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收复新疆,沙俄是什么态度?

军武小逍遥


阿古柏在1867年建立哲德沙尔汗国时,当时占领的主要是南疆地区,英国首先承认了这个国家,并且支持力度比较大,送武器弹药等,沙俄没有马上承认。这个时期英国和沙俄在争夺中亚地区的殖民地,双方争斗都是用代理人进行的。

清政府、英国、沙俄和阿古柏在新疆的博弈。

1870年,阿古柏占领乌鲁木齐,为了控制阿古柏继续向北方扩张,沙俄于1871年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西方列强不满意沙俄,清政府问起此事时,沙俄的答复是代为管理伊犁地区,玩弄外交辞令,觊觎中国领土。(哲德沙尔汗国国旗)

对于清政府收复新疆,沙俄政府认为胜利的可能性不大,他们认为英国支持阿古柏,并武装了他的军队,英国会千方百计阻挠清政府的收复新疆行为。这事左宗棠和清政府也了解的非常清楚,为了瓦解英国对阿古柏的支持,左宗棠让胡雪岩向英国的银行秘密贷款,将英国人绑在清政府的战车上,英国人担心收复新疆失败,它的贷款收回将受到严重影响,于是英国的贷款一部分直接用英国的军火代替,对阿古柏的支持发生180度转向。而沙俄对此却一无所知,只是占领伊犁地区,静观新疆局势的发展。(阿古柏照)

1878年,新疆大部地区已经被左宗棠收复。当时沙俄在外交上说自己代为管理,那就必须撤出伊犁地区,英国人也支持清政府要回伊犁,遏制沙俄的领土扩张。清政府和沙俄就伊犁的归属展开谈判,沙俄希望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多的领土利益。

清政府为何拒签《里瓦几亚条约》?

1878年稍早时左宗棠起兵准备收复伊犁地区,此时俄土战争爆发,左宗棠借此机会能顺利收回伊犁。

而清政府派遣完颜崇厚为出使俄国的钦差大臣,处理新疆伊犁问题,认为他能够顺利收回伊犁。完颜崇厚曾经出使各国,博得熟知洋务的名声,其实他不是外交家,徒有其表,更加不顾国家利益。(完颜崇厚照,被戏称为最无能外交家)

双方在俄国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进行谈判,完颜崇厚受到沙俄的胁迫后,胆小如鼠,按照沙俄的意图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而且不等清政府的回复就匆匆回国,怕死。《里瓦几亚条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清政府仅仅收回伊犁城,而周边的领土几乎全部割让给沙俄,伊犁的西、北、南都是俄国的,伊犁城是一座孤城,大约割让5万平方公里土地;

二、赔偿沙俄代为管理伊犁军费500万卢布,约合280万两白银;

三、沙俄在新疆、蒙古的贸易免税。

四、在新疆蒙古设立7处领事馆。

消息传来,清政府舆论大哗,奕䜣、张之洞、左宗棠等都认为此项条约不如不签。李鸿章在一旁说风凉话,签就签了吧。完颜崇厚一回国就被抓了起来,并被判斩监侯,秋后问斩,其实他并没有被处斩,而是交了30万两白银赎罪了事,后来降两级使用。(曾纪泽照)

清政府签订《圣彼得堡条约》(又称《收回伊犁条约》)

这次清政府派遣了熟知洋务外交的曾纪泽(曾国藩儿子)去谈判,1881年2月24日双方在圣彼得堡签订条约,主要内容较第一次减少了不少领土割让,但仍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一、俄国将伊犁地区归还中国,中国将霍尔果斯以西,伊犁河南北的一些地区割让给沙俄,其他地方的勘界待定,少割让了一部分土地。

二、赔偿900万卢布的军队管理费,约合509万两白银,限期两年赔完。

三、俄国在蒙古贸易免税,在新疆地区“暂不收税”等。

四、新疆人如果愿意加入俄国国籍,中国政府不得阻拦。

五、原俄国在新疆蒙古设立7处领事馆,改为只有两处。

这是主约,还有一些子约,如:《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等,这些子约在1882-1884年签订,大约丢失了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沙俄利用新疆人加入俄国国籍清政府不能阻拦这一条款,在1881-1884年胁迫10余万人迁居俄国。


穿越再现彼岸


自从火器被大量应用,骑兵优势被迅速削弱,曾经横扫亚欧的蒙古铁骑威风不在。

分裂的蒙古诸汗国日渐衰落,遇到一东一西两个强悍的敌人,俄罗斯崛起在西方,满洲崛起在东方。

满清建立开始以后的亚洲历史,基本上就是满清和沙俄这不断扩张,大块大块吃掉蒙古诸汗国国土地的历史。

清朝前期收复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平定准葛尔,接纳(瓦解)土尔扈特部,收台湾,收西藏,将领土面积扩大到1300万平方公里。

俄国崛起后先后灭掉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

直到雅克萨,直到伊犁,满清和沙俄两大势力终于碰面,开始火拼,展开对外兴安岭、新疆的争夺。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准葛尔汗国的覆灭,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俄国人进入中亚地区。

再后来的历史,就是俄罗斯的实力不断提升,扩张步伐一直眼神到美洲,而遗憾的是满清国运开始衰退,此消彼长。我们因此割让了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失去了外蒙古(中俄之间需要一个战略缓冲地带),险些失去新疆和东北。


旅行顾问招财猫


我是沫白,我来回答。

晚清时期,阿古柏联合沙俄,侵占中国新疆,盘踞新疆大部。可以说是,当时新疆已经与中国脱离了,而如果没有沙俄的支持,小小的阿古柏又怎会敢于泱泱华夏作斗争。


在这小编要感谢一下左宗棠老爷子,要不是他排除众议,力主武力收回新疆,并摆出不成功便成仁的英雄气概,出征随军携带一口棺材,以破斧成舟的气概与叛军作战。恐怕新疆以遭遇别国的毒手,从而脱离中国。

明面上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与新疆分裂分子阿古柏的战争,实际上是与沙俄等帝国主义的斗争。

1878年2月,清军收复和田,标志着新疆的收复。并于1881年成功的和沙俄议定《伊犁条约》,次年,收回伊犁。

由此可见,清军收复新疆,沙俄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是他们的本性。


沫白读史


对于清朝进攻盘踞新疆的阿古柏,沙俄的态度是非常欢迎,甚至还一定程度上予以了帮助。

阿古柏其实一直和沙俄关系紧张

阿古柏原本是浩罕汗国的一个将军,1864年,新疆发生变乱。浩罕汗国命阿古柏入侵新疆。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沙俄却在此时进攻了浩罕汗国,阿古柏趁机脱离了浩罕,自己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

不过阿古柏也担心沙俄会继续进攻自己,因为在中亚这块历来是英国和沙俄争夺的地方,所以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于是他主动联系上了英国人,请求英国人的庇护。英国一方面承认了哲德沙尔汗国,另一方面也给了阿古柏一些武器,不过因为距离太远,所以数量其实很有限。

不过此举无疑等于阿古柏公开站队到了英国一边,所以沙俄对他是非常不满,一心要消灭阿古柏,避免英国人在中亚的势力增强。

左宗棠西征,沙俄实际上提供了帮助

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以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西征事宜,对于他来说,消灭阿古柏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军事,而是经济。

阿古柏不过是浩罕的一个将军,浩罕此时正被沙俄以各种姿势在地上摩擦,因此他不可能从那里得到任何支援。至于他在新疆的部队,除了部分浩罕军外,就是新疆的叛军,都是一些乌合之众。而左宗棠除了楚军之外,还有湖南、四川等地调来的部队,兵力占据了绝对优势,军事上左宗棠有绝对的信心击败对方。

但是经济上就麻烦了,西征需要大量的军费,因此不得不通过借外债的方式筹集。而且新疆地广人稀,粮食也是一个大问题,全部从内地转运势必耗费巨大,财政压力也会倍增。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被正看阿古柏不顺眼的沙俄帮忙解决了,一个沙俄“商人”主动前来面见左宗棠,表示愿意出售500万斤粮食给他。而这个沙俄“商人”,其实是沙俄陆军中校索斯诺福齐,而他所售卖的粮食,是俄军的军粮。

应该说这批军粮到的非常及时,极大的缓解了左宗棠的困境,而沙俄的态度也通过此事表露无疑,他们是一心要阿古柏死。


不沉的经远


在清朝武力收复新疆问题上,沙俄的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态度虽然有变化,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出发点从未改变。之所以态度有变化,主要是围绕新疆与英国,清廷,阿古柏之间的斗争博弈而确定的。沙俄态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阿古柏占据新疆没有得到外界支持时,对清朝收复新疆保持中立甚至反对态度。二是在英国人介入支持阿古柏政权时,沙俄对清朝收复新疆态度开始软化。三是在清廷决定派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初期,沙俄希望借机打压阿古柏和英国人,对清朝收复新疆持有限的支持态度。四是在沙俄吞并浩罕汗国之后,阿古柏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对清朝收复新疆甚至打算继续从沙俄手里收回伊犁时,持坚决反对态度。下面逐一展开说明一下。

在第一阶段,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汗国派遣将军阿古柏入侵新疆。此时清王朝正集中力量对付太平天国运动,无暇顾及西部边疆变故,阿古柏趁机纠集当地力量攻城略地,成立了哲德沙尔汗国(1865-1877年),史称“阿古柏之乱”,阿古柏从浩罕汗国带来的军队数量有限,最初也只占据新疆南部,此时沙俄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立场倾向。

在第二阶段,由于想在新疆扩展势力,在纠集当地势力的同时,阿古柏向英国人求援,英国人也同意给予阿古柏一定的军事武器援助和政治支持。这就使得同样希望独霸中亚地区的沙俄警惕起来,对阿古柏和清朝收复新疆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清廷短期内无暇顾及新疆的情况下,1870年,阿古柏攻占了乌鲁木齐,感觉到威胁的沙俄也于1871年,趁乱取得伊犁的控制权,但沙俄对外宣称只是为清朝代理控制伊犁,这也也为日后清朝收回伊犁埋下了伏笔。



在第三阶段,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之后,1874年,清廷展开了一场关于塞防还是海防优先的大辩论,并最终同意由左宗棠挂帅,武力收复新疆。收复新疆的战争打响后,战争的耗费远超预想,战争的军费开展急剧增加。以运粮费用为例,从河西走廊到阿古柏盘踞的乌鲁木齐,每百斤粮食的运费达20两白银,差不多是当时西北凉州一带粮食原价的20倍。要为进抵乌鲁木齐的数万大军提供粮食,每年仅运费一项就得多支出200万两白银以上,更何况阿古柏的巢穴喀什远在1800公里之外。胡雪岩依托旗下的“阜康钱庄”与汇丰银行密谈,最终成功地借到了第一笔200万两白银。在整个收复新疆过程中,胡雪岩先后四次向汇丰银行等借款1595万两,解决了西征新疆的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打压牵制英国人在中亚地区的势力,沙俄政府假借私人商人的名义还对用兵急需粮食的清军出售了500万斤粮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清朝收复新疆。

第四阶段,经过了2年多的清剿战争,到了1877年,清军打败了阿古柏政权,控制了除了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区。于是,如何收回被沙俄控制的伊犁,就成了清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沙俄不愿意清朝轻易收回伊犁,打算尽可能地多攫取利益。1878年,俄土战争爆发,清朝派出崇厚在谈判代表到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与沙俄谈判收回伊犁的有关事宜,胆小懦弱的崇厚在沙俄胁迫下,于1879年8月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擅自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十八条(即《交收伊犁条件》简称《崇约》),另有《瑗珲专条》《兵费及恤款专条》《陆路通商章程》十七条。崇厚擅自签订了这份卖国条约后,竟然不等朝廷的批复,未经奉旨悄然回国。



条约内容如下:一、中国仅收回伊犁城,但伊犁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以及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斋桑湖以东土地却划归俄属。 二、赔偿“代收代守”伊犁兵费及恤款五百万卢布(合银二百八十万两)。 三、俄商在蒙古、新疆贸易免税。四、允许俄方在乌鲁木齐哈密等七地开设领事馆。

随后清朝派出曾纪泽前往圣彼得堡继续谈判,同时,派出左宗棠出兵伊犁,打算一旦谈判不成就武力收复伊犁。由于左宗棠治军有方,不惜一战,刚刚在土俄战争损失很大的俄国觉得代价很大,最后不得不降低要求,以谈判解决问题。 经半年多交涉,曾纪泽于1881年2月24日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在圣彼得堡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条约主要内容为:中国收回伊犁,部分取消原约的割地规定;只许俄国在嘉峪关、吐鲁番设领事馆;俄商在蒙古等地贸易改免税为“暂不纳税”。但仍划失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及斋桑湖以东的地区。通过此约及以后的勘界议定,把中国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兵费”赔偿数目从原来的500万卢布增为900万卢布。


沧海拾遗录


沙皇俄国还能有什么态度?肯定是相当的不满意了,甚至于,当时想要同满清朝廷开兵接火来着。但是新疆毕竟是远离欧洲地区,所以说,沙皇俄国虽然是不满?但是,也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由于没有通往新疆地区的铁路,它调兵前来?同样也是力不从心。远东地区则不一样了,俄国需要海港,尤其是天然深水不冻港。所以,不管是沙皇俄国还是后来的苏联都对于大连旅顺的港口垂涎三尺。而且还一度达成了目的,只是由于新中国抗美援朝以后,才得以把东北三省的铁路和海港收回来的。中华民国政府?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反而是在1945年,和苏联政府签订了租借东北三省的哈尔滨到大连的铁路,还把大连旅顺的港口同时租借给了苏联。同时又允许外蒙古举行独立公投,让这块一百五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从此脱离了中国。


爱看爱思考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第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一代奇才,完成了林则徐未竞的事业,最终名垂青史!如果没有林则徐这个伯乐,左宗棠怕是只有老死山林之中了。

当时新疆的阿古柏发动判乱,沙俄随即派兵入疆,新疆有脱离中国版图的危险。而新疆的重要性,早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的二十多年前,林则徐就已经洞若观火了,而且直接把未来收复新疆的希望寄托在了左宗棠身上。历史是如此地一再证明,林则徐和左宗棠这些民族英雄是何等的伟大;他们的远见卓识得到了圆满的应验。

要说当时的沙俄会怎么样,想来就是垂头丧气而已吧。


亦喻之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清末一件大振中国威风的聿,慈禧一生做了很多坏事,唯一这事做对了,左宗棠是湘军颇具爱国思想的大员,力排众议刀主收复新疆,李鸿章力主放弃,说什么不合算投入多回报少还不一定守得主,左宗棠说失新疆则失蒙古失蒙古则失京师,失京师大清江山危也的确如是,如清朝稍许松口,新彊让阿古柏占去,可能不久就被俄占去了,。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沙俄没想到的,沙皇以为清朝不敢也没能力收复,可是请军进攻迅猛很快收复了新疆,沙俄始料未及,所以.百般不愿又没办法,就借口维护俄国利益赖在伊犁不走,又屯兵恐吓,又勒索了中国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沙皇俄国真的是侵略成性前后占了中国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领土


十八星座


沙皇俄国认为,清政府绝不可能再夺回新疆,伊犁地区并入俄国,已成定局。然而1876年,左宗棠竟然率军夺回新疆,俄国大失所望。依它所作的承诺,必须从伊犁撤退。俄国无法拒绝撤退,但要求谈判撤退条件。

谈判,是它最喜欢的事了。

1879年,清政府派满洲权贵崇厚前往俄国首都圣彼德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遣使节到外国首都办理交涉。

崇厚在观念上认为只要收回伊犁城,便算完成任务。而且星象家曾警告他,这一次出国对他非常的不利。所以他急于早日在条约上签字,以便迅速回国,摆脱恶运。因之他到了俄国后,很快就签订了下列的《里华几亚条约》(又称《伊犁条约》):

1、俄国把伊犁城(新疆伊宁)交还中国。

2、中国赔偿俄国占领费500万俄元(卢布)(中国白银280万两)。

3、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二万平方公里),及特克斯河流城(三万平方公里)与俄国。

4、斋桑泊以东,重新划界(这就是说,还要举行俄国最喜欢的谈判)。

条约的结果是,中国只收回一个伊犁城,城以西和城以南的领土全部丧失,从伊犁到天山南路必须经过的特克斯河,也被切断。这时候清政府对国际事务,开始多少有点了解,再加上英国暗中为中国出主意,于是清政府拒绝批准这个条约,并且宣布崇厚因没有接到训令就擅自返国,把他逮捕,判处死刑。

大清全国舆论沸腾,左宗棠也集结军队,准备进攻。俄国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但那时他们还没有西伯利亚铁路,运兵困难。而且新征服的中亚诸国,有乘机反抗,跟中国合作的危险。最后,中俄两国恢复谈判,清政府这一次没有再派满洲权贵了,而派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当全权代表。

1881年,双方签订《圣彼得堡条约》(又称《收回伊犁条约》):

1、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二万平方公里)给俄国(总算保住了特克斯河流域三万平方公里)。

2、赔偿军费900万俄元(卢布)(多了400万俄元,总约合中国白银500万两)。

俄国仍不肯罢休,两年后(1883),再跟中国勘定斋桑泊以东边界,签订《科塔条约》(外蒙古科布多与新疆塔城间边界条约),用不着问,吃亏上当,割地如仪的仍是可怜的中国,面积三万平方公里(约有台湾岛那么大)的斋桑泊地区,再断送给俄国。

在清政府满洲权贵领导下,我国领土被俄国一大块一大块的宰割。比起英国、法国以及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那种开枪开炮、声震四邻的公开抢劫,俄国的手段,更高一级。而最使中国人啼笑皆非的是,俄国每一次攫取中国土地,都在它坚称对中国十分友善和坚称它是中国最好的朋友之后。


廣南阮家熙宗孝文大王


沙俄当时应该是处于观望的态度是很摇摆的。鸦片战争至使清朝损失很多领土,清朝面对其它的国家的态度是很软弱的。为什么在新疆这个问题很强硬呢?是因为当时的国难大都来自海上,北京失守,政府官员大都要到西安避难。而如果新疆沦陷只会加剧清政府的灭亡。左宗棠的眼光是很长远的,无愧清朝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