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我每次去大明塘吃下午茶,都会路过鳌台书院。而不巧的是,每一次路过,鳌台书院都是大门紧闭着。不知是因为它平时不对外开放,还是因为我挑选的下午茶时间不对,总之就这样一次次在书院门前徘徊而不得进入。只要心心念念,目标总会实现,有一天我终于遇上鳌台书院开门了。我有些许兴奋,立马走进了书院,连下午茶都顾不上去吃了。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在参观之前,我对鳌台书院已有大致的了解。鳌台书院是厚街的文化符号,至今已有54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曾任宝庆知府的王恪回到家乡厚街,在乡族中呼吁捐资助学,于凤林长生庙侧创建了鳌台书院。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书院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王恪的后代族人将书院移建于菊山之侧,也就是如今的这个位置。据说,移建后的鳌台书院面积达700多平方米,院内设有学堂、宿舍等场所,可同时容纳150多名学生。


昔日的鳌台书院有多辉煌呢?据统计,书院于明清两代共培养出两名进士,以及二十多名举人。其中,从书院走出来的最高级别官员,是明朝户部尚书王缜,他是书院创建者王恪的儿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鳌台书院是东莞罕见的一家曾有“三甲留墨”的书院,即是说状元、榜眼及探花都曾为书院题写匾联。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状元庄有恭,写下手书“师古圣贤”,曾高挂于书院的中堂之上。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榜眼冯愿,为书院题写对联:”学贵因时,通古今之谓士。地原毓秀,树栋梁以成材。”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探花陈伯陶,题写“鳌台书院”四字,曾为书院正门上方的石匾。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我在鳌台书院里慢慢走着,感受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书院是一座三进大院,三进分别为正门、中堂及奎星楼,两侧为回廊和厢房。我沿着回廊行走,跨上一级级台阶,不知不觉已绕了书院一圈。书院十分典雅大气,但是所有的建筑都太新了,怎么看都不像是已历经500多年的岁月。原来,现今的鳌台书院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是全新的建筑,只是基本上保留了当年的格局。鳌台书院为什么需要重建?则要说一说它在20世纪后的坎坷命运了。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20世纪伊始,也就是1900年,鳌台书院进行了重大维修,重建了正门并镶嵌了牌匾和对联。当时已是清朝末年,国家已处于衰落的状态,重修书院可能是对未来的一种希望及寄托。而之后局势越来越动荡了,清政府倒台后,国家进入军阀混战时期,不知当时鳌台书院是否还有授课教学?在抗日时期,日军征用了鳌台书院,并在撤离时破坏了书院后堂。新中国成立后,鳌台书院改为厚街中心小学,其间兼办民办中学,它作为厚街的最高学府,一直持续到1958年。


随后到了文革时期,书院遭遇了更大的灾难,它在“破四旧”的浪潮中,主体建筑被完全拆毁,偌大的书院只剩下大门匾额和断成两截的大门对联。文革结束后,书院两侧厢房被改建成二层楼房,作为新的教学楼使用。直到1990年,鳌台书院旧址被列为文物保护点,它才终于被有意识地保护起来。紧接着,厚街中心小学于1998年迁出,厚街镇政府于2007年决定修复书院。最终,鳌台书院于2012年在旧址上完成重建,它根据文献记载的历史草图进行复原和扩充,占地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在这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鳌台书院经历了毁灭,又重获了新生。幸运的是,它又焕发了新的风采,再次承载起那曾断裂的文脉及记忆。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我站在书院的中堂里,抬头看着那块金色匾额,匾额上“师古圣贤”四字已并非状元庄有恭的墨迹,却依旧传达着当年的治学态度。匾额两侧的柱子上,雕刻着榜眼冯愿的对联,如今默读仍可感受到他的才思及学问。而探花陈伯陶题字的石匾,其原物就存放于书院文物室,这是“三甲留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真迹。虽然状元和榜眼的手书早已不见踪影,但他们所流传下来的精神如光芒万丈。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穿过中堂,便来到了位于书院最后方的奎星楼,它也是整座书院的最高建筑。鳌台书院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建造过程中没有使用钉子和水泥,是东莞市首例完全按照古建筑方法进行建造的建筑,而奎星楼更是创造了全国首例二层木石结构安装的范例。这在仿古建筑中是十分难得的,鳌台书院不仅竭力还原了历史风貌,连建筑工艺都与古代一脉相承。虽然现在的书院是重建的,几乎已没有历史上的痕迹,可这份用心及讲究,我觉得已经把书院500多年的灵魂给唤醒了!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奎星楼里有木制的楼梯,沿着楼梯可登上二楼。楼上是一个宽敞的大厅,阳光透过一排敞开的木门,在地板上留下了光影。走出大厅,即可站在石栏前眺望书院,中堂及两侧回廊屋顶上的雕刻也尽收眼底。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书院屋顶有着许多独特的景观。例如中堂的屋脊上,有两头倒立着的怪鱼,它们左右对称,仿佛正对峙着。回廊屋脊上的某一块灰雕中,有一只藏在笔壶与卷轴之间的精灵,它怒气冲冲地,眼神似乎正向我发出警告。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正门屋顶上的雕刻最为丰富,各种工艺精美绝伦。首先,最顶部是一轮如旭日般的石雕。接着,屋脊被分为了上下两层,布满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和山水景色的砖雕及灰雕。再往下,在绿色瓦片下方,是一块长长的红底金箔木雕,木雕上正演绎着一个古代的战争故事。这些雕刻就像是一本本书籍,它们可能在屋顶上,或者出现在书院的某一个角落,只要认真去凝视它们,就可以阅读出不少有意思的信息。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我来分享一段在网上看到的游记,那是曾在鳌台书院读书的网友写的。大致内容为:”跨进大门,依稀记得小学时的格局。左边厢房和里面是古旧的瓦片房教室,右边是新建的二层教学楼,如今都拆了。飘着玉兰花香的操场空荡荡的,换上了古建筑风格的展厅,中堂是以前升国旗的地方。而书院里的后门,是学生通往幸福之门,因为后门有好多小吃摊,那里有炸番薯、豆角串、猪皮……“我觉得这段文字写得特别好,它生动地描述了当年鳌台书院的状态。如今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但这一切曾真实地发生在这个地方,虽然看似无迹可寻了,但却深深地存在于每一位亲历者的心里。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

可能有人会这么觉得:鳌台书院都是新建的,没什么意思,也没什么看头。但我认为,一座建筑的价值及意义,与它的新旧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在变迁的岁月中,在动荡的时代里,总会有一些事物不可避免地破损,甚至消亡。但那沉淀的历史、流传的故事、发扬的精神,都可以不断焕发出新的风采,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去感受和传承的。现在也将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每一次传承都将增加历史的厚度,如果我们现在无动于衷,那后人该通过什么去了解历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