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我們不要倡導老人掏家底式的捐贈,我們更應該給予他們關懷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度,中華民是一個優秀的我簇。很慶幸我們生活這是的祖國大家庭裡!

我們可以被感動,但我們更應拒絕盲目的感動,也不必讚揚弱者的苦難。弱者更需要的不是讚揚,而是關懷。

在每一次災難中,總是有許多許多感激涕零的故事,傳遞著中華民族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

願那一刻的善良,不曾被遺忘,不會被辜負,永遠被傳承,老人與醫護人員的愛心可以被溫柔以待。

好人何須悲壯,在他們的勇敢中我們看到,眼淚中我們也應該看到。

江西100歲老兵捐款2000元 曾立一等功2次,“大家都能捐,為什麼我不能捐?”面對百歲老英雄的質疑,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又感動又心疼。

陳訓楊是大城鎮洲上村村民,今年已經100歲了,他1948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渡江戰役、解放江山和解放大西南戰役中先後榮立一等功兩次、三等功一次,被評為渡江戰役“水上英雄”。1955年復員後深藏赫赫戰功,積極投身家鄉水利建設,曾被評為高安市農業勞動模範。2019年9月,陳訓楊被評為“江西省最美退役軍人”。

感動,我們不要倡導老人掏家底式的捐贈,我們更應該給予他們關懷


兩千元對於陳訓楊同志來說不是一筆小支出,他生活簡樸,有困難也從不向村裡提,每次走訪慰問他的時候總是說我很好,家裡都好,感謝政府的關心。這次疫情發生後他一直堅持看新聞,瞭解疫情進展,主動向政府捐款,配合村裡疫情防控工作,用自己的力量加入這場疫情狙擊戰!

“我只有這麼多錢,但是我全部都捐出去。”

當你從一個拾荒老人的口中,聽到這句話會作何感想?

貧困大半生的老人將其攢了一輩子的錢捐出去,掏空家底後,又有誰想過他們餘生該如何度過。

等疫情過去,這些老人依舊節儉,得了重病沒錢去醫院,住在糊滿了廢舊報紙的小屋子裡。

至於他們之後怎麼過,沒幾個人在意。

我們特別喜歡看到有好人為大家犧牲,喜歡被感動,,如果是善良的代價是老無所依,那麼它是沉重的。

如果是一些原本生活貧困的人以及傷殘病苦的人或者一些老人尤其是貧苦老人的捐款,能婉拒儘量婉拒,如果不能拒收的,是否考慮在某個方面加以補償,正如張文宏主任醫生說的那樣:不能讓老實人吃虧。

1月30日,成都雙流彭鎮一位叫李學明的68歲老人,向武漢捐款10071元。

他是一個環衛工人,這10071元是他從事環衛工作五年以來的所有積蓄。

這位老人說:“國家有難,我就捐獻;武漢有難,全國支援。我不知道武漢在哪兒,但是我知道四川當年地震的時候,他們肯定幫過我們。”

感動,我們不要倡導老人掏家底式的捐贈,我們更應該給予他們關懷


李大爺不好意思地說,自己平時很節儉,這下把錢全給捐了,怕左鄰右舍笑話。

村民們問起捐款的事,他總是說不記得了。

“我捐款的時候戴了線絨帽子,還戴了口罩,沒想到他們還是把我認出來了。”

這是多少善良純樸的,知恩圖報的老人啊!

重慶一位87歲的倪素英老人,捐出了自己攢了一輩子的20萬元。

老人獨居多年,住在一個僅可容身的幾平米的老舊門市內,她平時靠擺攤來補貼家用,節衣縮食了30年,這20萬是她原本打算養老的錢。

老奶奶說:“國家有難,我不能做旁觀者。”

感動,我們不要倡導老人掏家底式的捐贈,我們更應該給予他們關懷


一個獨居老人居然把養老的錢全部捐了,老奶奶對國家,對人民的愛是刻在骨子裡的,是深情,我們不應該僅僅被感動,我更應該反思這樣的老人這種掏家底的錢,還能安心收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