当这些人跟江德华起冲突,辱骂江德华“算老几”时,她完全不顾自己在亲戚心中有没有好印象,直接霸气出面维护小姑子,摆出了女主人的款,送走那些人。


《父母爱情》:安杰不只“幸运”,也同样“耀眼”


那一刻,看到安杰大声说“你说她算老几?她是这家的姑奶奶,在这儿她就说了算”时,我莫名有些感动,不管平时江德华怎么挤兑和吐槽安杰,甚至是联合邻居来挑事,她始终能看到江德华的付出,对江德华给予足够的肯定和尊重。正是因为安杰始终把江德华当亲人,后面她才会软硬兼施地逼老丁娶江德华,真正替这个小姑子的婚姻操心。


纵使平时安杰喜欢任性,甚至有点蛮横,可她在大事大非上永远拎得清楚,从未触及江德福最看重的根本,同样明事理的江德福很难对她不好。


03 付出在比较中变得不那么显眼


平时,我们评价一个人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比方说,你是个各方面条件都中等的人,很幸运的是旁边正好住着一个不学无术、顽皮捣蛋的同学,那你绝对是被人称赞的好孩子;如果不幸,旁边正好住着一个品学兼优、礼貌谦和的同学,那么你绝对是被批评的对象。


同理,正因为江德福给了安杰平安的一生,而这种平安又是当时人们最为渴望的,自然在别人眼中,安杰的付出就显得微不足道。


通过几十年的生活中,我们能明显看出安杰一直在变化:


—— 从一个出门都要坐车的娇小姐,变成一个工作、带孩子、做家务都不误的全能女性;

—— 从话里话外都嫌弃农村人的洋学生,变成与农村妇女在屋顶上畅聊的中年妇女;

—— 从与小姑子冲突不断的新媳妇,变成为小姑子出头的霸气嫂子;

……


安杰一直在改变和付出,只是都被埋没在家庭琐事、邻里关系还是姑嫂相处中,极容易被人视而不见,或视为理所当然。


我一直觉得相对于江德福,安杰的付出琐碎又艰难。安杰嫁给江德福,虽然一生平安顺遂,但经济和劳动强度比未嫁时难多了;反观江德福,他吃过苦日子、打过仗,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他们的生活品质就是明明起点相隔很远但又必须走向交汇的曲线,安杰由高往低走,江德福由低往高走。


《父母爱情》:安杰不只“幸运”,也同样“耀眼”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相对于江德福情绪上的平稳,安杰对生活变化的不安与妥协自然引发了她的牢骚。


记得当初江德福上松山岛时,他完全主动请缨,这不单是因为思想觉悟高,也因为他经历过小时候的疾苦以及战争的残酷,觉得完全是件好事。随军对于那些带着孩子常年生活在农村的军人家属也同样是好事,可到安杰这就完全不一样,不管她家成分多不好,可经济上从未差过,突然要她抛弃熟悉的一切到岛上生活,她表现得那么抗拒不只是因为从小养尊处优,更多地是源自对未知生活的恐惧,当初她对随军的抵抗情绪有多大,后面她要适应松山岛生活的难度有多大。


几十年的生活里,她一直都在努力适应与妥协,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为这个家庭付出一切。


不得不说,梅婷真的是个非常好的演员,对安杰这个角色拿捏得很准,将岁月对她的打磨演绎得那么生动和有层次,向我们呈现了出一个真实、生动的安杰。


《父母爱情》:安杰不只“幸运”,也同样“耀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