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大招”频出,美股跌势暂缓, 治标or治本?

导读:自2月美股全面崩盘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动,已经一月有余,苦撑待变的股民们在上周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

美联储疯狂撒钱

上周一,美联储将利率降至零,如果再降就进入负利率时代了,而就在两周前该央行才紧急降息50个基点。同时,美联储不仅迅速调整利率至零,同时重新开启了70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

更疯狂的是,他们不惜抛弃美联储的规则,跳过商业银行直接购买商票。而曾经将美联储视为“眼中钉”的特朗普,这一次也拼尽全力配合。

先是计划向每个美国人派发1000美元,再是准备了3000亿资助中小企业,避免企业大规模裁员。甚至白宫还筹划更大规模的刺激方案,美国国家经济顾问库德罗甚至建议政府建立股票仓位。

所有这些操作,都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两个字:“撒钱”。

美联储“大招”频出,美股跌势暂缓, 治标or治本?

近期市场情况

那么,在经历了一系列疯狂操作之后,市场出现了怎样的反应呢?通过上周后半段股市和黄金市场走向来看,美联储和特朗普的“大招”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的,道指一度重回20000点大关上方,纳指在周四一天就反弹超2%,黄金价格也曾攀升至1500美元/盎司之上。似乎一切都预示着:只要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市场将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而“撒钱”不正是为了解决流动性恐慌的吗?所以一部分投资者开始欢呼了,他们坚定的认为:市场已经彻底见底,甚至极度乐观主义认为牛市即将到来。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太残酷。

美联储和政府目前采取的宽松政策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流动性恐慌的问题摆在那,而当政策实施之后,市场信心增强、股价反弹都合乎情理。但是请投资者们注意:信心增强只是暂时的、股价反弹只是短期阶段性的!因为刺激政策的实施是解决流动性恐慌的必要手段,但这个必要手段不见得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举个例子,为一个高烧40度的病人打退烧针是医生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但打了退烧针就一定能从40度恢复到37度吗?

流动性陷阱

这里笔者给大家解释一个概念——流动性陷阱当央行将利率水平降到极低水平了,但人们还是宁愿选择储蓄,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拿去投资、消费,造成市场“缺钱”的现象。近20年的日本就处于这个流动性陷阱当中,日本央行常年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别人用QE(量化宽松),他们用的就是QQE(质化量化宽松),但国内消费情绪依然低迷、通胀水平极低,原因就是国民没有把央行发出来的钱用在国内市场的消费和投资。

那么美国这次可能走向流动性陷阱吗?答:有可能的,至少短期内是有可能的,而且是被动进入。这么说的原因还是基于美国目前独特的经济分布以及疫情对主要产业的影响。美国GDP总额已经超过20万亿美元,但文化与娱乐产业贡献了近6万亿,占比超30%,高居各行业第一。开玩笑地说,美国的经济就是玩出来的。因为所谓的文娱产业就是包括体育赛事、影像娱乐、文化产品设计制作等等。


美联储“大招”频出,美股跌势暂缓, 治标or治本?

受疫情影响,NBA橄榄球等体育赛事先后停摆、赌场停业、影院关门、迪斯尼封园…甚至超过50人以上的群体活动都被明令禁止。

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和央行就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局面:注入再多的现金也基本无济于事,因为个人根本没有渠道去花这些钱。更严重的是,文娱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一旦这个产业遭到破坏,相当于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经济受到冲击。

甚至,由于文娱产业直接遭到疫情破坏,消极影响必然传导至更多行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

为什么说美联储和政府在过去一周所采取的所有措施都基本治标不治本呢?、

当派发出去的现金不能正常发挥其支付价值的时候,这些钱也就不能被称为流动性了。因此,刺激措施犹如一记强心针,短期令市场多头欢呼,然而回归本质,疫情影响下的消费渠道缺失令资金失去应有的价值,也就不能被称作“流动性”了,那么对于市场还有什么价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