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一些人喜歡看爽文小說而流傳久的卻大多數是悲劇小說?

後超人


爽文小說好像都是這種,某家族基因強大,天生神力,自帶主角光環,長相帥氣逼人,武功絕世天下,其他角色被主角分分鐘碾壓;霸道總裁白手起家,不苟言笑,年少有為,風流倜儻,憑藉超人的智商和手段,創立了極強大的商業帝國;某屌絲突然逆襲,一路開掛,從此平步青雲,走上人生巔峰。其中往往還會穿插風吹不倒,雨打不破的忠貞愛情故事。男主或女主開啟一路順風順水的開掛人生。另外還會加入各種可能會有些聳人聽聞的元素進去。

類似於次的爽文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感官刺激,情節會設置的神話又刺激。好像一下子就什麼都有了,極盡全力,自帶各種優越感,看的讀者各種爽,各種拍案叫絕,不禁感慨,人生只有這樣過才不算是辜負!

究其本質,人們總是在追求好的東西,比如無盡的力量,無窮的財富,或者是不用太多勞動就能夠去獲得的東西。所以有的人看到這樣的東西難免會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住。

但是,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沒有經久不衰的有神力的家族,沒有不經過種種困難,不流汗流淚就有的大富大貴,就算是生在富貴的家庭,我想也應該不會一路順風順水吧。也就是說這種爽文小說,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的調劑,豐富一下自己的心靈,讓有些枯燥的心得到一些浸潤,一如既往的相信美好,熱愛生活。但對實際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借鑑意義,也不是真正能打到人心裡去的,能喚醒人心坎兒裡的實實在在的東西。

然而,真正的經典之作是能夠反映出你真實的生活狀態的,能給你生活智慧的,或者說是可以反映一些生活問題的。而其中的經典悲劇之作,更是能夠讓你在悲傷,遺憾,惱火的同時深入去思考一件事的是非對錯。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最喜歡的書,是回族作家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裡面存在著三個愛情悲劇。回族姑娘的爸爸和媽媽,不愛卻偏被捆綁在一起。姑娘的爸爸和小姨,愛卻有違倫理,只能錯過。姑娘和自己的大學老師,深愛卻有違宗教信仰,最終更是被命運捉弄,天人永隔。在一起了的,卻是將就,終是一直過了下去,但誰都不是真的開心。沒在一起的,很遺憾,但想想要是他們真的在一起了,在倫理,宗教面前,在悠悠眾口之下,他們的日子能和相愛時一樣甜蜜幸福嗎?真正的問題終是在哪裡?

儘管看完心很痛,但我想這樣的思考是我讀爽文小說所得不到的。

謝謝。


我是佚名


看爽文最大的好處就是爽。現實中大家都是平凡人,受到很多的困擾與束縛,只能在想象中實現大殺四方,名動天下。爽文正是契合了人們心中的想象,在文中,主角可能天生廢柴,但是可以大開金手指,升級神速,短時間內揚眉吐氣,打臉眾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路開掛式的爽到結局,讓人大呼過癮。

另外,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反覆琢磨,深入思考,也願意看這種不需要思考,可以逃避現實,發洩情緒,讓人得到心理滿足的爽文。爽文成為一種“解壓良藥”,所以大家都愛看。

經典小說內容豐富,語言優美,情感真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讓人常讀常新,時時都有新發現。這些小說往往反映了人性的複雜和真實,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悲劇總是更能夠深刻的體現出人性的善惡美醜,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人感嘆唏噓,並深深思索,所以經典小說大多以悲劇收場。

“爽文”受到歡迎有它現實的意義,但是要真正豐富精神,愉悅靈魂,還是需要多讀一讀能夠點燃生命、震撼人心的經典名著。


醉眠芳草


看爽文小說時都是休閒娛樂的,休閒時自然喜歡看爽快一些的,如今的網文都是這樣的路數,讓人看著爽快就能吸引讀者。但大多數的爽文路數都是類似的,看過之後根本不會有什麼觸動,看過了也就是看過了。

比方說很多那種刷怪的,開始都是某主角是天才,因為意外廢掉了,然後什麼神秘人物出現了,在神秘人的幫助下王者歸來,類似的橋段看著樂一樂也就算了,怎麼可能會有什麼觸動,又怎麼可能流傳開來。


金庸小說就從來不是這樣的爽文,他的小說多是悲劇收尾。雪山飛狐中胡斐和苗人鳳生死決戰,不知生死。飛狐外傳中胡斐跟敵人拼殺一場,袁紫衣走了。天龍八部中蕭峰自盡了,阿紫陪他一起死,遊坦之也跟下去了。白馬嘯西風的李文秀自己牽著老邁的白馬回江南了。

神鵰俠侶中楊過等了小龍女十六年,見面之後很快歸隱了,郭襄程英等人終生不嫁。書劍恩仇錄的香香公主去世了。俠客行看似是大圓滿結局,可是狗哥剛剛明白自己身世,撫養他長大的養母便死了。

除了金庸小說,其他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多是悲劇,如紅樓夢。之所以多是悲劇,是因為悲更能入心。

悲是對人內心最深層次的觸動,為一件事流過淚,這件事你就不會忘記。為一個人傷過心,這個人你就不會忘記。簡單的例子,應該都有過單戀的人,那個人即便過去了很多很多年,你也不會忘記。為這個人痴過傷過,心頭就有了烙印,文學作品也是這樣。


燈閱泰山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這句話來看,悲劇的本身首先就是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決定了悲劇經久流傳。

但是“毀滅給人看”這句話又說明悲劇太過沉重,像我們看完一部悲劇之後,往往心中壓抑難過,久久不能散去,現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那麼大,去看悲劇,未免會讓生活更沉重。

爽文就不一樣了,儘管多的是升級打怪的套路,但看著一個小人物,通過努力和主角光環的運氣,最終取得成功,好比在另一個世界裡找到了成功的那個自己,有什麼理由不喜歡看呢?


夏天成長記


看悲劇小說的時候會很氣憤,會想為什麼小說不能給裡面的人物一個完美結局呢

從一開始看小說就可能抱著現實世界不能給我完美人物而書裡的角色會給我溫暖的想法,當莫名的看了一個悲劇的小說的時候又停不下(一邊為書裡的人物感到惋惜,一邊又期待作者能讓小說裡面的人物性格不完美變得完美,可結局還是不完美,會“心有餘悸”吧,能讓你心疼的又何嘗不是心動的一種表現呢,時不時的會去想書裡面的角色為什麼要那樣呢,當自己想不通又看到身邊人有各種不幸的時候會更加的讓自己想要去和別人議論關於書裡角色的不幸以達到安慰自己或者身邊人,原來自己生活也不是那麼的不堪一擊的,至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有書裡角色所向往的某種生活軌跡吧)

爽文世界裡的生活我們難以複製,但悲劇的小說會讓我們以為自己的生活比書裡的角色過的生活好

人都是嚮往美好生活吧!而美好生活都是有個對比性的,不幸的是那個和我們做對比的我們恰恰選擇了悲劇小說當原型


磕巴與少女


我覺得可以用一句話解釋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句話出自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故事兩條線一個悲劇一個喜劇,恰如作者所說,安娜的悲劇驚心動魄,列文的喜劇則彷彿發生在我們日常

正因為是悲劇,所以與眾不同,所以主人公要選擇一般人不一樣的路,所以主人公往往註定失敗但是義無反顧,所以我們同情主角記住主角卻不會想要經歷主角的不幸

而同樣的,正因為是爽文,所以一定要符合現實,主人公總是被拯救或是得到和解,一切矛盾都要有一個相似的妥協的結尾,正如我們所希望的,也正如我們所常見並遺忘。


第十三號宇航員


你好,我是曹鏡明

關於您的問題,木心曾有過這樣的回答:

人類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傳、高雅的失傳。

為什麼經典著作多是“悲劇”形式

整個人類文化就是自戀文化。因為人類愛自己,想要了解自己,所以喜愛照鏡子,產生最早的人格化文學雛形。而這些文學雛形在誕生之初,尚未具備任何“藝術”成分,僅是以“記錄”為目的,客觀(儘可能的客觀)呈現出一些值得“銘記”的事情。

其中最早可追溯的便是,記錄人類的騷動、不安,並逐漸由此形成個人文學。故而所有偉大的文學藝術作品,記錄的都是不幸福的,不安的,或是騷動的,僅以悲劇形式表現居多;因為正是這種不幸福的、不安的、騷動的由文學藝術作品返照到自己的人生、意識世界之中,才具備淨化作用。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閱讀“爽文”類作品

因為人生已然如此艱難,何必再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自找沒趣?

“趨利避害”是動物的天性。

閱讀“爽文”也是天性使然,用一些價值不大,但可以消磨時間,開懷大笑的作品來取悅自己的種種不快,何嘗不是另一種“笑對生活”?

尤其是那些小人物逆襲,一路外掛開到天際的無腦文,看的就是打臉,以及打臉時所產生的效果,至於為什麼打臉。誰真的在乎?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活這一場,可往往生活的果實令人苦不堪言。

爽文也不一定就比經典差

可話又說回來了,閱讀“爽文”也沒什麼不好的,生活、人生已然如此,總比再去閱讀那些苦大仇深的悲劇,雪上加霜吧!

這絕不是“膚淺”,只是學會了笑對生活。

用閱讀爽文的方式來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調換看待世界的視角,用力將一切的煩惱清零,以便用一種更好的心態來面對未來嶄新的生活。

話句話說:爽文更大的是對社會的價值,而經典才是對人類的價值,兩者缺一不可,相互補充,不能構建這個和諧的文藝創作環境以及社會環境。


曹鏡明


爽文小說的過程和結局都是美好的,讓你認為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但如果是悲情小說的話,它的過程和結果一般都不會太好,從而讓你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主角怎麼怎麼樣結局就會怎麼怎麼樣。這就讓你有了深刻的印象。


朱各大榭


人生來是悲劇的,我們只是活著努力不悲劇而已。悲劇小說的流傳是人內心深處的靈魂觸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