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堂弟毛澤連:血濃於水又堅持原則


讀史|毛澤東與堂弟毛澤連:血濃於水又堅持原則

毛澤連字潤髮,1913年出生,與毛澤東是未出“五服”的本家兄弟。毛家親房“澤”字輩兄弟共10個,毛澤東排第三,毛澤連排第九。共和國領袖的堂弟是韶山沖裡一個普普通通的莊稼人,又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毛澤連的父親毛尉生早逝,母親陳氏帶著4個兒女過著飢寒交迫的日子。1909年,毛澤連的姐姐菊妹子(即毛澤建)剛滿4歲,便被接到毛澤東家,被毛澤東母親收為養女。毛澤東在外地讀書後,寒暑假回家常去毛澤連家看望嬸母,毛澤連比毛澤東小20歲,那時還是幼童,毛澤東便喜歡逗逗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堂弟。

1925年秋天,毛澤東帶病從上海回韶山開展農民運動,夫人楊開慧和兒子岸英、岸青同行,楊開慧忙忙碌碌,協助毛澤東辦農民夜校,搞調查,並建立了韶山黨支部,這是湖南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剛滿13歲的毛澤連雖然年幼,但他朦朦朧朧知道:三哥和三嫂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這次回韶山是在幹一件大事情,他給毛澤東當義務通訊員,還帶頭參加兒童團,為黨組織開會站崗放哨。

讀史|毛澤東與堂弟毛澤連:血濃於水又堅持原則

隆冬的一個晚上,夜色深沉,年關將至,老百姓都在家裡忙著活計。軍閥趙恆惕得知毛澤東回到韶山辦農會,指使他的弟弟,任湘潭縣長的趙恆哲帶領一隊槍兵前來圍捕毛澤東。他們快到上屋場時,被放哨的毛澤連發現,毛澤連故意大聲咳嗽,並高擎馬燈向毛澤東示警。毛澤東見情況不妙,馬上穿後門隱身密林裡,方才脫險。

脫險後,毛澤東去了廣州。由於楊開慧協助毛澤東在韶山開展農民運動,也成了敵人抓捕的對象。毛澤東走後的第二天,韶山沖的石板古道上,個頭較高又有一肚子力氣的毛澤連,打扮整潔,挑著一副籮筐,一頭坐著毛岸英,一頭坐著毛岸青,緊跟在後面的楊開慧罩著印花土布藍色頭巾,足穿繡花鞋,儼然是小叔子送嫂嫂回孃家。敵排長帶著士兵與楊開慧擦肩而過,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楊開慧在他們的眼皮底下坦坦蕩蕩地“溜”走了。

1927年1月5日,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來到家鄉韶山,毛澤連見三哥回來了,高興得像過年一樣,緊緊拉著三哥的手,問這問那。毛澤東離開韶山時,毛澤連給三哥揹著包袱和雨傘,一直送到村外。這一別,竟是22年。

1949年,毛澤東定居北京。新中國成立後,在毛家“澤”字輩兄弟以及毛澤東所有的親戚朋友中,毛澤連是第一批受邀到北京中南海做客的。建國前夕,他同李舸(毛澤東表弟)一起去北京中南海見毛澤東,秘書引領他倆來到菊香書屋。

當客人進來,毛澤東見到分別22年的堂弟,興奮之情油然而生,他立即起身迎了上來,三兄弟的手緊緊握在一起。毛澤連親切地叫毛澤東“三哥”“主席三哥”,毛澤東也親切地叫毛澤連“九弟”“潤髮九弟”。

讀史|毛澤東與堂弟毛澤連:血濃於水又堅持原則

毛澤東留堂弟毛澤連和表弟李舸在北京參加了開國大典,毛澤連坐在天安門城樓觀禮臺上,親耳聆聽三哥用濃重的韶山口音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毛澤連不禁心潮澎湃,眼含喜淚。

從建國前夕到毛澤東去世的27年間,毛澤連去北京11次,是毛澤東所有親友中去的次數最多的一個,除毛澤東到外地視察或參加特別重要的會議外,每次都受到接見。

毛澤東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人,在親戚面前,他堅持“實”與“嚴”的原則,正確處理關係,恰到好處。毛澤連初來北京時,毛澤東見他左眼失明,右眼也患疾病,視物不清,非常痛心,於是對毛澤連關懷備至。

他叫岸英請了一天假,同田家英一道將毛澤連帶到協和醫院治療眼病,並讓李敏、李訥姐妹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毛澤連很不習慣女護士護理,毛澤東知道後又吩咐岸英儘量抽出時間,多照顧九叔。毛岸英有空就往醫院跑,給他餵飯。

由於左眼受傷時間太長,又未及時治療,無法復明,最後醫師為毛澤連動了手術。手術後,毛澤東從百忙中抽出時間,親自來到協和醫院看望弟弟。醫師打算過一段時間給毛澤連換上假眼睛,毛澤連問毛澤東:“主席三哥,你看我的左眼珠子還換不換?”毛澤東說:“換隻假眼睛也是擺設,還是看不見……你自己的主意呢?”毛澤連回答道:“那就不換了,聽主席三哥的。”就這樣,毛澤連的左眼一直空著眼珠。

一個月後,毛澤東跟堂弟說:“你的眼疾時間太長,北京協和醫院治不好,你還是早些回韶山去。”這時,李舸出面,在毛澤東面前反覆提到毛澤連的家庭困難,並請主席給以特殊照顧。

但毛澤東親切而嚴厲地對他們說:“澤連的困難我曉得。現在也不光是澤連一個人有困難,我要解決全國人民的困難,如果我只解決他一個人的困難,那我這個主席就不好當了!澤連的困難我自己會盡力接濟一點。”

讀史|毛澤東與堂弟毛澤連:血濃於水又堅持原則

此後,毛澤東就從自己的稿費中每年定期給毛澤連寄上200元作生活補助,一直延續到1958年。農村公共食堂停辦後,中央辦公廳又每月寄給毛澤連20元,接連寄了好幾年,毛澤東知道後,硬要把這筆錢從自己稿費中開支。

毛澤東一直牽掛著堂弟毛澤連,常常寄錢寄物,幫助他治病和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直到20世紀70年代,毛澤東重病在身,還交代女兒李敏:家鄉還有兩個叔叔,連飯都吃不飽,你們要經常回去看看。這兩個叔叔,一個是毛澤連,另一個是毛澤榮。李敏遵照父親的遺囑,後來回到韶山,專程看望了兩位叔叔。

由於毛澤東的嚴格要求和親切教誨,影響了毛澤連的行為。他雖是毛澤東的堂弟,但始終牢記三哥的勸告,以一個莊稼人的身份廝守田園,種田餵豬,在這綠色的山衝裡默默地勞作。毛澤連沒有因為自己有一個特殊的身份而放棄對子女的耐心教育和嚴格要求,他的兒女也沒有因為有個特殊的背景去追求榮華富貴。

毛澤東一貫嚴於律己,十分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力,從不濫用職權為個人、為親友牟取私利。然而親人一旦有了困難,他熱情相幫,慷慨解囊,從自己的工資和稿費中給予資助,更多的是給以啟迪,培養志氣。

1993年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00週年暨韶山廣場毛澤東銅像落成的慶典會上,作為毛澤東的親屬代表,毛岸平(毛澤連長子)如是說:“我們雖然有著特殊的背景,但是父親從來不顯擺,和我們全家都以社會的普通一員嚴格要求自己,這是老人家傳給兒女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優良家風;另外從這一點說,我們對毛澤東這個偉大形象增添了光彩!”

(摘自《領導文萃》2020年2月下)


讀史|毛澤東與堂弟毛澤連:血濃於水又堅持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