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老規矩你知道多少?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稱老規矩,不若稱之為中國傳統的思想精粹,那麼在華夏兒女的心中,最值得讚譽的便應為中庸之道。

天者,浩瀚博大也,育萬物之靈,地者,廣袤柔美也,聚萬物之源;天有日光熹微,月華流轉,地有沃土千里,靜水流深。我們存在於天地之間,與天地共榮共濟,晝夜更替,歲月枯榮,天以啟人,人以合天,天人一體,萬物一心。

何為中庸?首先,中庸是天人合一的完美彰顯。“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天地各司其職,草木榮枯有時,大江東去,星漢西流,晝夜更替,時光流轉,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這一切都是自然無形的規律與準則,唯有對自然深懷感恩敬畏之心,對生命飽含熱愛尊重之意,才能心懷萬物,放眼山川,才能跳出自身侷限,放眼世界,尋覓到最深刻的美麗,最雋永的風景。萬象皆詩,萬物皆友。辛棄疾曾登山眺遠感慨“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亦有蘇軾望月笑嘆“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人較之於天地,雖一小物,歲月長河中也不過流沙一粒,若思想可亙古長存,暢遊於青山綠水,共天地而萬古長春,又何不為天人合一的致勝之道呢?

大儒程顥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有中正平和之意,與其相對的是較為偏激極端的思想,“月圓則虧,物極必反”正闡明此理。如“大象因牙而被擒,蚌因有珠而見剖”,鋒芒畢露往往會自傷其身。孔子曾經極力讚揚舜“執其兩端,而用其中於民”,強調的是一種從容合理,適度處世的態度。“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庸之道,以方圓為喻再恰當不過。方者,是禮義的守護,原則的堅守,更是一個人的本心所向與秉性追求;圓者,是個人處世之道的運用,是一種方法的轉換,靈活的變通,方圓齊用,功效俱呈,這才是君子的大智。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新中國初期在外交領域的傑出表現,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方圓之道,既堅持了泱泱大國的原則和底線,又廣交朋友衝破封鎖,萬隆會議中國主倡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更是折射出中庸之道的優雅月光。

除卻處世之道,寬和仁厚之心亦不可少。“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素位其行”、“內省慎獨”、“至誠無息”,無一不是君子風範的詮釋。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學會“慎獨”,以一種虔誠的的心態自我修煉,自我約束,反求諸己,方可有容乃大。著名的“貞觀之治”,唐太宗虛懷博納,以仁和寬厚的胸懷處理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才使大唐帝國昌盛開明,煥發勃勃生機。


舟一芥


中國的老規矩我知道的不多,便把我僅知道的幾個寫下來:

1、小輩無論在哪裡,幹什麼,只要有長輩在,背北面南的那個位置都不可以佔。那個位置是屬於最德高望重的長輩的。

2、吃飯的時候,長輩未動筷,小輩不能動。不可以在飯桌上對著菜挑挑揀揀,正式場合要用公筷,不能把筷子插在飯碗裡(祭奠逝去的人才會這樣做),不能用筷子敲碗(像要飯的乞丐)。吃魚的時候不能直接給魚翻身(舊音像翻船),要從魚頭那裡倒轉到另一面,寓意掉頭,有安全返回的意思。飯吃完了要加飯,不能問人“要飯嗎?”,要說添飯。

3、拱手作揖時,要左手成掌在上,右手握拳在下。

4、敬酒時,如果是長輩,酒杯一定要比長輩低。酒要倒滿,茶要八分滿。

5、正月不剃頭。大年初一不掃地。新年期間不討債。

6、日子逢七不離家,逢八不歸家。

7、不要斜眼看人。

我就知道這麼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粗糧饅頭O


中國人口眾多,同時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地有各地的風俗,傳統老規矩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我個人認為,有些老規矩比如尊老愛幼儒家禮法我們要傳承,但是還有一些封建迷信或者沒有教育意義的老規矩,我們堅決不能認同。

好的規矩比如飯桌上的規矩,飯桌上坐姿要端正,吃飯不要大聲說話,不能蹺二郎腿。要給長輩或者客人先盛飯,吃飯要讓長輩客人先動筷。不許用筷子敲打碗盤,這是乞丐的做法,同時也是不尊重的意思。吃飯時不能亂翻,吃飯時在盤子亂翻也是大人不允許的。

還有一些禮儀見長輩要先打招呼問好,出門前也要跟長輩打招呼等。這些老規矩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這些尊老愛幼的老規矩,對人們有著深遠的影響,值的我們去遵守傳承的文化精華。

還有一些封建迷信的老規矩我們要堅決打擊掉,更不要去傳承。比如男尊女卑的思想,原來吃飯女人不能上桌,要等到親戚朋友吃完女人才能吃飯,這些都是重男輕女的思想。教育孩子“棍棒下面出孝子”等,這些老規矩就是流傳下來的封建迷信思想。

對於中國的一些老規矩我們要“留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傳承其精華,規矩是能改進的,我們必須在當下繼承和發展中華文化的精華,為後代留下優良的文化傳統。


爽朗不如小心


古話說:沒有規距,不成方圓。老規矩就是老祖傳下來的做人做事的禮儀,也是我們五千年中國文化的“根”。

比如老規矩要求我們每個人平時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再比如我們聚會或家宴時,上菜後應該先讓長者或尊者先品嚐用餐,然後我們晚輩再吃。不能壞了規距,否則就會被人痴笑。這也是孔子說“不知禮,無一禮也”。比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這就是一種最基本的禮節,再比如去別人家做客時不要隨便動別人家的東西,也是從小就要讓小孩子懂得的禮儀。還有如晚輩向長輩敬酒時,晚輩要將杯舉得低於長輩的杯子,用杯沿碰對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將杯舉得比對方高,否則就是失禮,晚輩還應該背臉並將雙手舉杯而飲。現在的職場當中,下級向上級敬酒的時候也需要遵守這些禮儀。尊守規矩的人處處受到歡迎,沒有規距的人會處處踫壁。



半個南山人


中國的老規矩太多了,我就說說我知道的。

1.在新年的時候,大年三十吃年夜飯,餐桌上面必須要有的一道菜就是魚,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面年年有餘。

2.還有大年初一是給親朋好友拜年,大年初二是去給外公外婆拜年,大年初三是舅舅舅媽。而且拜年只能是在上午,不能下午去別人家裡拜年。

3.吃飯的時候,長輩沒有動筷子,晚輩就不能動筷子。

4.吃年夜飯之前一定要先磕頭拜祖先。

5.正月裡是不能剪頭髮的,大年初一是不能洗衣服,打掃衛生的。


胖胖的雪小仙女


 在中國,有很多延續下來的老傳統,特別是在生活方面,更是方方面面都講究規矩。現在雖然好了很多,大家也隨意了很多,但是那些老規矩其實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

  中國傳統老規矩包括1.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因為象徵香爐;2.不能用筷子敲盤碗,有乞 丐之嫌;3.客人添飯時不能說:還要飯嗎?4.敲門應該先敲一下,再連敲兩下,急促拍門屬於報喪;5.長輩坐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6.喝湯不許吸溜,吃 飯不許吧嗒嘴;7、吃飯時手要扶碗…等。


Ghhbbijnbfffcfyhhbbj


有家規:早上一起床想父母問安,吃飯長輩要先動筷子,有客來家吃飯女子不上桌,父子不同席


我非聖賢


中國的老規矩大多封建迷信。

男尊女卑是最典型的。有很多事不許女人參加,商量家中大事不徵求女人建議。家族譜中不記女孩名,媳婦只寫某某姓氏,不寫實名。

漢族人不遵從少數民族風俗。

敬老是很講究的,小輩人不許叫長輩的名諱,場合上長輩站著晚輩絕不許坐著。長輩沒吃飯,晚輩再餓也不能先吃。

教育孩子沒耐心。說什麼:小孩兒不打,上房揭瓦。打孩子是常有的事。

年三十下午掃院子貼對子,垃圾不許仍掉,燒掉(名曰 嘔歲)。晚上小輩先給本族老輩磕頭(名曰 辭歲),大方的人會給小輩 壓歲錢。 初一這天,年紀大的坐家等晚輩來拜年。中青年男人出去給親朋好友家長輩拜年。婦女要等初二才可出門拜年。

嗨!三天三夜說不完,老舊規矩太多。現如今的人,有很多都不聽那一套,繼承老規矩的還是上歲數人。


戈亮8


中國的老規矩很多:有過節的規矩、做人的規矩、做事的規矩、交友的規矩等等。比如除夕夜吃團圓飯、大年初一早起給長輩磕頭、年初二出嫁的閨女回孃家、農曆六月初一蒸糖饅頭等;吃飯筷子不能直插在碗裡、筷子不能敲碗邊;做人要講誠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交友要慎重,跟著啥人學啥人,跟著司馬學嚇神;孩子週歲要抓周,看看長大了能幹啥,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等等。

實際上這些老規矩大多反映了我們的風俗習慣,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繼承發揚光大!


孺子牛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弄壞東西要賠

現在這幾條,難、難、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