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冲击资本市场,对于美联储的组合货币政策,你是怎么看的?

野马和尚


对于美联储近期的货币政策,个人总感觉,是有点过于儿戏了。明明经济状况尚好,却突然来了个骚操作,降息五十个基点,由此引发成危机,熔断之路正式开启。

更无语的是,似乎是一次不过瘾,很快又来了一手。这回的力度更大,直接一把梭哈,利率一下打到零去了。行动显得如此激进又急迫,彻底把市场给吓坏了,暴跌已是无可避免,想止都止不住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美联储玩的这出大戏,要么说明之前的数据注了水,实际上早已不乐观;要么就是在转嫁危机,想割别人的肉来填自己的坑,否则不会选择自残的。

如今的美股,已经被整成了情绪市,轻易是拉不回头了。不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给人相信的勇气与决心,就算出台再多的利好,也是于事无补的了。


蛰冬至


新冠疫情冲击资本市场,美股出现大跌,可真正刺破美股泡沫是油价,3月9号,沙俄之间突然之间减产谈判破裂导致美股在技术上形成了破位走势,最终引发了这一波一个多月35%跌幅的走势。

如上图所示,3月9号这一天,国际油价雪崩了30%,直接带崩了美国,让美股形成了破位的事实,从这一天之后,美股的波动开始加大,但下跌趋势确定形成,资金在加速出逃。

美联储出了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利率到0加QE5,这样的货币政策组合,其中包括美联储直接拿钱去购买股票的政策,美联储有着无数的货币,用多少可以有多少,因为美联储就是印钱的,可以有无限开火权。

问题来了,这样真的能拯救美股吗?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这样的政策挽救了2008年次贷危机时的股市,但这次恐怕有点难度,因为这次美股真正的危机不是在疫情上,而是在油价上,随着美国页岩油的爆发,页岩油公司在美股中有相当不小的权重,派发了大量的公司债,如果油价在高位时,这些公司债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来了,现在油价早已经跌破了美国页岩油的成本价,美国页岩油的成本价如上图所示,在46.6美元,现在国际油价跌到了22美元的水平,也就是说,美国页岩油公司每开采一桶石油就要亏损24美元,这样的亏损不是石油公司能承受的,接踵而至的是这些公司以前发行了大量的公司债,如果这些债券违约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总结:现在问题很明显,美联储可以通过大量买入股票来托起股市,可是处于亏损状态的页岩油企业怎么办,企业亏损,股价上涨,这不是在制造泡沫吗?因此,现在美股最危险的问题在油价上,如果油价迟迟不能恢复,就算美联储释放再多的流动性,也挽救不了美国页岩油企业违约的风险。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实战的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淡淡禅风


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尤其是组合货币政策这几个字,体现了提问者@野马和尚的专业水准。

要回答这个问题,旁解君觉得要深入浅出,既要把问题说清楚,又要让大伙都能看得懂,并且要有所收获。下面,我就尝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组合拳

在上一轮2008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水平、量化宽松政策、对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对金融机构实施紧急救助等,这些措施对金融市场实施全方位的救助,增加了基础 货币的供应,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恢复。

同样,在由于疫情因素,叠加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由于谈判破裂引发的价格战,导致原油价格大跌双重打击之下,使得本来就有估值泡沫的美国股市产生的巨幅下跌。在很短的时间内,美国股市就完成了史上最快的下跌,跌幅达到30%。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资本市场,美联储迅速展开了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包括,下调联邦基准利率到0的水平,直接购买场内票据,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等措施。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给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我们可以看到,反映美元供需状况的美元指数,在3月9日开始的持续上涨后,终于在上周五,开始拐头向下。美元指数向下,表明短期美元流动性得到了保障,而且对稳定美国股市和国际资本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本市场能企稳反转吗?

那么在美联储一系列货币政策之后,很多人会问,美国股市会企稳,并完成V型反转吗

旁解君认为,这并不容易。

首先,我们先不考虑,本轮美股上涨的理由是业绩增长和估值泡沫共同完成的这一客观逻辑。我们只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就不能明白问题的答案:

  1. 美国疫情应对及时吗?

  2. 本轮美国的疫情会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吗?

  3. 疫情会很快结束吗?

这三个问题涉及到美国经济的根本,也就是服务业受影响的程度,抗击疫情的国家全面动员能力和疫苗的推出时间。

这些都不是短期就能够明确的,所以,美联储的举措只能救急,还不如治本。核心的核心,还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国疫情的及时控制。


旁解生活与投资


美联储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给人的感觉是美国实际的疫情相当严重,不然不会下重手去对冲。实际上,美股这轮暴跌,可以想象,触发了层层程序化交易的止损设置。这也是美股出现踩踏现象的重要原因。所以,美联储提供充足流动性是应对股灾的必要措施。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达到救市目的。相比于货币政策,投资者恐慌情绪的缓解更为重要。只有重视疫情,扩大检测范围,公布真实没有水份的确诊数据,让公众情绪能够得到缓冲并最终平稳,才是正道。隐瞒和弄虚作假只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近期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明显转变,至少更为重视更为透明,后期资本市场会给予相应回应。18000点-19000点是美股这波下跌底部区域。



我爱火星1980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用出了利率为0的一个调节手段!越是这样越能体现资本市场是由决策者而定的

但世界始终是在进步的!对于看空的资金出逃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他既然能涨上来下跌也是很正常的!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资金调控手段也完全解决不了当前的一些矛盾计划!所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亿启自律


流动性危机和金融危机叠加是经济危机第一阶段,这段时间除了美元,黄金债券股票都会下跌,疫情是导火索而已。下一阶段是流动性缓解,金融危机深入,到时美元下跌,黄金上涨,股票债券继续下跌,然后经济持续恢复进入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那是比较久以后得事了。

美国的组合政策只是在缓解流动性危机。


萧峰666


对于美联储组合货币政策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要客观辩证去分析成因、效果及解决问题之道,组合货币政策会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使市场逐步走向正轨,避免引发更大的金融危机。

先看下组合货币政策。美联储在美东部时间周日下午5时(北京时间3月16日周一早晨5点)发布了系列配套政策:

1、贴现窗口。从2020年3月16日起,将把基本信贷利率下调150个基点,至0.25%。基本信贷利率的下调既反映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100个基点,也反映了基本信贷利率相对于目标区间多收缩50个基点。存款机构可以从贴现窗口借款,期限最长可达90天,借款人可以每天提前还款并可续借。

2、日内信贷。鼓励存款机构利用储备银行在担保和非担保的基础上提供的日内信贷,支持向家庭和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

    3、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缓冲。鼓励银行在向受冠状病毒影响的家庭和企业发放贷款时,使用其资本和流动性缓冲。允许银行继续为家庭和企业服务。美联储支持那些选择使用其资本和流动性缓冲来放贷的公司,并以安全可靠的方式采取其它支持性行动。

    4、存款准备金率。鉴于向充足准备金制度的转变,央行已将存款准备金率降至零,从3月26日起生效,即下一个准备金维持期的开始。这一行动取消了对数千家储蓄机构的准备金要求,并将有助于支持向家庭和企业发放贷款。

5、公开市场操作新细则。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一致投票决定,从2020年3月16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的利率调整为0.10%。自2020年3月16日起,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要求金融交易部门进行必要的公开市场操作,以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 - 0.25%的目标区间。委员会还要求该部门继续进行定期和隔夜回购协议操作,以确保资金储备供应充足,并支持短期美元融资市场的平稳运行。指导公开市场交易部门继续展期标售美联储持有的美国国债及MBS,还要求该部门在必要时参与美元滚动交易和利率互换交易,以帮助解决美联储的MBS交易。

概言之,美联储意外的再度紧急推出一系列货币政策的组合包:大幅降息100bp至零利率(0~0.25%);未来几个月至少购买7000亿美元资产(包括5000亿美元国债和2000亿美元MBS);降低其他与其他几大央行的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降低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25基点,为OIS-25bp);降低贴现窗口利率(美联储给主要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150个基点;允许银行动用其资本和流动性缓冲;降低存款机构的准备金要求至零。

然而,市场对此的反应却并不积极。消息宣布后,美股主要指数盘前期货再度大幅下跌并触及5%的熔断。与此同时,10年美债利率降至0.65%左右,美元走弱,黄金微涨。

只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当前市场有存在的风险决定的:一方面是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显著增加了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另一方面是资产价格风险,特别是美股和回购市场的大幅波动,加剧了资产泡沫破裂和流动性风险;再就是杠杆与债务风险,OPEC会议意外谈崩,沙特价格战引发原油危机,触发了美国页岩油和企业债市场的杠杆与债务风险。尤其是当下市场真正的困境,其实是在于卫生事件不确定性冲击下,衍生的对于美联储和政府的极度不信任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担忧。越是降息和淡化卫生事件,市场反应可能越负面。

3月2日至3月16日,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跌幅超过20%,经历数次熔断,其他多国股市也大幅下跌,COMEX黄金下跌3.33%。3月18日,美元指数升破100大关,为2017年4月以来首次。公共卫生事件冲击愈演愈烈,对经济的伤害很大,美股估值原本也已处于高位,最近资产价格的暴跌根本上还是由经济和金融形势决定的,呈现典型的流动性踩踏。美国目前面临的情况还要复杂些,公共卫生事件与经济、金融相互作用,可能使之陷入螺旋式下跌的循环之中,美国资本市场的调整更为激烈,货币政策也因此更为激进。

美国目前面临经济与金融相互冲击的负反馈循环很难打破。一是公共卫生事件冲击恰逢美股估值的顶峰,因此美股下跌除了反映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也加速了长期以来累积的资产价格泡沫的出清。不少美国上市公司通过融资回购公司股票。随着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和流动性趋紧,信用溢价提高,企业回购股票的资金成本上升。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和油价大幅波动成为压垮美股的最后一根稻草。二是美股是美国居民财富的重要载体。美国居民采用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以及自持股票资产等多种方式配置的股票资产占美国居民全部金融资产的50%以上。一旦美股出现系统性恐慌踩踏、抛售,居民财富将急剧缩水,进而降低居民的消费能力。这进一步增加了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衰退的风险。

  那么,有何应对之策?

首先,认识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避免流动性恐慌的重要的重要作用。降息和量化宽松未必能完全解决经济衰退,但可以避免流动性恐慌,防止经济陷入大萧条,这是美联储从大萧条及次贷危机得到的最大教训和最宝贵经验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印证了流动性的重要性。次贷危机的起点始于2007年,美国大批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申请破产或停业,此后多家投行相继爆出巨亏,应对措施主要是通过货币宽松托底,同期累计7次降息325BP,并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尽管此时市场对经济展望非常悲观,但并不十分恐慌。还有就是2008年9月美联储为惩罚雷曼加大力度做多衍生品的冒险行为而拒绝救助、导致后者破产后,市场对于“资金便宜但可能拿不到”的恐慌全面爆发,这迫使美联储在四季度3次降息125BP并推出量化宽松,新上任的奥巴马政府出台了总额近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道琼斯指数到3月份才彻底见底。

其次,经济问题仍需经济手段,要充分与市场沟通。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宽松不能阻隔病毒的传播,因而美联储降息、扩表并不解决根本问题,这要辩证地看。时至今日,美国尚未采取生产和消费大面积暂停的措施来防控公共卫生事件。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使其很难做到大面积经济停摆。但随着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形势日益严峻,美国已经在3月13日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这赋予了总统“管制私人企业运营”的权限。但是,本轮行动上美联储对市场的预期管理不够充分,过去的两次行动之后,都没有向市场传递出有效信息,尤其是没有对下一步行动给出适当的预期,在对市场预期管理或者窗口指导上还有所欠缺,传递信息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的短期恐慌。长期看,美联储行动本身如果正确,市场仍会回归理性解读,但也应尽量避免市场短期误解和恐慌。

最后,进一步挖掘应对危机的工具。目前美国已经降息接近零利率,但很难走向负利率,美联储价格工具的使用空间的确缩窄了,而数量工具仍然有较大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此次还取消了贴现窗口的罚息,这增加了现有扩表行动的弹性,此其一。另外,美联储可以在美国财政部和国会的支持下,重启定期资产抵押贷款工具,而信用卡贷款、就学贷款、汽车贷款、商业抵押贷款和中小企业管理局担保的贷款都在资产担保的范围内。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完全可以创新扩展其交易对手,针对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影响对症下药。

总之,要想扭转市场过于悲观的预期,给予各项政策效果更多的确定性,一个是管控卫生安全风险,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戴口罩、强制隔离、避免医疗资源挤兑等;二是运用更多有针对性的流动性支持货币政策;三是加强杠杆与债务风险防控,协调主要产油国缓解原油危机,为页岩油等有违约风险行业提供定向支持,防止企业债市场风险扩散。

综上,美联储所施行的组合货币政策,历史或现实还是有其功能效用,特别是在避免流动性、市场短期误解和恐慌上,屡试不爽,只不过要看美国政府在应对疫情危机上是否有所作为,专心致志,多做事,少甩锅,才会走出困境。

 



张握律师


这时候要有国家放出重磅炸弹,在再美股上补上一刀才爽,只有俄罗斯胆,可惜没啥大招,在动武上俄罗斯可以,在经济上还真不是老美对手


祝家大宇


美国股市企稳会在8-9月份,8000-10000点的样子。这次不是货币流动性问题,而是人口因为疫情流动性冻结,造成的生产劳动停摆,皮之不存毛将附焉,附着于生产劳动上的金融自然虚幻起来。


滴水大世界


本次疫情实际冲击的是全球经济,大范围的停工停产,在产业链布局全球化如此之深的今天,只要有一个环节停摆,必然会形成蝴蝶效应,就算国外没有疫情,因中国的停工停产也会让国外上下游很多企业出现巨额损失甚至是倒闭。但实际情况是中国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境外才大范围扩散,而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全球化下全产业链恢复良性循环时间,这种打击是巨大的,与金融危机不同的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突发但会持续一定时间存在,对生产力和消费力都是同时且直接打击,而金融危机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对生产力和消费力的影响都是间接的。

当疫情还未出现拐点,且对全球经济影响程度还在持续不断增加之时,盲目出台各类政策以刺激经济,就和在趋势中面临爆仓时去补仓一样。全球央行纷纷亮剑,但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进行逆周期调节,这种亮剑其实对很多央行来说都已经是亮出了底牌,在不确定中强化刺激,并不能够对症,也不会增强信心,反而会引起全球范围出现严重通涨和严重通缩共存的局面。

资本市场是对实体经济的预期反应,但该预期还在不断的深化,当先行经济指标出现拐点的时候才是预期发生转变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