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行業都是低價中標,幾輪報價殺下來,最低價中了,可是價格低的離譜,沒了利潤,服務用什麼來保障呢?

洪東波


對於很多項目現在都在實行公開招標,很顯然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看哪家企業的實力雄厚,更是節約開支的重要途徑,招標方當然喜歡這種方式,而企業則面臨很多困境,競爭的企業多了,價格自然就被壓到最低了,這個時候利潤就很微薄了,如果經營的過程中成本控制的不好,還有可能出現虧損。

既然如此,賺不了多少錢,那為啥都還打破了頭要做呢?

其實,企業不是鐵板一塊,也有自己的想法,非正常情況下在不影響施工質量的前提下,會想盡一切辦法壓低成本,能賺多少是多少。

一是為了企業延續生存考慮,即便是能有個人工費用,企業還能持續存活著,說不定哪天有個機會錢就來了;

二是更多的企業做項目指標是為了打出品牌,假如這個項目是形象工程,在政府招標中做出品牌哪怕不賺錢,為了以後的生存會打下基礎,日後因為品牌效應可以在其他的項目上贏得利潤,如果不做出自己的品牌,就永遠突破不了,別人也不會找你,生存就徹底沒戲了。

在競爭這麼激烈的情形下,政府的招標項目尤為搶手,在利潤非常低的情形下,大家都願意去做,我覺得主要就是上面所說的兩點,當然了對於成熟型的企業來說,標的價格壓的太低一般是不會參與的,本身企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不需要再做這樣的鋪墊。


春意萌生


說什麼低價中標的我都不想說你們,現在哪裡有什麼低價中標啊,都是事先商量好了的,做個樣子給大家看。我一個人做3份標書,找2個同事去圍標 不知道幹了多少次了 ,有人問 除了你以外就沒別人去嗎? 肯定沒有啦,要不然我做3份標書幹嘛,事先跟客戶商量好了 在參數裡面卡死 ,別的公司一看參數就明白了 ,就不會去了。


中年危機就在眼前


是這樣的,首先先要中標!不然毛都沒有,還要搭上投標各種費用,所以基本現在的公司投標能中就行,中了以後就好說,偷工減料是最差勁的,但肯定會有人這麼幹,其次就是各種變更籤證,各種增加錢,因為現場肯定跟設計會有些出入,或者沒設計到的,反正一般都有關係,都能掙到錢。


職業蹭熱師


現在很多行業的項目、採購等情況下都是依靠招投標來進行的,但是往往經過幾輪報價殺下來,往往是最低價中了標,而這個最低價對於很多公司來說是根本沒有利潤,那麼服務是用什麼來保障的呢?

招標商以低價中標肯定是有原因的:

第一是企業本身擁有良好的技術與產品,能夠以遠遠低於市場的平均成本來生產產品,使得這類公司的成本較低,所以就算能夠以低價中標也能夠獲取到一定的利潤。

第二是,以低價中標後,用假冒偽劣產品的原材料來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利潤水平,如果很多企業這樣弄又不遭受懲罰,那麼越來越多的人將會像這些人學習,那麼對於社會的發展是不利的。什麼價格就擁有什麼服務,如果低價中標的話,企業的售後服務可能跟不上,最後吃虧的還是招標方。

第三,中標後,雖然這個項目可能沒有利潤,但是公司可以從這項項目中吸取一些經驗,同時拓寬一市場份額,這些隱形的收益是無法估量的。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還真不是單單依靠最低的價格來進行判斷的,我參與過的招投標項目中,往往需要看你的響應文件的具體細則,同時會成立專家組對你的一些基本情況進行詢問,再根據招標方的項目投入情況,對投標方進行綜合審批,最後中標的是往往是一個價格適中、產品質量較好的企業。

其實低價中標是個非常不合理的標準,而卻成為現在我們很多企業採購的基本原則。有時候最便宜往往是最貴的,畢竟,什麼樣的價位買什麼樣的服務。


與財為伴


感覺應該原因次低價中標才合適,或者制定一個成本線,禁止低於成本的中標。

看過廣州有事業單位招標勞務外包,有圖書館有警察局,人均工資連社保費全部加起來預算不過四千多,去掉社保只有三千左右,……圖書館在珠江新城,一個盒飯最少二十幾。這樣只能倒逼中標單位短斤少兩提供服務,或者剋扣員工!


星光之想


這種說法也是有點絕對了,招投標評審辦法目前有二種方法,一種是綜合評分法,一種是最低評標價法。

這兩種方法在理論設計上都是比較科學的,只是要實際操作上走形,讓一些低質低價者中標。我們一捧子把招投標工作打死有點不太合適。

為什麼會出現低質低價中標?(低價中標沒什麼不好,只是不能低質低價)

一是採購需求不明確

採購人制訂採購需求沒有進行充分市場調研。雖然招標不能指定品牌,但是技術指標、參數、服務標準等是可以明確,也是應該明確的。

如果採購需求不明確,投標人只會以次充好。例如你想買一臺空調8000元,沒有對相關指標進行詳細描述,有的投標人會投1 P的空調,有的會投1.5P的空調,說不定還會有人用翻新機來投標。

因此,制訂科學、完整、明確的採購需求是防止低質低價中標的前提。

二是評分辦法不科學

在綜合評分法下,評分因素沒有細化、量化,評審委員會專家根本不知道你想要哪種產品,只能憑自己的經驗去評分。

同時,由於在商務、技術評審中沒有體現出優質產品的優勢,最後大家只能去拼價格了。

三是履約驗收不嚴格

採購人重視招標過程,但是卻不重視合同的簽訂,以及履約驗收。必須要按招投標文件簽訂合同,明確質量驗收標準,不符合標準就不能通過驗收,不能付款。

最低評標價法是以投標人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為前提,才來比較投標價。

如果達不到招標文件提出採購質量、數量、服務等要求,是不可能進入到最後定標環節的。

如果存在惡意低價中標,低質低價中標情況,必須要用合同履約來限制中標者,你敢投標報價就要按合同來做,必要時,耽誤時間是不可避免的。否則,最後採購人收不場。


財務意識流


他們不是說,賣汽車不掙錢,但是後期的維修掙錢啊!

在不合理的壓價下,產品很難保證質量,這是必然,對方不可能賠錢給你做,總的想辦法賺出來。

記得多年前一個在工地蓋樓房的老鄉說,老闆每天晚上發動人們去抽鋼筋,多少根抽一根,按一定比例抽[捂臉]當然這種肯定是奸商,因為房地產利潤那會兒還是很高的。



服裝新零售之火玫瑰


那證明該項目的操作就是抓大放小。目的節省甲方該年度總費用。為該操作的項目提高項目預算金額,從而獲取高利潤。如果多個項目的招標時間是上半年,還有使甲方下半年為了完成全年的預算規劃,做出突擊花錢的舉措。(此類項目監管不會太嚴謹,操作空間更大)


間條點猛料


你好!這並不是說市場難做,作為研究市場營銷專業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大多人都覺得想不通的事。市場是圍繞著經濟上下波動的,你認為的每次中標都是低價者得,其實並沒有你想象那麼簡單,敢於報低價的人一定是有自己的利潤空間的(利潤不一定是有形資產),也許他是為了長期的合作或者廣告宣傳等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的結果,玩死的一定是不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如果不幸包含了你的企業,可以考慮轉行或者另闢蹊徑),食物鏈頂端的生存有他的優勢所在。但是如果是胡亂的惡意競標,想著偷工減料,那時間和法律是會給予當事人慘痛的代價。所以誠信比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曉艋學長


在不懂的領域買東西 第一有錢人就買貴的 沒錢人就買中檔的 千萬指望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那是不可能的。有句話人不識貨錢識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