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方案” 打出救治“組合拳”——看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的“張家口經驗”

3月12日21時, 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在我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市傳染病醫院,最後2名確診患者治癒出院了。 至此,我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1例全部治癒,治癒率達100%。   

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市委、市政府精準部署,最好的專家團隊出馬,最先進的設備投入,最適宜的診療技術上陣, 白衣戰士想盡一切辦法,全力救死扶傷,全省最危重的患者治癒出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創造了新冠肺炎救治的“張家口經驗”。三方合力 與死神賽跑救治危重患者  

來自宣化區的老代是全省最危重的一例新冠肺炎治癒患者,他病情之危重,變化之曲折,搶救過程之驚險,都是我市乃至全省收治病例之最。在患病的十幾天裡,他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最終在國家、省、市醫療專家組的協同救治下治癒。   

“血氧飽和度53%,氧合39.3%……”1月30日零時左右,夜色深沉,市傳染病醫院辦公樓會議室內燈火通明, 大屏幕上實時傳來了隔離病區內一名重症患者的各項數據, 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個個神情凝重, 重症組長李福龍死死盯著大屏幕上實時傳來的數據。“氧療,上;液體,上……”相關治療措施一一實施之後, 老代的病情依然在進行性加重。 氧合指數只有39.3%,而正常人是400-500%,如果患者病情繼續惡化,很有可能成為我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這是各級領導對我們的要求和期待。可是,面對病情如此嚴重的重症患者,誰都沒有把握。 ”救治專家組組長張志華說。   

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 “啟動氣管插管,上呼吸機。”1月31日,經過會診,李福龍立刻向病區一線發出 “警示”———老代已轉為危重。市衛健委向省衛健委請求支援。2月1日凌晨1時6分, 省衛健委組織的兩位省內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專家連夜趕至張家口。午間,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許媛應邀前來支援。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慶國教授也參與了視頻會診。   

經過三方專家研討會診,一套新的治療方案開始實施。在氣管插管後呼吸機支持治療的基礎上, 肺保護性充氣策略輔助肺復張、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器官系統保護、營養支持及中醫中藥治療, 加上連續三天18小時的連續俯臥位機械通氣及適度給予鎮痛鎮靜…… 這套治療方案中西醫相結合,不拘一方,甚至在老代最危重的時刻,中醫治療方案採用了口服與灌腸兩種給藥途徑。   

2月10日,老代徹底擺脫呼吸機;11日,開始下地活動、吃飯;14日,治癒出院。   

“從最初的情況看,可以說患者治癒的希望很渺茫,但大家沒有放棄。 市委、市政府積極協調調集各方資源, 專家組及一線醫護全力投入治療。這名重症患者的康復,在全省乃至全國新冠肺炎救治上都算是‘奇蹟’。”張志華在談到此次的救治時說, 這是一個多方合力的結果。   

為了救治老代, 醫護人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第一個24小時睡眠1個小時,第二個24小時睡眠5小時,第三個24小時睡眠4小時,胃腸0蠕動。我們稱之為‘1540’”,李福龍這樣總結,“因為病人不給我們休息的時間。”  

複製了老代的治療經驗,數天後,我市第二例高齡合併糖尿病的危重患者也順利治癒出院。因症施救 遠程會診打通各級診療資源  在全部41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最小的13歲,最大的85歲,80歲以上的患者有3人,60歲以上的患者有十多人。其中,2名危重患者,4名重症患者, 剩下35例為輕型和普通型患者。有些患者中又有糖尿病、癌症等嚴重基礎病。 這都給治療增加了難度。   

從疫情發生之時,我市就按照集中病例、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抽調呼吸、重症、影像、中醫等數名專家組成救治專家組, 進駐定點救治醫院進行病情動態評估,根據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規定的標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醫護團隊堅持“一人一團隊”“一人一方案”的治療原則,規範、合理、科學救治。   

“合併糖尿病的患者,用藥上注意患者的血糖是否升高, 兒童患者還需要心理上的關愛,不同的患者都有不同治療方案。 ”張志華說。   

根據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 遠程會診為各級醫療資源的統籌調配提供了有力支撐。   

“那名重症患者的病情怎麼樣?”“血氣氧分壓64mmHg,氧合明顯改善……”這是經常發生在市傳染病醫院辦公樓會議室內的場景,會議室桌上的電腦顯示患者醫學檢查CT影像,以及省醫療救治專家組的實時圖像,市醫療救治核心專家組與省醫療救治專家組遠程視頻連線會診。經過溝通,專家組確定了一名名重症患者的診療方案, 並傳達給隔離病房內的醫護人員,對重症患者施治。   

從專家組進駐定點醫院之時,互聯網遠程救治系統就隨之建立,通過連接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省救治專家組、市救治專家組、醫療救治定點醫院病房、 疾控中心核算實驗室等,充分利用了信息化的手段, 做到實時在線,實現了遠程診療、遠程專家指導、患者醫療信息共享。   

“輕型與普通型病人由核心專家組隨時進行會診。 重症病人由省醫療專家組每天一次進行遠程會診。 危重病人隨時與省醫療專家進行遠程會診。 既有現場的專家, 還有國家和省裡的專家,所以,我們救治的水平代表了國家一級對新冠肺炎的認識和治療的水平。 ”張志華說,“一旦發現患者病情加重,國家和省級專家會立即派出, 直接參與並救治。 ”

中西醫結合 療效明顯再添防疫屏障  

2月15日17時,市傳染病醫院,市醫療救治核心專家組正在與省醫療救治專家組遠程視頻連線會診,市中醫院副院長、主任中醫師王永利同專家們一起討論著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方案。 這是他帶領市中醫院中醫專家參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第19天。此時在市中醫院煎藥室,13口藥鍋蒸汽騰騰同時作業,中藥藥劑科主任趙洪林正和科室15名工作人員“馬力全開”煎制灌裝中藥湯劑,源源不斷供應著全市各縣區隔離觀察點。   

王永利介紹,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相關要求,我市制訂了適合我市實際的《中醫藥診療方案》,中醫藥全程參與診療,對醫學觀察期推薦使用中成藥。臨床治療期輕型、普通型、部分重型採用中醫藥局推薦的“清肺排毒湯”治療,對於病情進展療效不顯著者,結合專家會診意見,進行個體化辨證施治。   

“臨床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效果明顯。輕症患者體力逐漸恢復,食慾和精神狀態也大為改善,住院時間縮短。而危重症患者運用中醫藥治療,也能有效縮短脫機時間,身體恢復比較明顯。 ”王永利說。   

2月7日,為防止疫情擴大,市委市政府要求為隔離觀察人群免費提供預防性服用中藥。 市衛健委組織專家組綜合各家中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病例藥方, 結合本地氣候和人群體質特點,認真研討確定方劑配伍組成,由市中醫院負責具體落實。當天,中藥湯劑配方確定,藥劑科工作人員就迅速投入工作,開始煎制中藥湯劑, 免費提供給集中隔離觀察者及管理隔離人群工作人員服用, 為疫情防控再添一道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