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新冠疫情来势凶猛,企业生产经营受阻,众多企业正在承受巨大压力甚至生死考验。

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为助力企业突围渡困,盘古智库倾情推出系列公益直播沙龙《抗疫转型,企业生存》,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建议、交流平台等多方面支持,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共克时艰。

系列沙龙旨在助力企业洞悉最新政策、理性决策研判。讲师团由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各行业领军人士、企业家、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组成。

2月1日晚,首期盘古智库《抗疫转型,企业生存》系列公益直播沙龙正式上线。该沙龙以《当前各地帮扶政策机会分析》为主题,由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担任主讲嘉宾,两百多位企业家同时在线观看。

本文系3月21日盘古智库系列公益直播沙龙《抗疫转型,企业生存》第十一期“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的内容整理。盘古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担任主讲嘉宾。

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一)疫情全球爆发与冲击的基本原因


3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总部举行视频记者会表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联合国75年历史中前所未有的危机。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人类的苦难,影响了全球经济,摧毁着人们的生活。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发生。1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的疫情风险评估为“非常高”。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很大程度上,这次疫情是中国的紧急突发事件,因为99%的病例都发生在中国。2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随着中国疫情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中国一直在努力缓解新冠病毒在国际上的传播。中国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生产生活开始走向正轨。而海外疫情成为另一大关注点,3月18日不到12万的海外确诊病例,3月21日已有超过18万的海外确诊病例,可见疫情发展之迅猛。


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相互依赖的全球化世界与时代。货物与投资速度快,信息传播快,航空业的发展提供了疫情传播的机会,病毒也同样传播的快,人类社会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时代。


2. 人们对病毒特性的认识以及习惯思维的影响。病毒狡猾,潜伏期长,传染性强,还在研究当中;将病毒当成流感病毒,大意防范;西方国家社会文化反对戴口罩,与政治正确有关。比如美国特朗普政府掉以轻心,疏于防范,浪费了中国人用生命为世界争取的时间。


3. 中美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量,导致中美经济发生变化,必然冲击全球经济。中国疫情爆发冲击全球实体经济与全球供应链。美国疫情爆发冲击全球虚拟经济,导致全球股灾。


4. 气候变化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记录,过去80年发生的20多次跨国界重大疫情,约60%发生在本世纪,8次集中爆发在最近10年。同时,2019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以前的平均值高出1.1℃,2010-2019年则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


(二)疫情全球经济影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议题:经济全球化VS民族国家的国际政治。资本、货物在全球流通寻找最佳配置,但没有世界政府对此进行管理,这是结构性的矛盾和冲突。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权力、国家和国际机制对国内经济与国际事务的影响。


1. 疫情下国际社会合作机制脆弱。

存在国际公共卫生合作的平台,但是这个平台是比较弱的,权威性和和可动员资源有限。


2. 疫情与大国战略竞争,人类共同体意识淡薄。某些人利用疫情谋求自己的、本利益集团、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比如“加快脱钩”论等。


3. 疫情被意识形态化,导致国家治理模式、全球治理模式的竞争。美国媒体将此次疫情的爆发视为中国治理模式的失败,这就是在将疫情政治化。


4. 疫情被国内政治化。疫情成为国内选举、党派竞争、政治合法性斗争的目标。特朗普将此次疫情称为“中国病毒”,主要是为了转移国内视线,为竞选连任谋划。


(三)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1.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和全球经济冲击巨大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包括中国冲击波和美国冲击波两波。中国防疫采取极其严格的限制交通、人员流动措施,对企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冲击了全球供应链。冲击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与出口,包括苹果、三星等手机的生产等,以及化学品、药品的生产与出口。美国等国出现以“国家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名义,利用中国疫情,促进制造业“回流”的声音与政策。贸易鹰派、安全鹰牌、人权鹰派合流,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与2003年非典期间相比,当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大幅度提升。2003年中国占全球GDP总量的4.3%,2018年中国占全球GDP总量的16%;200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12.5%,2018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中国经济对全球新增GDP的贡献率2008年起超过美国。2018年中国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2%,2003年中国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5%。


2. 美国股市剧烈下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美股历史上,盘中“熔断”只有5次,过去两周出现4次。美国本年度第一次的盘中熔断,是由3月9日油价暴跌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3月6日沙特与俄罗斯原油减产谈判无果,沙特降价卖油,国际油价跳水。3月9日,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下跌7.8%和7.6%,均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投资者疯狂追捧安全资产,使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跌。3月12日,美国的第二次熔断引发全球共11个国家股市因暴跌发生熔断,全球重要指数市值蒸发逾5万亿美元。全球多地市场进入技术性熊市。


为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救市效果不佳。3月3日、3月15日,两次紧急降息,幅度分别为50个基点和10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零区间。3月17日,美联储重启金融危机时期的商业票据融资机制(CPFF),绕过银行,直接给企业放贷输血。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出台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为小企业提供3000亿美元的贷款;向市场注入2000亿美元保持稳定性;两轮2500亿美元的支票发放,在未来两周内或向美国民众发放人均1000美元的支票。


3. 全球股市大跌的主要因素


(1)投资人担心疫情大规模扩散。疫情已经蔓延到100多个国家,新冠疫情是全球性的危机,未来发展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浪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未做好准备,市场对美国的抗疫能力失去信心,医疗物资短缺,检测有限。


(2)美国股市泡沫比较多,调整迟早会到来。自2009年以来,美国股市持续了11年,估值过高存在虚假繁荣。特朗普上台以来的企业减税政策,致使大量海外资金回流,流入股市。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起色不多。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导致股价高估。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投资机构早已准备市场的调整。今年2月,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成分公司的远期市盈率一度高达18.9倍。特朗普上台之后,股市行情更成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美国政府的“业绩表”,他将股市表现视为本人连选连任的基础,最大的一张“王牌”。


(3)原油市场剧烈波动,冲击股市与经济。3月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俄罗斯原油减产谈判无果,价格战在所难免。从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定价机制进入期货时代,欧佩克国家对油价的控制能力进一步降低,俄罗斯成为世界石油出口的重要国家。美国十年来发生能源革命,大举开发页岩油,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油价暴跌,美国经济就会遭受实质性影响。沙特、俄罗斯和美国三大能源巨头间存在争斗。非欧佩克的产油均价在60美元,而欧佩克均价在35美元附近,全球平均产油均价在50美元左右。非欧佩克和全球均价或可提供一个反弹的支撑。


(4)美国经济深层次原因。美国债务问题严重,市场担忧;贫富悬殊严重,社会撕裂,美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倒退到100多年前,这也是民粹主义兴起的重要原因;选举年政治极化的影响。


4. 疫情对于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月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通报中国政府决定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比较脆弱,挑战大;全球经济衰退将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的需求;警惕美元泛滥,可能引发粮食、药品等危机;新兴经济体存在着机遇,比如热钱的流入。


(四)全球金融危机将爆发么?


1. 全球经济步入衰退是肯定的。美国疫情大爆发前,3月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使得2020年实现更强劲经济增长的希望落空,她补充称,该组织189个成员国中,目前有三分之一报告有感染病例。格奥尔基耶娃表示,IMF目前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19年的2.9%,并将在未来几周内发布修正后的预测。此前,IMF在1月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未来部分国家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非常高。


2. 疫情使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雪上加霜。在疫情爆发之前,全世界的前十大经济体里面就已经有六到七个处在衰退边缘,要么业已出现了一个季度的负增长,要么就是几乎零增长。疫情的到来无疑将会在未来的一到两个季度内把这些经济体推入衰退境地。从经济角度来讲,即使不用“危机”表述,至少是一次“衰退”。美国“末日博士”鲁比尼预测,新冠肺炎可能导致全球股市损失30-40%,全球经济衰退轨迹将呈现I形。


3. 当前各国宏观经济调整的空间过去被大大压缩,余地、手段有限。各国央行纷纷下调利率,刺激经济,“零利率”时代提前来临;前两次危机的后遗症,主要经济体债务负担重,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各国严重透支体力和政策工具。如果再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只会加剧资产价格膨胀,拉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问题。


4. 国际合作缺失,国际领导缺失,疫情扩散与全球化,全球供应链的调整;贸易战在继续,将加重危机。美国的政府计划,利用疫情,重构全球供应链,夺回制造业。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指责德国、中国和印度等国,通过汇率、关税等方式造成美国的贸易赤字。


(五)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秩序的未来


1. 国家对市场的作用上升。“本国优先”思维模式逐渐发酵;中国模式影响扩大;国家干预将上升,比如救市、贸易战。


2. 大国战略竞争,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重构。以中美竞争为代表的大国战略竞争可能加剧;不同地区出现地缘经济与政治重构的现象,中日韩合作进一步加快,俄罗斯对欧洲的影响增加等。


3. 科技创新竞争更加激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出现,决定各国的国际竞争地位。疫情使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作用更加突出;中美科技竞争与科技脱钩加剧;国际范围的争夺加剧,欧洲担心成为中美所谓的“数字殖民地”。


4. 全球化两个方向的选择将更加明显,国际社会面临重大抉择。全球化的两个方向,开放或封闭,合作或对抗;中美的选择是关键;汲取历史教训,一战、二战、冷战的教训;维护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致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5. 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可能促进各国扩大合作,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疫情呼唤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存在比较大的需求,促进国际合作的机遇与空间;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需要更多的国际援助;加强合作符合各国利益;有扩大国际合作的空间,包括中美既有竞争,也会有合作。■


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