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戰略管理意識,才有美的華為的今天

各位大都是戰略板塊的同仁,其實不論戰略部門也好、其他職能部門也好,都有後臺部門如何在經營管理中發揮作用的困惑,甚至也還有職業發展的困惑。我原來在美的,也一直是在後臺職能部門,但很多美的職能管理人員和你聊事情,你很有可能認為他是業務部門的、是搞經營的。

因為有戰略管理意識,才有美的華為的今天

美的人的經營意識都很強,美的職能部門的人,尤其是幹部,沒有常見的那種知識分子的“迂腐”或者說“專業”,而是深入業務、鑽研業務的。美的的財務更是如此,美的系人才中的財務體系人員,在外部廣受歡迎。很多老闆用美的的財務,都有一個感覺,就是他們的經營意識很強,絕對是經營型的財務。

我跟很多老闆聊,都以為我是搞銷售的、做業務、搞經營的,但實際上我一天銷售都沒幹過,我現在講財務、講預算,別人會以為我是搞財務的,其實我也沒有幹過。為什麼我們這些職能管理者會讓人感覺是搞業務的人、或者熱衷於談經營談數字談業務呢?這就是美的的特色,或者說是我們受美的的影響,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了經營。在美的,後臺的如果不懂業務不懂經營,根本做不好後臺的事情。

我覺得不管是做財務、做戰略,還是做人力資源,一定要避免專業陷阱。搞戰略管理的,不見得一定動不動拿戰略那些套路。甚至大膽一點講,沒有什麼所謂的專業可言,財務管理它不是個專業、戰略管理也不是個專業,一切都是基於經營的。在企業裡,

沒有管理,只有經營。

因為有戰略管理意識,才有美的華為的今天

第一,一定要去深入瞭解業務。

要跟業務的人去交朋友,要站在業務的角度思考,假如我是CEO,該怎麼辦?假如我是營銷總監,我會怎麼幹?假如我是事業部總經理,會怎麼看總部的工作?

第二,一定要強調數據洞察。

數據即洞察,一定要把週轉率指標、投入產出比、人效等等數據的邏輯打通,而不是簡單把各種數據堆在上面。

第三,打通價值邏輯。

我的工作在公司裡的價值點在哪裡?投入了什麼,創造了什麼?通過哪些指標來評價與衡量我們企業?

第四,建立全局思維。

客觀講,職能部門經常犯這種專業錯誤,總是從一個專業的角度對很多事情杞人憂天,這也不對那也不行。作為專業管理者,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過於追求完美,看到一點問題大驚小怪。這個問題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對全局的影響怎麼樣?站在全局的角度,這個事情是什麼性質的?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消滅,一定是辯證看待、抓大放小。

我們幹任何事情,一定要想著它對經營產生了什麼意義。我做戰略,這公司沒有我,有沒有什麼影響?我做人力,這個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換個人來做,有什麼不一樣?而且職能管理者不能過於追求內部的存在感,甚至要勇於犧牲,因為直接創造價值的在前方,後方是為前方服務的,一旦後方變重,就會產生官僚主義,這種存在感是非常有害的。

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會需要很多綜合性的、全面性的經營人才。中國靠企業家精神驅動的時代已經漸漸過去了。不是說企業家精神不重要,改革開放40年了,再只靠企業家精神是不行的,或者說再想出現一大批企業家來改變中國經濟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在經營上還有很大的空間。

因為有戰略管理意識,才有美的華為的今天

很多的企業管理粗放、資源消耗很大、人效很低,需要一批真正懂經營的綜合性人才,才可以把企業運作得更好,也可以把整個中國的經濟運作得更好。我覺得對更多的職業經理人來講,這是巨大的機會。

“管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帶來驚喜。”這是我一直在向企業家們傳播的一個理念。利潤的規劃也好、通過預算經營分析去提高企業的戰略執行能力也好,都是慢功夫。我們作為管理者,也要去影響老闆,願意在管理上堅持投入。

我前段時間寫過一篇文章,叫《任正非的1997和何享健的1998》。很多企業都在學華為、學美的,但是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回過去看20年前,華為和美的做了什麼。只有這麼去看,才能夠看得清楚。

20年前,任正非和何享健就跟別的企業家不一樣,他們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開始抓管理、抓流程、抓制度,並且在引進人才、培養人才隊伍。因為有這樣的管理意識,才有美的華為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