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曠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各色武器層出不窮,從塹壕戰到散兵線衝鋒的變化,讓輕機槍的戰略地位大大提升,那作為作為中國人,二戰中最熟悉的輕機槍莫過於

ZB-26捷克式輕機槍,甚至現在大多數影視劇都把上置彈匣的輕機槍叫做“捷克式”,容易讓觀眾產生歷時13年的抗戰,中國戰場上只有“捷克式”和“歪把子”兩種輕機槍的的誤解。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乍一看,大概率分不清,看完後,絕對如數家珍

其實上置彈匣的輕機槍出現在中國戰場的不光有捷克式,還有好幾款。說實話的確很容易將這些機槍認錯,那今天咱們就簡單來扯一扯那些上置彈匣的輕機槍。

1、ZB-26輕機槍

它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的一種輕機槍,這槍是咱們抗戰的主力功勳機槍,我們的前輩先烈親切的叫它“捷克式”,工作原理為活塞長行程導氣式,採用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即靠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頂部的閉鎖卡槽實現閉鎖。可選擇單發或連發射擊,發射的是7.92*57mm毛瑟彈,子彈通用是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槍管可更換,有效射程1000米,性能可靠,零件可國產等原因,讓它在中國戰場成為中流砥柱。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ZB26全貌

兵工廠數據顯示一共運送給中國30249挺,在中國的仿造和購買數估計超過10萬挺,抗日戰爭中,中國的兵工廠大約生產了39744挺,僅重慶的21兵工廠抗戰期間就生產了1萬多挺。

ZB-26使用的是20/30發的梯形彈匣供彈,這個彈匣處於上方,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臥姿射擊的高度,並且便於副射手協助換彈匣。在彈匣的更換上非常方便,遠比蘇聯人的DP28那個和反坦克地雷很像的大彈盤要方便的多。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DP28就是吃雞遊戲中的“大盤雞”機槍

ZB-26的彈匣井上,有一個彈匣井蓋,非使用時,是可以通過滑動方式關閉上彈匣井蓋,從而降低故障幾率。拆卸彈匣的時候直接捏一下彈匣釋放鈕就可以了。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越簡單越可靠

ZB-26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其槍管子可以快速拆卸,在槍管過熱的時候,隨時可以拆下來,更換槍管,這個思維在當時屬於是非常先進的,比當時一眾輕機槍都要好。並且專門設計了一個提把,拎著槍轉移,射擊都是可以的,不過正確姿勢方面

參照下圖,電影裡那些抱著機槍噠噠噠開火的場景都是騙人的,那樣打手早就被燙熟了,事實上是要把提把橫過來握著進行射擊,或者是握著機槍支架也可以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正確姿勢:把提把橫過來握著進行射擊,不至於燙手

當然,任何一款槍械都有缺陷,而ZB-26的頂置彈匣導致了不方便瞄準,該機槍的準星和照門都是整體向左進行了偏移。這樣的設計阻礙了一定的視線,影響了射手的可視範圍。其彈匣旁邊的那個圓形轉輪就是照門調節器,調節照門上的距離用的。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影視劇中經常有弧形彈匣的捷克式機槍,這個其實也是存在的,只不過時間上穿越了,這個類型的輕機槍是在建國之後才有的。當時,捷克式機槍使用的7.92*57mm毛瑟彈在國內停產,再想找子彈難度比較大,但槍又非常不錯。已經換裝了五六式衝鋒槍,7.63*39mm子彈到處都是,於是就直接就給捷克式機槍改了膛,讓其能使用五六沖的彈匣。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插著五六沖彈匣的捷克式機槍

2、九六式輕機槍和九九式輕機槍

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其實也使用過上置彈匣的機槍分別是發射6.5*50SRmm彈的九六式輕機槍的和發射7.7*58mm彈的九九式輕機槍。

最開始日軍使用的是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歪把子”。該使用的是

哈奇開斯的那一套原理,供彈具是最大的槽點,設計時為了持續火力設計了彈鬥供彈一個彈鬥裡面塞六個6.5*50mm步槍彈的彈夾(捷克式的一個缺點:換彈時有火力間隔,畢竟才20發的容量)可惜事與願違,事實上經常故障,導致火力暫停,並且設計還要非常小心,子彈要提前用油潤滑。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為了彈鬥供彈,犧牲了很多,導致造型怪異的“歪把子”

另外,工藝、鋼材的限制,導致槍管根本承受不住6.5*50mm子彈的膛壓,容易抽短殼甚至炸膛,後續給子彈進行了減裝(減去一部分發射藥),該槍才勉強可以使用,但機槍和步槍子彈就不能通用了,減裝也導致了歪把子機槍的射程,殺傷力等的下降。

綜合糟糕的戰場表現,日本人早就琢磨要開發新的機槍,去換掉歪把子。參照繳獲的ZB-26輕機槍的外形,又設計了一個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這兩款機槍,只不過是外形相似,其實結構上是完全不同的,雖然兩個都是導氣式原理,但捷克式用的是槍機偏移式閉鎖,九六式則是卡鐵起落閉鎖。九六式輕機槍的那則還是歪把子的哈奇開斯那套,只不過就是換了個外形罷了。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九六式輕機槍

日本在1939年換裝了7.7*58mm有坂彈,換裝九九式步槍,隨著九九式步槍配套的就是九九式輕機槍。這挺九九式輕機槍,外形和九六式很相似,至此子彈通用才得以實現。另外,九九式的彈匣弧度也遠沒有九六式輕機槍那麼大了。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九九式輕機槍

另外,外形方面的小改動還有,九九式可以加裝一個喇叭形狀的消焰器;槍管固定栓也是有所變化,九六式的槍管固定栓是類似一個扳手旋轉的,而九九式換成了旋轉式的。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槍管固定栓變化——左圖:扳手旋轉式,右圖:旋鈕式

此外,九六式和九九式,在彈匣井上加了彈匣井蓋,只不過彈匣井蓋是摺疊的(捷克式的是滑動式的)。另外日本人也在九六式和九九式的拋殼口加了一個防塵蓋(估計是被歪把子坑慘了,開放式的彈鬥非常容易進灰導致卡殼)。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PS:歪把子輕機槍的供彈口上方有一個注油器,目的是在子彈進入的時候能夠潤一下油(防止抽殼時出現故障)。九六式和九九式實際上是不需要潤油的,但是研發時還是頑固的在彈匣裡放了油墊。

結以下:九六式和九九式和捷克式相似的地方還有就是槍管上都帶有散熱槽,增加表面積增加散熱能力,都帶有一個提把,只不過捷克式的

提把是向後的,九六式和九九式的提把向前;三挺機槍的槍管下方,都是有個導氣箍,可以調節進氣量,這個主要是根據環境問題去調節;這三把槍的準星照門都是向左偏移的,都帶有一個轉輪式的照門調節器。而在瞄準上,九六式和九九式都可以加一個2.5倍的光學瞄準鏡,這點捷克式是沒有的。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配套的2.5倍的光學瞄準鏡

3、英國的布倫式機槍

1930年,英軍尋求老式的路易士機槍的替代品,幾輪選型過後,英國人盯上了捷克斯洛伐克的ZB-26輕機槍。但是英國人要求ZB公司對輕機槍進行改進。最終,改進出了ZGB33輕機槍,又改了口徑,改成了英國人用的.303子彈。其彈匣,也從原本的直排彈匣改成了弧形彈匣。這挺機槍,最後命名為了布倫機槍。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布倫MkI

布倫輕機槍和ZB-26的自動原理和閉鎖方式其實是一樣的,完全屬於一家子。外形上,布倫輕機槍沒有了ZB-26的那些散熱槽,布倫輕機槍的導氣箍也比ZB-26的更靠後一些。而照門和準星上,也是比較類似的。ZB26和布倫MkI的照門調節器都是同樣的蝸式調節器,而布倫輕機槍的照門比ZB-26的更加靠後一些,並且使用的是覘孔的照門。等到了MkII和MkIII的時候,布倫機槍的標尺換成了立框式的了,上面的刻度也達到了2000碼。通過一個擠壓按鈕去上下調節標尺上的射程。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MkIII的立框式標尺,通過擠壓按鈕調節

英國人的布倫機槍曾經有一部分通過租借法案提供給了我國,但是其使用的.303子彈在我國很少,後續的子彈供應只能從英國人那裡來。而加拿大則在後來專門設計了一個可以發射7.92*57mm毛瑟彈的布倫機槍,使用的也是20發的彈匣。這部分槍支,主要是提供給了遠征軍。(在電影《金陵十三釵》當中,教導隊機槍手使用的正是此款,很遺憾,這個是穿幫)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最後,說了這麼多,捷克式、布倫式、九六式、九九式這幾挺輕機槍的確挺容易弄混,在這裡簡單總結一下,教大家點小辦法去區分這四挺輕機槍,畢竟都是名槍,出現頻次也高,認對了還可以吹吹牛。

1、看提把,提把向後的是捷克式和布倫式,而九六式和九九式的提把向前

2、看槍管,捷克式的槍管有散熱槽,布倫機槍並沒有。

3、看彈匣,使用.303子彈的布倫式的彈匣弧度大,使用7.92mm毛瑟彈的捷克式是梯形的。

最後,再來看一下如何區分九六式和九九式。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九六式使用的6.5*50mmSR子彈導致彈匣弧度大,而九九式的

彈匣弧度比較小。九六式沒有槍口的喇叭形狀消焰器,而九九式則有。

看完這篇,以後不要一看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就叫“捷克式”了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以後再看到抗戰影視劇中的上置彈匣的輕機槍就可以有的放矢了,更多二戰期間的槍械武器小知識,可以關注,定期更新,也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