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抗疫合作充實“一帶一路”

參考消息網3月25日報道(文/梅新育)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顯然已經成為當前衝擊全球經濟政治的最大“黑天鵝”,給21世紀20年代的開端投下了一道陰影。

全球患者和傷亡人數已經堪比大規模戰爭,越來越多地區、國家醫療衛生體系不堪重負,經濟活動、金融市場出現巨幅震盪……

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中,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齣口大國、連年快速增長的第二進口大國,作為替世界擋住了新冠病毒第一波全面攻擊、又在新冠肺炎野火燒遍世界之時率先遏制本土疫情的“綠洲”,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國,有必要倡議用抗疫合作充實、豐富“一帶一路”的內容,為引導、推動世界儘早走出險境多作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經高度“全球化”,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已出現確診病例,且這些國家人口占到了全球總人口的絕大多數。

截至北京時間3月22日12時,根據世衛組織通報,除率先啟動全民抗疫的中國之外,疫情已經擴展到184個國家和地區,所有經濟、人口大國無一倖免。

表1 中國與海外現有確診病例數對比變化

梅新育:抗疫合作充实“一带一路”

註釋:

①現有確診=累計確診 - 累計治癒 - 累計死亡;

②“海外超過中國數”項目負數表明海外現有確診人數少於中國,正數表明海外現有確診人數多於中國。

③3月22日海外數據為截至北京時間16點30分數據。

①中國數據引自國家衛健委網站每日疫情通報;

②海外數據引自新浪網:實時更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國疫情地圖。

儘管中國通過超強力度抗疫措施迅速止住了國內疫情蔓延,但中國之外確診病例持續激增。3月8日,海外現有確診病例數超越中國;3月16日,海外已報告累計確診病例數量超過中國。截至北京時間3月25日6時,全球累計報告確診病例突破41萬,未來很可能達到50萬甚至更多。如果疫情在人口稠密但難以有力開展抗疫行動的發展中國家全面蔓延開來,患者人數以千萬計也並非不可想象。

大國疫情拖累全球經濟

對全球經濟而言,此次疫情的嚴重性在於,不僅承受新冠病毒第一波全面攻擊的中國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本世紀以來歷年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最高的國家(大多數年份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都在30%上下,最高時突破了40%);而且越來越多國家疫情嚴重程度超過了中國,其中不乏經濟和醫療衛生實力雄厚的西方大國,以及國際貿易樞紐國家。

按照本文設定的指標衡量,截至北京時間3月20日16時,至少已有34個國家疫情嚴重程度超過中國。其中,西方七國集團(G7)成員除日本、加拿大以外疫情嚴重程度全部超過中國,27個歐盟成員國中有19個疫情嚴重程度超過中國,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疫情嚴重程度也遠超此前預計。

為客觀簡明起見,本文選擇以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佔總人口比例(本文稱之為“確診率”)為標準衡量各個國家和地區疫情嚴重程度。鑑於中國確診病例增長到3月9日就已經接近終結,因此選擇中國在這一時點的確診率為標杆。

截至3月9日24時,中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0754例;根據《2019年中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末中國總人口140005萬,確診率(確診病例佔中國總人口比例)為0.58名/萬人。按此標準衡量,不考慮其他幾乎所有國家均未實施與中國同樣嚴格的“應收盡收”政策,僅據官方報告確診病例數據計算,主要國家疫情嚴重程度發展如下:

截至北京時間3月22日16時30分,至少已有以下34個國家疫情嚴重程度超過中國,其中包括:韓國、新加坡、文萊、以色列、伊朗、卡塔爾、巴林7個亞洲國家;美國、巴拿馬2個美洲國家;以及25個歐洲國家: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瑞典、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馬耳他、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瑞士、挪威、冰島、聖馬力諾、安道爾。【1】

表2 部分國家疫情嚴重程度相當於中國的倍數

梅新育:抗疫合作充实“一带一路”

註釋:

①“確診病例”項目為官方已報告確診病例數;

②“超標線”項目指新冠肺炎確診率達到3月9日24時中國水平時該國確診病例數;

③“倍數”項目指該國新冠肺炎確診率相當於3月9日24時中國水平的倍數。

①中國病例數據引自國家衛健委網站每日疫情通報;

②海外病例數據引自新浪網“實時更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國疫情地圖”欄目;

③有關外國人口數據引自中國外交部官網“國家和地區”欄目。

如表2所示,多個發達國家疫情嚴重程度已經相當於中國的多倍,有些發達國家竟相當於中國的十幾、二十餘倍。意大利死亡人數在3月20日就超過了中國,而該國人口尚不足中國1/20。就世界經濟貿易正常運行而言,上述疫情嚴重程度超過中國的國家名單中潛藏著巨大風險:

首先,歐洲已經成為當前全球疫情的“震中”。如上文所述,截至北京時間3月22日16時30分,至少已有25個歐洲國家疫情嚴重程度超過中國,人口超千萬的12個歐盟成員國中有9個國家疫情嚴重程度超過中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捷克),剩下的3個人口超千萬歐盟成員國希臘、波蘭、羅馬尼亞,其疫情嚴重程度同樣超越中國或只是時間問題。

其次,美國疫情發展存在現實的失控風險。美國總人口3.3億,按確診率指標衡量,確診病例達到19140名,其嚴重程度即與中國相當。截至北京時間3月22日16時30分,美國報告確診病例總數已達26747例(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3月25日7時40分,確診病例為53740例——本網注),即其確診率已達中國的1.4倍。然而,根據美國副總統彭斯3月21日在白宮召開應對新冠病毒工作組簡報會上的披露,這些確診病例僅是在完成19.5萬新冠病毒檢測基礎上得出的結果。對照這些數字計算,亦即超過13%的美國受檢測者確診。如果美國達到中國2月中旬就實現的每週檢測150萬的速度,其已經檢測出的確診病例將達到多少?如果美國確診病例絕對數量達到中國的水平(約8.1萬例),其疫情嚴重程度就是中國的4倍還多;如果美國確診病例達到更高數量,那對國際經濟、貿易、金融會是什麼樣的衝擊?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3月19日報道,加州州長加文·紐瑟姆在致特朗普的信中稱,加州預計56%人口、即約2550萬人將在未來8周內感染新冠病毒;事實上,加州還算不上美國疫情的“震中”,紐約州才是,以至於特朗普已於當地時間3月20日宣佈紐約州為新冠疫情重大災區。這是美國建國243年以來總統首次將公共健康事件宣佈為“重大災難”。

3月份以來美國和歐洲的新冠疫情爆發已在短短兩週裡引發了美國股市4次熔斷,而此前30多年總共只有1次;當今國際市場,紐約是世界頭號金融中心,加州是號稱“黃金州”的美國第一經濟大州,其經濟體量單獨拿出來可在世界各國中躋身前六名。

第三,一些國際貿易物流樞紐國家疫情嚴重程度已經超過中國,而且可能繼續加劇。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等水道是全球貿易物流的咽喉要道,埃及、巴拿馬、新加坡等國由此成為國際貿易物流樞紐國家,蘇伊士、巴拿馬兩條人工運河水道的“咽喉”和“樞紐”地位尤為顯著。如果這些國家、特別是人工運河水道管理部門遭到傳染病嚴重侵襲,對國際貿易物流的干擾可想而知。

截至北京時間3月22日16時30分,新加坡、巴拿馬兩個國際貿易物流樞紐國家疫情嚴重程度已經超過中國,且有持續加劇之勢,巴拿馬因其與美國之間的人員流動等因素而持續暴漲風險尤高。

第四,不少國家確診病例數存在嚴重漏檢,或低估疫情嚴重程度。

由於社會治理、基礎服務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發展中國家存在嚴重漏檢,但問題是目前不少發達國家同樣落入了這一陷阱。3月中旬之初,英國首相約翰遜宣佈“群體免疫”政策,即將對輕症患者實行不檢測、不統計、不救治,只檢測和救治重症患者。據此可知,英國實際感染的患者人數將超過官方報告的確診病例數。類似問題在瑞典、美國、日本等國家同樣存在。

中國已成全球疫情“綠洲”

與中國之外疫情形勢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本土疫情正在快速走向尾聲,全面復工復產正有條不紊地推進,復工率已達90%,中國由此成為全球疫情野火延燒中的“綠洲”。

如表3所示,從新增確診病例絕對數量來看,從2月21日起,中國大陸湖北以外地區日新增確診病例就落到了兩位數以下;剔除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至遲從2月27日起,湖北以外地區日新增確診病例就一直保持在個位數或零。在湖北省,武漢市之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在3月5日起便連續為零;從3月18日起至21日,武漢市已無本地新增確診病例,外部輸入及其相關者成為整個中國大陸僅有的新增確診病例來源。

與海外相比,海外新增確診病例增長持續數百倍、近千倍於中國。從2月26日起至今,海外每日報告新增確診病例數一直高於中國,且超出幅度總體上日益擴大。3月12日-21日,海外日新增確診病例相當於中國的倍數在509倍-981倍之間浮動。【2】

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海外現有確診病例數自3月8日起超越中國,且超過中國的幅度日益拉大。

表3 中國及海外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

梅新育:抗疫合作充实“一带一路”

註釋:

①本表所稱“中國”僅指大陸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不包括港澳臺。

②3月22日海外數據為截至北京時間16時30分。

③“海外新增確診倍數”項目指當日海外新增確診病例數相當於中國新增確診病例數的倍數。

推動國際抗疫合作,充實“一帶一路”

中國是世界領先的製造業大國和貨物貿易出口大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在此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中又成為率先走到疫情尾聲的大國。所有這一切,決定了無論是為本國利益,還是為了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中國都有必要推動國際抗疫合作,充實“一帶一路”內容。

為此,中國及其貿易伙伴有必要從以下方面著手,開展具體工作:

(一)以全球抗疫應急需求為切入點推進貿易自由化

中國願意也有能力發揮全球抗疫物資供應“軍工廠”作用,世界各國也需要中國發揮這一作用,但即使到了當前這種生死關頭,許多貿易伙伴在接收本國國民亟需的抗疫物資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壁壘:

首先是過度管制壁壘。在相當一批貿易伙伴國,中國廠家必須辦理自由銷售證書,方能進入市場;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發生疫情的國家往往在此緊急關頭仍因循守舊,不開放綠色通道,防護用品仍需提前辦理好註冊,一般需要半年以上。

其次是標準壁壘。如口罩。目前中國有1000多家工廠生產口罩,正是憑藉中國標準的口罩,中國人民17年前贏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今年又在全世界率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這些事實早已充分證明中國標準的有效。但多年來海外市場上比較通行的醫用口罩標準主要是美國全國職業安全和衛生研究所(NIOSH)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兩大標準,不少外國政府在此緊急關頭仍然無視中國抗疫的成功,株守NIOSH、FDA兩大標準認證,導致中國1000多家工廠中能被國外政府普遍接受用作醫用口罩者不超過10家。這樣的做法對其他國家的人民而言有無好處,不言而喻。

第三是交貨期長。空運只適合極度緊迫的應急救援,或是外交援助;商業銷售若實施空運,成本將大幅上升。

根據上述情況,建議如下:

首先,我們的貿易伙伴國向企業開放進口、運輸、通關等綠色通道,取消銷售證書等過度管制。

其次,中國廠商可以開足馬力供應符合NIOSH、FDA兩大標準認證的醫用口罩,但我們的貿易伙伴也需要正視中國標準抗疫物資實踐檢驗的成功,接受中國標準醫療物資。同時放松管制,將民用口罩等產品改為實行類似日用消費品的市場準入和監管制度。

第三,中國與貿易伙伴國合力,共同推進國際綠色通道建設,充分發掘中歐班列等國際鐵路運輸的潛力,以便中國抗疫物資商業性出口順暢、快速運往海外銷售市場。

第四,中國與貿易伙伴國共同承諾不對正常國際貿易抗疫物資實施扣押、徵用等措施,維護國際貿易秩序。

(二)貿易伙伴國政府對當地中資企業、中國承建工程項目等必需的中方人員放行

2010年以來,中國一直兼具世界最大國內建築市場和最大海外工程承包國雙重地位,又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新興對外直接投資大國,對外直接投資和海外工程承包對中國及其貿易伙伴都堪稱“雙贏”。但在疫情衝擊下,中國許多項目組受制於疫情而無法前往東道國啟動工作,項目所需大批材料、設備也無法入場。而從中國抗疫實踐來看,隔離和其他直接治療措施要想成功,前提基礎是水、電、交通、電信等基礎設施基礎服務供應充裕且穩定;中國的海外工程承包項目很多恰恰正屬於基礎設施、基礎服務領域。

有鑑於此,建議中國的貿易伙伴國政府正視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遏制的現實,准許中國項目組、海外中資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等前往上崗。中方可為自己的外派人員按高標準提供核酸檢測等認定措施,以確認中方派出人員健康無傳播疾病之虞。

(三)維持國際貿易物流咽喉節點正常運行

除堅持開放經濟、多邊貿易之外,中國及其貿易伙伴還需努力開展國際合作,幫助維持國際貿易物流咽喉節點正常運行,免受疫情衝擊擾亂、打斷。如上文所述,蘇伊士、巴拿馬兩條人工運河水道的“咽喉”和“樞紐”地位尤為顯著。如果運河所在地國家、特別是運河水道管理部門遭到傳染病嚴重侵襲,對國際貿易物流乾擾巨大。有鑑於此,中國應該防患於未然,與這些國家及其相關機構開展防疫國際合作,特別是要保證蘇伊士、巴拿馬兩大運河管理局“免疫”,避免因疫情而嚴重影響全球物流。這是國際社會公利,也是埃及、巴拿馬兩國經濟命脈所繫。(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研究員)

文內腳註:

【1】本文計算各國疫情嚴重程度時使用的有關外國人口數據引自中國外交部官網“國家和地區”欄目;海外疫情數據引自新浪網“實時更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國疫情地圖”。

【2】本文疫情數據系我根據中國及海外數據整理計算。其中,中國數據引自國家衛健委網站每日疫情通報;海外數據引自新浪網“實時更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國疫情地圖”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