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疫情加速全球貿易格局洗牌


梅新育:疫情加速全球貿易格局洗牌

如果說,在1月下旬中國啟動全國抗疫總動員之時,2020年全球經濟貿易仍有希望保持正增長;那麼,時至今日,可以肯定2020年全球貿易額萎縮已成定局。

如果疫情大暴發僅僅侷限於中國之內,中國強大的動員能力使之能夠迅速撲滅疫情,不至於傷及全年全球貿易總量增長;但其它國家、特別佔有當今世界經濟貿易最大份額和主導權的歐美西方國家浪費了中國為世界爭取的兩個月時間,沒有及時如同中國般採取強有力行動抗擊疫情,導致現在新冠肺炎如澳大利亞野火般燒遍西方各國並將持續加劇相當一段時間。

歐美國家疫情嚴重程度正在全面超越中國,由此引爆全球性金融巨震,在國際貿易中佔據相當份額的石油天然氣等初級產品價格暴跌,西方主要經濟體開啟市場需求急劇萎縮、居民和市場參與者預期迅猛惡化相互促進的惡性循環……

在這樣的環境下,欲求今年全球貿易額不萎縮,已不可得。再加上對當今全球貿易規則影響最大的美國現政府在疫情衝擊中仍然變本加厲採取了一系列非理性做法,今年全球貿易量前景越發黯淡,全球貿易格局也將在疫情衝擊中加速洗牌。

全球化危機,應對高效者勝。

儘管中國是第一個遭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的全球經濟貿易大國,但強力務實高效的應對,使得中國在3月19日實現了本土新增確診病例數為零,成為當下新冠疫情野火燒遍世界之時的“綠洲”,由此決定了中國可望在全球貿易體系中佔據更大份額,取得更大影響力。

“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特徵

讓我們審視已經高度“全球化”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特徵:

①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已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且這些國家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絕大多數。

②海外新增確診病例增長持續數百倍於中國。從2月26日起至今,海外每日報告新增確診病例數一直高於中國,且超出幅度總體上日益擴大。

③海外現有確診病例數自3月8日起超越中國,且超過中國的幅度日益拉大。

④海外已報告累計確診病例數量於3月16日超過中國後繼續猛增。預計,只要各國檢測能力能跟上,而且不對輕症患者實行不檢測、不統計、不救治的“三不”政策,海外累計報告確診病例在突破20萬之後,4月份很可能達到50萬,甚至100萬。

⑤越來越多國家疫情嚴重程度超過中國,其中不乏西方大國。同時,還有一批國家疫情嚴重程度正快速接近中國,其中包括美國、英國這樣的西方大國。

今年正值美國大選年,國內政治鬥爭和其對外政策誤區結合,很可能嚴重掣肘美國“抗疫”的行動能力,我們已經看到了這樣的發展趨勢,儘管美國目前宣佈的“抗疫”力度仍然強於歐洲。

英國疫情嚴重程度也不斷上升。此前,英國首相約翰遜宣佈“群體免疫”政策,將對輕症患者實行不檢測、不統計、不救治的“三不”政策,只檢測和救治重症患者;據此,可以肯定,英國實際感染的患者人數大大超過官方報告的確診病例數。

更值得關注的是,一些發展中國家迄今官方報告的確診病例數字很少,但他們同樣潛藏著新冠肺炎疫情大暴發失控的風險。

疫情衝擊推動中國與東亞貿易地位上升

中國基本上已經終結了國內疫情,國內復工率已達90%;韓國疫情已經控制並迎來拐點,歐美疫情正在急劇擴散升級,其它新興市場經濟體疫情醞釀大暴發風險……

這樣的現實決定了在疫情衝擊引發的國際貿易格局洗牌中,中國、東亞貿易份額和市場影響力總體上將趨向上升。

相比之下,已經淪為當下全球疫情“震中”的歐洲軟硬實力遭受了明顯創傷,其內部凝聚力渙散、行動能力虛弱的弱點暴露無遺。可以肯定,在疫情衝擊引發的國際貿易格局洗牌中,歐洲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將因此出現較明顯衰減。

受創最嚴重的很可能是初級產品輸出國。世界經濟貿易今年增長預期本來就較差,疫情暴發又令其雪上加霜,今年全年能源等大宗初級產品全球需求下行,基本上已成定局。外部環境惡化加劇削弱了以歐佩克為代表的初級產品卡特爾內部凝聚力,3月份震動全球市場的石油價格戰由此不可避免,初級產品輸出國經濟蒙受重創,進而可能在某些發展中初級產品輸出國引爆經濟政治動盪。

從中立、客觀的立場審視,正值新冠疫情野火燒遍世界之時,中國這個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齣口大國成為本土疫情走向終結的“綠洲”,這對全球抗疫和世界經濟、貿易穩定都是一大幸事。

為此,在確保國內“綠洲”環境的基礎上,中國一方面要發揮全球抗疫物資供應“軍工廠”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對維持全球貿易體系繼續正常運行表現出更大的擔當。除了堅持開放經濟、多邊貿易之外,中國還需要努力開展國際合作,幫助維持國際貿易物流咽喉節點正常運行,免受疫情衝擊擾亂、打斷。

有鑑於此,外交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部門有必要針對這些國際貿易物流咽喉節點提前佈局,避免疫情失控而嚴重影響我國及全世界外貿物流。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