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到底改变了什么?


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到底改变了什么?

#今年起高校自主招生取消#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平稳落地和有序推进,新高考总体建构已经完成,正在不断地完善和推进。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协调各项改革的衔接,同步推进普及攻坚、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完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是当务之急,要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招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而近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正是完善高招制度、优化育人方式的重要措施。


那么,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到底改变了什么?


两个明显变化:


一.更高得政治站位

更加重视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集中资源和力量选拔培养一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紧缺人才,可见,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不仅仅是主题词的变化,而是人才观的变化,培养视角的变化。招生主导从高校自主转变为国家引导,有了更高的政治站位。

二.更公平的选拔制度

在制度设计上,从两方面保证公平: 1.更完备的分类。主要选拔两类群体,一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这部分是强基计划选拔的主体,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门槛。二是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偏才怪才”。相对于“自主招生”以学科竞赛成绩为门槛,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分类更完备。 2.更全面的考核和更严格的规定。第一类学生的考核借鉴“综合评价招生”试行方案,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5%),并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第二类学生的考核由高校提前制订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由此可以看出,原来的自主招生办法,其招生录取过程与现行高考是一个并列关系,甚至先行于高考,学校的各种测试都是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前进行;而自主招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降分幅度,过程不够透明等问题也留下了一些灰色空间。目前强基计划的录取方式在赋予学校自主权的同时,又把这种权力透明化,最大程度规范了学校的自由裁量权。从这个角度看,这不仅仅是落实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保障公平公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