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規則得祕密,李自成可以擡高谷底 ——《潛規則》吳思


潛規則得秘密,李自成可以抬高谷底  ——《潛規則》吳思


與官軍的表現相反,李自成的軍紀越來越好。高鬥樞在《守鄖紀略》中說:早先,張獻忠和李自成每攻陷一城,就要大肆搶掠一場。到壬午(1642年)夏秋,李自成和羅汝才每得一城,則改為派“賊”防守,並且嚴禁搶掠,以籠絡民心。

  馬世奇還向皇上彙報了一件意味深長的事,他說“賊”知道百姓恨什麼,專門打出了“剿兵安民”的旗號,結果百姓望風投降。而“賊”進一步發放錢糧賑饑,結果老百姓把“賊”當成了歸宿。(16)形勢發展到這個份上,剿匪已經沒有“剿兵”的旗號吸引人了,漂亮話的作用也就到頭了。——漂亮話本來對安撫人心大有作用:同樣是餓肚子,心裡以為餓得對,餓得公道,就可能縮在家裡等死;心裡以為不公道,就很可能罵一聲娘,拎著大棒子出門。所以林彪元帥說:“槍桿子,筆桿子,奪取政權靠這兩杆子,鞏固政權也要靠這兩杆子。”漂亮話可以使公正的旗號高高飄揚,不公卻是爆炸性很強的危險品,確實能當武器用的。

  皇上聽說了“剿兵”之類的事,會有什麼感想呢?李清記載了崇禎和蔣德璟等內閣大學士的一段對話。

  皇上聽說百姓多跟著李自成跑,嘆息了很久,然後說:我以前當面對河南的督撫說過,叫他們選好將領,選好官員。有了好將領,自然兵有紀律,不敢擾民。有了好官員,自然安撫百姓。百姓視之如父母,誰還肯跟著賊跑?這是團結人心,是比剿賊還要靠前的事。(17)

  在明朝的幹部選拔機制中,崇禎想要的“巧媳婦”究竟能不能選到,選到後如何做出無米之炊,已經是另外的問題了。我在這裡想說的還是崇禎死彎,而李自成等人的出現,對崇禎死彎的谷底的高度有重大的影響。

  沒有李自成,谷底會比較深,非等到“反正也是一死”的時候才算到了底。有了李自成之類的強大反對勢力,人們利害計算的結果頓時改變,崇禎死彎的谷底就要抬高了。李自成的力量正在發展壯大,不那麼容易被消滅,反過來倒有得天下的可能,這時候入夥的風險就降低了,甚至比當流民的風險還要低了。而自己當官坐天下的利益似乎也可以列入人生預算了。此外,李自成等輩將大批官軍吸引過去,鬧得全國各地兵力空虛,無論是造反起義還是當土匪搶東西,風險都大幅度降低了。到了這種時刻,當然不必等到快餓死的時候再造反。這已經不是生死之間的選擇,而是怎樣更有利的選擇,是比生死底線高出一大截的選擇。

  對於一無所有,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流民來說,答案是很明白的。對於躲在城裡的良民來說,跟誰走的利弊恐怕還要算算清楚。這時候,李自成散佈的歌謠給出了一個粗直的答案。歌曰:“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對於那些飢寒交迫的人們來說,對於那些即將被苛捐雜稅和貪官汙吏逼得傾家蕩產的人們來說,痛痛快快地吃他娘幾頓飽的,穿他娘一身暖的,不再給狗日的納糧了,這是多麼美好的世界啊!

   結局

  崇禎十七年(1644年)舊曆三月十二日,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西北100多公里的軍事重鎮宣府,巡撫朱之馮開會,號召誓死守城。而城中哄傳李自成免徭役、不殺人,全城喜氣洋洋,張燈結綵,點上香準備迎接。鎮守太監杜勳打算帶人去30裡外歡迎李自成。朱之馮痛斥這位皇上的特派員沒良心,杜太監嘻嘻一笑,兀自領著人走了。李自成的隊伍到了,朱之馮無可奈何,親自登上城樓,向左右下令發炮,左右默然,誰都不動。朱之馮親自點火放炮,又被左右拉住。細看時,大炮的線孔已經被鐵釘釘死。朱之馮嘆道:沒想到人心至此。然後仰天大哭,給崇禎寫了封遺書,勸皇上收拾人心。隨後上吊自殺。(18)

  五天後,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軍抵達北京,發炮攻城。十八日,崇禎在炮聲中發出罪己詔,宣佈取消所有加派的新餉舊餉。當晚,北京城破。十九日凌晨,崇禎自縊於皇宮後的景山腳下,時年3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