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還破壞制度,怎麼還正面宣傳?

昨晚看到一篇報道,真是讓人十分無語。


一位英國籍女婿,去過德國、法國、瑞士,最終從臺北轉機回到上海某小區,妻子和岳母希望他去集中隔離,以免影響才2個月大的孩子,但洋女婿不太願意。


面對這個國際性難題,居委會的陳書記居然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高招,難題迎刃而解。


高招就是——

讓岳母和女兒、孩子離家,把房子留給外籍女婿單獨居住,居家隔離。


哈哈。讓原住民離家,把洋大人請進,水平確實高啊。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還破壞制度,怎麼還正面宣傳?

報道還指出,這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既執行了政策,又體現了對外國返滬人士的暖心關懷,令外國返滬人士十分動容。

在這個新聞報道中,用詞又是“暖心”、又是“關懷”的,第一眼看上去,難免讓人覺得這就是一則滿滿的“正能量”新聞。


但是,這真的是一則暖心的“正能量”新聞嗎?


我認為壓根不是。

就在前幾天,3月19日,上海就明確了涉外疫情防控和入境人員健康管理措施:

所有中外人員,凡是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24個重點國家或地區旅居史的,無論是誰,都一律隔離14天。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還破壞制度,怎麼還正面宣傳?

而且這個措施中還明確指出了,有過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瑞士等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中外人員,進入上海後都要一律隔離14天。

而新聞中的這位“洋女婿”,進入上海前都去過哪些國家呢?新聞在開頭就指出了:這位英國籍的女婿,分別去了德國、法國、瑞士,最後在臺北轉機到了上海。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還破壞制度,怎麼還正面宣傳?

那麼問題來了,這位女婿在去了那麼多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下,為什麼這個社區居委會還答應這個英國籍女婿的要求,不惜趕走原住母女,讓他自己住在小區的家裡呢?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還破壞制度,怎麼還正面宣傳?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還破壞制度,怎麼還正面宣傳?

孩子才2個月大,母親還在做月子,就讓孩子和母親搬出去,給這位洋女婿騰地方。


這種措施——

真的是“兩全其美”嗎?

真的是“暖心關懷”嗎?

真的是“正能量”嗎?

真的是對這個小區的居民負責了嗎?

洋女婿不想去集中隔離就不讓他去?我就納悶了,如果這位女婿是湖北籍的女婿,不知道這個居委會還會不會想出這麼“兩全其美”的方法處理這個事情呢?

就連老胡也忍不住對此進行了批判:

如果一名普通中國人拒絕集中隔離,可以這樣變通嗎?


如果可以,就應廣而告之,只要有獨立住房,就可以不去集中隔離點在家隔離,此法適用於中外所有人士。


如果這種變通不可以,那麼對不起,那名英國女婿就不該有此特殊待遇,他就應該無條件配合,前往集中隔離點住14天。


如果他不配合,應由公安機關強制其配合,哪用得著居委會負責人幫他想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還破壞制度,怎麼還正面宣傳?


相信大家都沒有忘記前幾天澳籍“跑步女”事件吧?“跑步女”因為不接受隔離管制,先是被警察警告,隨後被撤銷工作類居留許可、限期離境。


難道,因為“跑步女”長的是一張中國面孔,就可以理直氣壯地依法行事?而看到“洋女婿”的黃頭髮藍眼睛,就腿軟了?


崇洋媚外,算是近現代中華民族的一個劣根了。


雖然不普遍,但卻深入了一些人的靈魂和骨髓,給老外“超國民待遇”就是這種心理潛移默化的外在表現。由於很多老外在中國人生地不熟,屬於客人,周圍的人對他們在生活層面多照顧一些,我們不應該反對。


但這種照顧不能與制度相沖突。


很多中國人為了大局,可以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比如疫情中很多人擔心自己有問題,他們便主動居家隔離十幾天甚至幾十天都不出門也無怨無悔。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還破壞制度,怎麼還正面宣傳?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還破壞制度,怎麼還正面宣傳?


所以優待外國人、無視國內人感受、對外國人百依百順,這壓根就不是什麼暖心和關懷,更不是什麼正能量。


這種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在把無數中國人的感受丟在地上摩擦,然後棄如敝履。


我們早就已經站起來了,為什麼有些人還在跪著?!


這種絲毫不顧規則和大眾感情的事件,為什麼還有媒體拿來當正能量宣傳?這種心態再不改正,我們如今抗疫的大好局面,勢必會毀在這種人的手裡。


當前,我們面臨著“外防輸入”的關鍵時刻,必須一視同仁,誰拒絕隔離,都應該對他強制隔離,而不是為給他想“招”。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享受平等,這是基本權力。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出現明顯的不公平和區別對待。如果一定要強調優先,也應該是國人的利益優先。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還破壞制度,怎麼還正面宣傳?


最後說一說文化自信和大國擔當吧。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我們向更多的國家輸出文化,用我們的文化影響他們,而不是給其他國家國民比本國國民更高的待遇。


當我們不再把洋人當爺,當我們就算設置了極高門檻的外國人居留條例,真正的發達國家的精英們擠破頭並且經我們嚴格審核之後,才能放他們進來學習中國文化,享受和國人一樣的待遇,這才是真正的自信。


而本次關於“洋女婿”事件的報道,我也不知道媒體的報道風向為什麼這麼選擇,貌似還是在捧那位替洋女婿支招的幹部,可是,這個新聞的要義究竟是什麼呢?是對極其嚴肅的防疫隔離政策的巧妙變通?還是對外籍人士的巧妙呵護?


如果這個新聞的目的是讓大家學習這樣的變通和呵護,對不起,我會斬釘截鐵的說:


打住,我們不需要學習如何做洋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